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城管执法会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和矛盾,如何提高城管的执法效果?十年的基层城管分队的工作经历,李文国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路口南侧,一名40多岁的妇女推三轮车卖“铁板烧”,城管执法队员还没靠近,这名妇女突然倒地手捂胸口,“我心脏病犯了”。正值人流高峰,许多过路群众开始驻足围观。
“您别激动,今天不扣您的东西,也不处罚,只是对您告诫。如果您真的不舒服,我们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中年妇女听到不扣东西也不处罚,立马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推着三轮车灰溜溜地离开现场。围观的群众看到如此“滑稽”的一幕,纷纷谴责中年妇女的行为。
巧妙处理这起无照游商的城管执法人员叫李文国,是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城管分队的指导员。30年前,他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年后从营长职位退伍转业进入城管队伍。
近年来,爱好思考社会问题的他,创新出很多城管执法的手段,避免了很多城管执法的阻力和矛盾,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即便是被他处罚过的无照游商,也表示“心服口服”。
教化是城管执法核心
为什么城管执法会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和矛盾,如何提高城管的执法效果?十年的基层城管分队的工作经历,李文国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城管执法重在教育感化。”李文国说,无照商贩常用“我刚来北京”、“我没卖”、“我是第一次”、“卖东西犯法吗”等语言搪塞执法队员。这时,如果执法人员一味取缔,有“不教而诛”之嫌疑。
在执法实践中,李文国通过发放提示单、登记个人相关信息、动员相对人写出保证书和录像取证等手段,建立相对人台帐,在分队内部实现执法信息共享。这样,执法人员再查处相对人时,就会用上述信息争取围观群众支持,从而提高了执法人员话语权和依法行政的事实依据。
比如,第一次发现无照游商,通常情况下他会对其进行告知,“无照游商属违法行为”、“您的行为给生态文明带来危害”等;第二次发现无照游商,他会让游商写下“以后绝不再无照经营”的保证书,并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这是让无照游商自省自律。”李文国说。
如果第三次发现无照游商,他会进一步采取约谈和训诫的方式。“这时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写过保证书并签字画押了。”
经历过以上几个步骤后,无照游商再次被抓到,都会非常配合执法队员。对执法人员对其作出的暂扣物品和罚款的行政处罚都会“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李文国还专门对这些无照游商建立了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方便执法和查询信息。执法前进行风险评估,比如“会不会有暴力抗法”的可能。
李文国举了一个实例,2012年年底,清河城管分队接到举报称,有一名60来岁的外地男子经常在海淀区清河当代家园小区门口卖活禽,影响小区的环境。原来这是一个老无照游商,以往执法队员对他作出暂扣经营工具和罚款的处罚时,老人都会连哭带闹,拒不配合。
为此,李文国将新的工作方法试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环节后,执法队员再次对他执法,暂扣了他的经营工具和物品。“城管也真是不容易,我服了!”老人最后感叹。此后,老人确实再没有无照游商的行为,已经回到外地老家。
总结推广执法“七字诀”
“巧查、快撤、慎处理”李文国多年来总结出的“七字诀”。通过实践推广“七字诀”,李文国所在的基层城管分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没有出现过一起暴力抗法和无照商贩纠缠事件。
首先是巧查。李文国曾任花园路城管分队的代理分队长,位于大运村沸腾鱼乡门前,经常有个卖时令水果的小货车停在路口,因为过往行人和车辆较多,使这个本来拥挤的路口变得更加“梗阻”。
李文国说,小货车在月赚万元的利益驱使下经常聚集其他商贩向城管叫板,执法队员多次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刘某并没有“收手”的打算,而是与城管队员打起了“游击战”。刘某利用中午和傍晚与城管打时间差,怕车被扣,卖水果时他坐在驾驶室内,车窗关闭且车不熄火。
“此时,如果城管队员贸然前往执法,刘某肯定会突然发动汽车逃跑,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社会危害。”李文国说,城管执法人员联合社区民警瞅准刘某小便“人车分离”时机,警车上前堵截,几名队员迅速守住车门,刘某无奈之下乖乖接受处罚。执法人员对刘某开具了2000元的罚单并要求刘某写了“保证书”。
