百年岭南微塑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菲菲,1993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建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就读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研究方向博士。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双硕士导师、广东省高校陶瓷艺委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四月天》等。
  “山公”,是石湾陶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石湾“山公”自清末民初出现至今已走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以其缩寸成龙、细腻精巧、生动传神、独具岭南地域特色而享誉世界,为石湾陶塑艺术中独具特的陶瓷微塑艺术,并迄今不衰。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山公”更进一步走进了世界的视角,相关的“山公”工艺历史渊源、“山公”的技艺传承、“山公”的生存文化研究和保护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相应的报道及学术研究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对当今世界了解“百年岭南微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湾“山公”得到更多人关注。
  清末民初随着石湾陶塑艺术进入前所未有的勃兴局面,盆景艺术中也需要配置陶塑的人物亭宇配件,使盆景活色生辉,这类盆景艺术使用的人物、动物、亭宇、器物大的不超10cm,小的仅有2—3cm,但所塑造型清晰可见,神态生动传神。这一类石湾微塑俗称“山公”,相传为刘来夫人霍藏所创,将此技艺世代相传,这一时期的“山公”多为表现渔樵耕读、琴棋诗画的小巧玲珑,单个人物和亭台桥塔,用于点缀山石盆景。
  19世纪60年代,“山公”发展成为石湾陶塑一个专门的行当。刘来之子刘胜辉(刘胜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山公”艺术,将简单的“山公”人物变得程式化,其所创山公人物有渔、樵、耕、读、琴、棋、诗、画,还有八仙、牧童和亭台楼阁。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的石湾“山公”逐渐摆脱配角角色,成为完整的山水盆景艺术品。刘佐潮、刘伟棠(刘胜辉之子)将“山公”技艺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创造了陶塑“山公”盆景,使“山公”组合成立体的山水画作,这一类的山水盆景,主要有仿树桩盆栽、石山瀑布、泛舟垂钓等,将大自然的景色塑造于方寸之中。
  20世纪60年代至今,为“新山公”的创作高峰期,既体现了传统石湾“山公”的特色,创作题材、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山公”人物也由单人造型转向多人组合。以刘国成、刘国祥(刘伟棠之子)、罗雪薇、廖娟、潘汾淋、冼艳芬、霍培英等为代表将“山公”技艺不断完善和创新,如罗雪薇首先使用以颜色釉料调和陶瓷泥,塑造各种树叶,烧制后形成茂密苍绿的树丛。潘汾淋所创的陶塑蚂蚁,米粒般大小,但蚂蚁的四肢、触角,甚至绒毛、牙齿都清晰可见,被誉为“蚁王”。冼艳芬练就了高难度的微塑技艺,捏塑出米粒大小的“山公”人物,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空间可装上百个;还将色料加入泥料中,以多姿多彩的颜色为“山公”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其作品以造型夸张、艺术特征明显、工艺精制的“新山公”著称。霍培英善于将中国画的技法意境融入微塑盆景中,擅长大型的历史人物微塑盆景,场面恢弘,如《梁山泊》,以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将以及断金亭、忠义堂等三座关隘组成,在石湾“山公”界首屈一指。
  社会发展的同时,当代的石湾“山公”进入全新的创作时代,“山公”题材融入了中国画、唐宋诗词、地域人文、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将岭南的风景名地进行高度概括,捏塑作品如冼艳芬的《小鸟天堂》、廖娟的《南风古灶》等将观赏者带入诗情画意里,具有艺术特点鲜明、独特的时代特征。
  1、打破传统“山公”造型约束,实现创作个人特色、个性化。他们在不断吸收前人传统“山公”的技艺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以岭南生活风情环境为创作素材,大胆创新,形式生动,不拘一格,塑造出一件件个性鲜明、造型独立的“山公”作品。如廖娟的《春光》,木棉花灿烂盛放,衬以嫩绿的柳枝,一牧童骑牛从石桥而来,另一牧童坐在浮游于水中的牛背上,并牵扯着另一头牛往岸边游去,如诗如画的情景,正是岭南典型的田园风光,展现了作者擅长国画写意笔法的运用;冼艳芬的《陶瓷微塑》一个火柴盒能装150个到200各形态各异、面目清晰可辩的“山公”,一排10个,一层可放8排,一盒可放3层,作品立意新颖、造型独特,构图优美和谐。他们的作品皆独树一帜,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创作立场。
