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趣”与真性情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玲萍,女,安徽安庆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讲师、未君工作室助教,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工笔重彩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
  每当窗外的树叶稀稀拉拉落下的时候,每当一阵阵劲风从窗外掠过的时候,我们时常会不经意想起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细数着那些层层叠叠的黛瓦粉墙、烟芦云树、小桥流水,一步步走去……所有这些,在艺术家的画里,在摄影家的镜头里,那样亲切和那样欣喜。时光之航,载着一条条有些泛蓝的皖山皖水,从上而下千古流淌。随后,我们的目光穿越千年,目送霞光里那些先贤穿梭而去,李公麟、邓石如、方苞、张廷玉、赵朴初……好像只能在艺术家的画册里,才会留下这些斑驳的故事和传奇,而那些遥不可及的哲人,恍如前世今生,让我们常魂牵梦绕。
  我想,在“千年古城、文化之都、百年省会、戏剧之乡”的辉映下,做一个安庆女子是幸福的,一如她幸福地在画室里安静而自由的画画。因为她的一惬笑意,就带我们回到八百年前的南宋,那里灵秀如水、柔韧而善良的人们,月白风清、隽永绵长的悠扬歌声似乎一直在吟唱。还有那安静的塔影江畔,我想一定是牵动她灵魂性情的地方,从安庆到北京,那一路轻盈的步伐和自信,她能读懂你,你也能读懂她。
  2014年那个冬天,经朋友推荐,我在寒冬的北京宋庄街头,与来自安庆的女画家钱玲萍相约而遇(因为那时我正在为我的工笔重彩高研班寻找一位助教)。生为女子,倘若不沾些才气,往往是颇为尴尬的。第一次读钱玲萍的画,是在宋庄人大画院教学区的画室,一幅描写冬季湖塘里的大型雪景创作、几幅翠绿而充满诗境的荷花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品读她的作品,心里顿时充满了喜悦与向往,那是关于对色彩、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向往。
  陆游曾说过:“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苏东坡又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言最妙。然须知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矣。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对画家而言,古人的经验自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古人讲:“人品即画品”。这之中的人品不仅是自我道德的修养,而且还包括知识结构的拓展和丰富。钱玲萍虽非美术学院科班出身,但她在长期的实践与学习中,懂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即以画家的主观修养——“心源”来统挥自然,使得我们描写的自然不再是表象的模拟,而是由外在走向内在,从她的作品《晴雪》《版纳印象》便可见作品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感情,每一处都蕴涵着画家对“自然”的一份深情。其作品显然跳出了对表象的描述,而是通过自己的情趣和修养理性地融入作品中,我们看到她的审美观念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技巧的美学之上,在双钩、没骨、分染、罩染、填色以及对物象深层次的美学感受与平面构成之中,把微妙的外在色彩与内在心境情境进行衔接,并寻找着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深度境界的转化,使得色彩、笔墨与自然浑然一体。中国画论常讲“寓情于景”,造情于境,须合乎自然与主客观规律,我想这些也正是钱玲萍的高明之处和她作品的可读之处吧。