不料三天后,刘某再次开车到原地卖水果。这次如果再用警车就会打草惊蛇,花园路城管分队借用社会车辆对其监控。由于刘某发现不了城管,在下车望风的一刹那执法人员对其车辆进行了控制,刘某上不了车,就避免了逆行、闯红灯、横冲直撞危及行人安全行为发生。
“无照商贩看到城管执法车辆仓皇逃跑,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便车’是实现执法安全的最好方法。”李文国说。
其次是快撤。拥挤的北医三院绿色生命通道内,数名城管队员徒步到此执法,迅速控制了一个推三轮车卖水果的无照商贩并开具执法文书,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等该无照商贩的亲友反扑时,执法队员早已撤离现场。
李文国说,北医三院周边曾经是脏乱点之一,大量无照游商人聚集,有时候多达近50人,导致进出医院的绿色通道经常发生堵塞。这些无照商贩还有一个特点是家族式经营,大部分都是亲戚,城管执法时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家族成员的围攻。
“为了取缔这伙无照游商,我们决定采取抓重点和重点抓的策略。”李文国说,北医三院绿色通道车流密集,如果城管开车执法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同时也会导致游商逃逸,引发撞车伤人事故。为实现执法不扰民,每次执法人员都是徒步前往,然后锁定一两个无照游商,待执法队员现场取证开具执法文书后,迅速将三轮水果车等证物转移到非执法现场。这时无照游商的亲友闻讯赶来时,城管队员早已完成执法撤离现场,不给无照商贩们提供“聚集”和“闹事”的机会。 还有就是慎处理。李文国说,对初次、残疾、低保、下岗、家有病人等无照商贩,执法本着区别对待慎重处罚的原则,逐一核实相对人相关证明和材料。如果这些特殊的无照商贩只要情况属实,分队的执法人员都会从人性化执法的角度出发,柔性执法处理。
对特殊的无照商贩慎重处理的同时,李文国还尽力帮忙这些无照商贩改行,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
从营长转业到城管队员
1964年1月,李文国出生于河北省清河县,如今又回到清河城管分队任指导员,似乎命中注定与清河有莫大的缘分。
1982年,李文国入伍,服役的部队为武警总部直属支队,他所在部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反恐怖暴力、处理突发事件等。在部队,李文国第一时间入了党,随后当上班长、排长、营长、代理参谋长等职务,在部队一直负责队伍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六次。
2003年,在武警部队服役了整整20年的李文国转业,来到北京市城管局海淀城管大队,经过几个月的岗前培训后,李文国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要求。十年间,李文国一直工作在海淀城管大队,先后经历花园路、田村路、紫竹院、清河等城管分队,并陆续走上基层的领导岗位。2009年,李文国荣立三等功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两次。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城管执法矛盾,勤于思考的李文国也陷入了思考。“借法执法没有带来执法效果的红利。”李文国说,城市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管只是承担其中12项行政综合管理的职责。执法人员与行政管理的任务不匹配造成城管粗放式执法的现实问题。
李文国认为,城管执法要做到以情暖人、以理释法,做好情理法的有机统一。
今年以来,北京市加大了对城市违法违建和私搭乱建的拆除工作力度。李文国所在的清河城管分队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众多,很多居民开始私搭乱建盖房,然后将自建房租给外地人。为此,拆除集体土地上的违法建筑成了攻艰任务。
今年6月初,清河城管分队接到举报称,位于清河三街地区有多户居民偷盖违法建筑。李文国带领执法队员到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有两幢四层楼、一幢三层楼、一个二层楼违建,而且都是新生的违法建筑,有的仍在继续施工。
“我们队违建的态度是,新生违建零容忍一律拆除,历史遗留的违建逐步拆除。”李文国说,每天他都会带领执法队员到违建的现场,找违建的业主,刚开始这些违建的业主与执法队员玩起了“捉迷藏”,拒不配合,甚至对执法队员恶语相加。
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李文国带领执法队员每天都会到违建的现场,对违建的业主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还会同属地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联合到违建业主的家中做思想工作。
违建的业主感到“拆除违建的趋势不可逆转,政府拆除违建的决心不可动摇”,同时也被执法人员的真情逐渐感动,最终这些违建业主答应自行拆除违建。
李文国说,今年以来,清河城管分队成功拆除数十起违法建筑,没有出现一起投诉、阻碍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