  2、突破传统单一的创作模式,创作形式多样化。艺人创作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创作不同的作品表现形式,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束缚,创作出不同的样式。刘国成与廖娟合作的《石湾古貌图》,在近两平方的盆景内,旧石湾的“六景”和昔日石湾的风貌一应具全,将岭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冼艳芬的《千手观音》《千佛辉光》等,将传统“山公”立式变为挂式,制作了不少微塑挂碟。
  3、“山公”题材的扩宽,艺术表现丰富。石湾传统的“山公”规格不多,种类较少,作品题材也较少,人物题材多以渔、樵、耕、读、琴、棋、诗、画入形,在配以动物、屋宇及树桩等。新一代的“山公”作者进行锐意创新,从题材到手法,从形式到内容,吸收古代传统艺术及其他艺术的精华,推陈新出,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作品。
  4、创作材料的大胆改新,创作思路的时代化。起初的“山公”材料的使用,大部分只有红、白、黑陶土制成的,不加色彩,虽为古朴,但多显得单调;经过“山公”人的创新,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化妆土代替彩釉,使得“山公”的色彩更接近自然,“山公”艺人的不断创新及研究挑战实践,运用能够掌握的色料特性,丰富了“山公”的表现手法。
  石湾“山公”的百年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流变过程中,从“山公”配件到单独艺术品,凝聚了几代石湾“山公”人的不断实践与辛勤,成就石湾“山公”独特的艺术特色,“山公”的整体布局上要求达到“型、神、意”的互相结合,在艺术上讲究“微、巧、精、速”的巧妙统一。石湾“山公”的整部布局和艺术要求,使得其制作技艺的精细、工艺严谨,作品美学与意蕴的统一,让观赏者不知不觉产生共鸣。
  “型”,“山公”创作的开始,构思作品的整体布局,使作品准备表达的故事的情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神”,作品的神形兼备,表现作者的技艺、思想,实现“山公”与观赏者的情感交流。
  “意”,“山公”作品呈现的情景,作品的虚与实、动与静的空间,使得石湾“山公”的具有整体的韵律。
  “微”,以微小精细见长。“山公”体积小,重量轻,大的不超10cm,小的仅有2—3cm,这是最基本的特点和长处,是区别石湾“山公”的一个显著的审美特点,如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体积就能装上百件的“山公”作品。
  “巧”,即巧妙。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布局上进行巧妙的安排,将山景瀑布、泛舟垂钓等布局在微小的体积内,表达的主题意旨,能够让人身临其境。
  “精”,作品细腻精巧、生动传神。在创作“山公”的动作形态、面部表情时,要抓住要表达对象的特征进行强化,力求生动鲜明、活灵活现,达到细节处逼真传神的艺术效果。
  “速”,是指创作的速度。作者具备准确的眼力和熟练的技艺,短时间内就塑出“山公”,少到几分钟,多到半小时,使微塑作品一气呵成、快速成型。
  石湾“山公”艺术从形式到内涵都表达了岭南地域文化和风格,体现了岭南人的审美情趣和理想,它融岭南地域风土人情于方寸之间,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同一材料领域里,与潮州“大吴泥塑”相比,在创作的题材上,石湾“山公”的创作领域具有更大的表现空间,不但可以创作精致的人物动物,还创作大自然的名山大川,如冼艳芬创作的《乐山大佛》《卧佛》等现实题材的作品;而在制作技艺上相比,石湾“山公”工艺精细,从衣纹的处理、面部的神态、用具的搭配等都要求较高,尤其把人物的喜怒哀乐等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型、神、意的高度同一。
  与广州微雕——牙雕艺术相比较,虽同为广东民间传统工艺,但是在美学和文化特征上,石湾“山公”的“民间性”更胜一筹,牙雕总的来说以象牙为材料进行微雕,材料极为珍贵,而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贡品,再者国际上规定任何国家不得销售象牙及象牙制品等,众多的元素下常人难以收藏,而石湾“山公”形神兼备,或清高脱俗或淳朴古雅,使其易获民间的喜欢,甚至艺术家根据其独有的艺术特点来记录地域历史文化进行艺术创作,如刘国成与廖娟合作的《石湾古貌图》将旧石湾的“六景”和昔日石湾的风貌一应俱全地展现出来。
  2015年9月16日,由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承办的“精巧绝伦 巧夺天工”石湾陶艺微塑作品展,展出微塑作品共计150件/套,题材涉及中国山水、园林艺术、岭南风土人情等,是近年来一次专门的石湾“山公”专题展览,被业界誉为四十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微塑专门展,石湾“山公”艺术在学界的日益重视下将有计划地走出岭南,走向海内外。
  目前石湾“山公”艺术还有待进一步发扬提倡,其发展空间有着不可挖掘的潜力,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山公”新人的培养也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因此,新一代“山公”艺人还要进行长远的艺术探索,所肩负的责任也将是前所未有的,而石湾“山公”创作也将是任重道远的。
  参考文献:
  [1]钟汝荣,史鑫.石湾陶塑[M].广州:岭南出版社,2009.