  在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中,你可以轻视构图,也可以贬低色彩,但你绝不可以没有精神力量与思想;你可以胆小,也可以懦弱,但你不可以没有追求与梦想,更重要的是不能没有文化选择的情境。因为,选择情境是一种高度,是一种文化战略上的高度。当许多人还徘徊在中国传统与当代的新意识形态面前时,钱玲萍已选择了在难以逾越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难度上,坚持工笔重彩花鸟画创作,并把中国画的装饰性色彩转变成独立的形式美和物象符号,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坚信作为这个时代的所有艺术探路者,她们的先锋精神是弥足珍贵的,钱玲萍便是其中一个在青年工笔画界的佼佼者。
  中国画艺术发展至今,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审美品格从精神上包含了我们这个民族关于思想的、哲学的、文化的各种丰富的表现形态,从形式上又显示出迥异于西画艺术而特有的比兴、夸张、意境、情境、寄景和高度程式化特征。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在漫长的文人画侵入中国工笔画的过程中,工笔重彩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述特征已与中国传统画的视觉语言系统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当代工笔画的繁荣与崛起,其繁荣程度不亚于“重回唐宋”。而这种繁荣的局面,与所有的工笔画家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钱玲萍的工笔花鸟画,对于一般画家而言,也许钦佩胜过挑剔;而在收藏家那里,更会获得掌声与鲜花的“追捧”。她的作品无论是大型创作《那一个温馨的清晨》还是小品《清风扶翠》《嬉游》等,从作品的品格上看,都具有一种典雅浪漫、温情细腻、梦幻入境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崇尚意蕴、风骨、灵动与多俗之美,所以工细而不平庸、不媚俗、不做作、不矫情,这是当代中国工笔画家应该遵循的创作原则。钱玲萍的作品中,既有写意的浑厚洒脱,又有扎实的造型功力,更重要的是,她从不放弃对艺术形式的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更为丰富的图式语言。从她的《冬日暖阳》《丹台赏明月》《粉翎栖画》等作品中,便可凸显出她一定的传统文化根基,我们在窥探到她作品中唯美与色彩欢快的碰撞而获得一种愉悦感的同时,也获得提高心境与诗境的精神享受。一个画家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和作品所显现出的平常性,在画家唯美奇妙的世界里,那一股清新之风和对崇尚自然的大局艺术观,正好与独具慧眼的读者是如此惺惺相惜的。
  钱玲萍笔下的线条是干净的,是柔韧而又颇具张力的。她的色彩不仅表现在节奏、对比强烈,还在单一的色彩中求变化。她善于用线条和画面微妙的结构关系来营造动静相携的一切空间,强调画面和谐的美感规律和内心感受,做到“应物象形”,在统筹整个画面时将笔墨色彩精炼的程式语言运用自如。我认为,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是可以传达积善的,那畅快的笔意和对“真善美”的审美意趣,有如从容入世、清淡出尘之妙。
  其实,我们经常在谈论一个工笔画家或者一幅作品的同时,会以传统的语言图式去对其作品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其实也不是我们对自然表象中的“图式”,而是在全新的工笔画语境中所产生的一种观念性的感知,是唯美之外的主体路径进行的一场形态上的一种激活认同。当代工笔重彩画,它绝不是刻板、狭窄、单调的代名词,也不会与让你产生尴尬而顾虑重重。心远而境远,钱玲萍一直执着地坚守这份追求。她的作品在受到画坛的广泛赞誉之时,我衷心祝愿她的艺术之路越走越远。
  在多次欣赏她精致的作品之时,我蓦然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有画画了。这似乎又是一个美丽的夜晚,万家灯火在我眼前无限延伸出去,让人感觉夜幕中的天空很“艺术”,像一幅气势宏大的工笔重彩画。我想,艺术是可以改变生活的,生活中绝不能没有艺术,我不禁感慨:做一个女画家其实是很快乐的。
  钱玲萍以她女性独有的宽容眷念着笔中无限的自然之美,闲处自有花香,春天的花,当繁华在四季。透过宣纸上的点点墨痕和色彩,我们期待她的作品进一步升华并更加灿烂!
其他文献
苏然,中国当代杰出的女性玉雕大师,其玉雕作品个性分明,与我平时所看到的海派玉雕作品相比又是另外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悠长。如法相庄严、手印吉祥的佛教造型系列,时尚精致、造型优雅的近现代题材系列,激发爱国热情的锦绣山河系列,有寓教于玉、以玉言德的国学运用系列,中正典雅、恢弘大气的宫廷风格系列,化腐朽为神奇的浆石巧雕系列。美奂绝伦,令人赏心悦目,可谓是精工巧琢王者范,端庄大气成一家。  苏然的作品里是满满
期刊
宋元鹏,美术硕士、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山东枣庄学院、曲阜师大、中央美院。现任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国家教育部书画考级鲁南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及教材25部。书画作品获中国美协、书协、文化部等主办的展览60余次奖项。百余幅作品被国务院侨联、中国历史博物馆、福建省美协、山东省文明办、英国皇室等机构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主持少林寺大型壁画工程、香港鲁班国际投
期刊
砚作正圆形,砚面大于砚底,砚体自上而下收缩内敛。砚缘宽阔,砚堂雕琢饱满,略微凸起,砚岗过渡自然流畅,砚背深凹。砚石质为龙尾山鱼子石,青黄色底板上密布黑色鱼子纹,色调古雅,质地细润。整砚制作规整,磨砻精细。砚池中有墨锈斑驳,锃亮如漆,涤之不去,平添几分古意。  早些年,我在婺源龙尾山砚山村“玉铭砚斋”吴玉民、吴金花伉俪的协助下,曾于砚山村附近的茶树园下的宋代砚作坊废料堆积层里,采集到部分在制作过程中
期刊
朱文涛,号雪轩,以号行,浙江绍兴人,哈埠早期篆刻家。有《雪轩印存》两册。  有关朱文涛生平资料不多,今所见者,有满洲遗老荣厚作《雪轩印存》序跋及缘起,并半园老人张朝墉题诗一首,虽然如此,但已可略知朱文涛之一生行迹也。  朱文涛早年尝游幕吉林,晚岁转徙滨江,其印法邓完白,取秦汉神韵,治金石文字之学以为内蓄,奏刀生趣盎然,或朴拙浑厚,或流丽妍秀,腾跃方寸石上,不让西泠诸家,可与赵叔孺、吴昌硕为抗手,荣
期刊
李海永,1975年生,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易水书画院理事、3.15书画院特聘画家。美术作品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或专版介绍,个人简历和作品编入《图说当代中国美术》。作品数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全国政协、文化部、河北省美协、山西省美协、陕西省美协、江苏省美协、江西省美协、河南省美协、甘肃省美协、福建省美协
期刊
不独中国,前现代的各种文化,包括明治以前的日本、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对女性都是压抑的。但压抑不代表不存在,在活动空间有限的闺阁之上、夫君之侧,女性同样有她的情感和记忆,在极其幸运和偶然的情况下,她们创造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中国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传说中,有非常多对“才女”的记述,比如唐代的鱼玄机、宋代的李清照、元代的管道升,多数情况下,对她们的传奇的描写只是古代文人的自我想象和自我
期刊
潘明,自号修川居士,浙江海宁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师法宋人,兼师自然,以花卉怡情,以禽鸟灵动,故力攻花鸟廿载。兼工带写,直追宋人。用笔求精,用墨求妙,设色明艳,气息古雅。深谙以古法制矿物颜料,自用于绘事。亦通鉴墨,蓄明清佳墨百笏。现居上海,自由画家。  今世网络交通绝盛,友朋中有网上熟稔数载而未尝晤面者,有网上相知相惜数载始克谋面而一见如故者。悉因意气相投而成莫逆焉。与修川居士潘明兄其后者也
期刊
戴震是清代学术中的一座高峰,是乾嘉考据学派成就最高的学者,梁启超称他为“前清学者第一人”,精于音韵、文字、历算、地理,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有所批判,深远地影响了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后来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思想家论及清代学术时,无一不从戴震入手。  戴震不及而立之年便写出《六书论》《考工记图注》《尔雅文字考》等学术开山之作,及至他三十三岁带自己的作品进京时,京师文坛领
期刊
书法家贺东祥  贺东祥,隐翰斋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会员、温州市书协理事、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作品展”(获铜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提名奖)、“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获最高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四届正书展、第五届新人展、首届行书展、全国首届手卷展、全国第四届扇面展、全国首届楷书展等。作品还在中央电
期刊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因其复辟帝制,一直以来颇受争议。后世对于袁世凯的评论不尽其数,有人称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是中国近代史的少有的改革家之一,抛开是非善恶,从公正角度上来讲,袁世凯不失为一代“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此件作品乃丁振铎撰稿、袁世凯手书为宋庆八十大寿祝寿的贺文。宋庆是晚清武将,其所编练的毅军在晚清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如剿灭捻军、左宗棠西征、甲午中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