  [2]刘东.石湾陶塑技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2]刘国成.石湾陶瓷微塑艺术的发展[J].广东工艺,2005.3.
  [3]申小红.石湾微塑[J].南方园艺,2011.8.
其他文献
李海永,1975年生,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易水书画院理事、3.15书画院特聘画家。美术作品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或专版介绍,个人简历和作品编入《图说当代中国美术》。作品数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全国政协、文化部、河北省美协、山西省美协、陕西省美协、江苏省美协、江西省美协、河南省美协、甘肃省美协、福建省美协
期刊
不独中国,前现代的各种文化,包括明治以前的日本、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对女性都是压抑的。但压抑不代表不存在,在活动空间有限的闺阁之上、夫君之侧,女性同样有她的情感和记忆,在极其幸运和偶然的情况下,她们创造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中国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传说中,有非常多对“才女”的记述,比如唐代的鱼玄机、宋代的李清照、元代的管道升,多数情况下,对她们的传奇的描写只是古代文人的自我想象和自我
期刊
潘明,自号修川居士,浙江海宁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师法宋人,兼师自然,以花卉怡情,以禽鸟灵动,故力攻花鸟廿载。兼工带写,直追宋人。用笔求精,用墨求妙,设色明艳,气息古雅。深谙以古法制矿物颜料,自用于绘事。亦通鉴墨,蓄明清佳墨百笏。现居上海,自由画家。  今世网络交通绝盛,友朋中有网上熟稔数载而未尝晤面者,有网上相知相惜数载始克谋面而一见如故者。悉因意气相投而成莫逆焉。与修川居士潘明兄其后者也
期刊
戴震是清代学术中的一座高峰,是乾嘉考据学派成就最高的学者,梁启超称他为“前清学者第一人”,精于音韵、文字、历算、地理,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有所批判,深远地影响了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后来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思想家论及清代学术时,无一不从戴震入手。  戴震不及而立之年便写出《六书论》《考工记图注》《尔雅文字考》等学术开山之作,及至他三十三岁带自己的作品进京时,京师文坛领
期刊
书法家贺东祥  贺东祥,隐翰斋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会员、温州市书协理事、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作品展”(获铜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提名奖)、“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获最高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四届正书展、第五届新人展、首届行书展、全国首届手卷展、全国第四届扇面展、全国首届楷书展等。作品还在中央电
期刊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因其复辟帝制,一直以来颇受争议。后世对于袁世凯的评论不尽其数,有人称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中国近代史的少有的改革家之一,抛开是非善恶,从公正角度上来讲,袁世凯不失为一代“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此件作品乃丁振铎撰稿、袁世凯手书为宋庆八十大寿祝寿的贺文。宋庆是晚清武将,其所编练的毅军在晚清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如剿灭捻军、左宗棠西征、甲午中日
期刊
钱玲萍,女,安徽安庆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讲师、未君工作室助教,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工笔重彩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  每当窗外的树叶稀稀拉拉落下的时候,每当一阵阵劲风从窗外掠过的时候,我们时常会不经意想起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细数着那些层层叠叠的黛瓦粉墙、
期刊
李再湘,1963年出生,湖南师范大学1984届数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欧阳询书法研究会秘书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导师。主编数学教材和著作150余部,个人独著《哲学的思维与智慧的策略》《高中数学竞赛热点专题》
期刊
阮元款揅经堂端砚  此砚长37厘米,宽21.5厘米,高16.7厘米。砚体硕大,砚身保留石材原貌,周有黄皮包裹,仅开出砚堂、墨池,简朴大气。砚下侧有铭云:“粤溪之石,泐于往古。苔华绣岑,松皮溜雨。磨为巨砚,以镇书府。书以铭之,雷塘葊主。”查《揅经室四集》卷二,有《粤溪茶坑天然大砚铭》,正与此铭同,只一字有别,此砚之“苔华绣岑”,《揅经室四集》中作“苔斑绣岑”(因成书在后,校订编印时,或个别字眼有改动
期刊
时间:2016年7月17日  地点:长沙双来书屋  杨老师的画特别讲究形式感,形式里偷偷地又充满中国文化、中国诗词中才有的那样一种意境  王:今天看了杨老师的画,用湖南话讲就是过瘾。首先有味,然后过瘾。看杨老师的东西和看别人的东西有很大不同,看中国很多画家书法家的东西最大的不同是一种艺术在中间的意蕴。老觉得淡淡的隐隐的一种情怀和艺术在其中,然后还有一点啊,这种情怀和艺术能通过一种形式感的东西很恰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