年近五旬开始“知天命”,李文国说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无照”的人不再游商经营。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路口南侧,一名40多岁的妇女推三轮车卖“铁板烧”,城管执法队员还没靠近,这名妇女突然倒地手捂胸口,“我心脏病犯了”。正值人流高峰,许多过路群众开始驻足围观。
“您别激动,今天不扣您的东西,也不处罚,只是对您告诫。如果您真的不舒服,我们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中年妇女听到不扣东西也不处罚,立马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推着三轮车灰溜溜地离开现场。围观的群众看到如此“滑稽”的一幕,纷纷谴责中年妇女的行为。
巧妙处理这起无照游商的城管执法人员叫李文国,是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城管分队的指导员。30年前,他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年后从营长职位退伍转业进入城管队伍。
近年来,爱好思考社会问题的他,创新出很多城管执法的手段,避免了很多城管执法的阻力和矛盾,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即便是被他处罚过的无照游商,也表示“心服口服”。
教化是城管执法核心
为什么城管执法会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和矛盾,如何提高城管的执法效果?十年的基层城管分队的工作经历,李文国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城管执法重在教育感化。”李文国说,无照商贩常用“我刚来北京”、“我没卖”、“我是第一次”、“卖东西犯法吗”等语言搪塞执法队员。这时,如果执法人员一味取缔,有“不教而诛”之嫌疑。
在执法实践中,李文国通过发放提示单、登记个人相关信息、动员相对人写出保证书和录像取证等手段,建立相对人台帐,在分队内部实现执法信息共享。这样,执法人员再查处相对人时,就会用上述信息争取围观群众支持,从而提高了执法人员话语权和依法行政的事实依据。
比如,第一次发现无照游商,通常情况下他会对其进行告知,“无照游商属违法行为”、“您的行为给生态文明带来危害”等;第二次发现无照游商,他会让游商写下“以后绝不再无照经营”的保证书,并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这是让无照游商自省自律。”李文国说。
如果第三次发现无照游商,他会进一步采取约谈和训诫的方式。“这时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写过保证书并签字画押了。”
经历过以上几个步骤后,无照游商再次被抓到,都会非常配合执法队员。对执法人员对其作出的暂扣物品和罚款的行政处罚都会“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李文国还专门对这些无照游商建立了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方便执法和查询信息。执法前进行风险评估,比如“会不会有暴力抗法”的可能。
李文国举了一个实例,2012年年底,清河城管分队接到举报称,有一名60来岁的外地男子经常在海淀区清河当代家园小区门口卖活禽,影响小区的环境。原来这是一个老无照游商,以往执法队员对他作出暂扣经营工具和罚款的处罚时,老人都会连哭带闹,拒不配合。
为此,李文国将新的工作方法试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环节后,执法队员再次对他执法,暂扣了他的经营工具和物品。“城管也真是不容易,我服了!”老人最后感叹。此后,老人确实再没有无照游商的行为,已经回到外地老家。
总结推广执法“七字诀”
“巧查、快撤、慎处理”李文国多年来总结出的“七字诀”。通过实践推广“七字诀”,李文国所在的基层城管分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没有出现过一起暴力抗法和无照商贩纠缠事件。
首先是巧查。李文国曾任花园路城管分队的代理分队长,位于大运村沸腾鱼乡门前,经常有个卖时令水果的小货车停在路口,因为过往行人和车辆较多,使这个本来拥挤的路口变得更加“梗阻”。
李文国说,小货车在月赚万元的利益驱使下经常聚集其他商贩向城管叫板,执法队员多次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刘某并没有“收手”的打算,而是与城管队员打起了“游击战”。刘某利用中午和傍晚与城管打时间差,怕车被扣,卖水果时他坐在驾驶室内,车窗关闭且车不熄火。
“此时,如果城管队员贸然前往执法,刘某肯定会突然发动汽车逃跑,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社会危害。”李文国说,城管执法人员联合社区民警瞅准刘某小便“人车分离”时机,警车上前堵截,几名队员迅速守住车门,刘某无奈之下乖乖接受处罚。执法人员对刘某开具了2000元的罚单并要求刘某写了“保证书”。
不料三天后,刘某再次开车到原地卖水果。这次如果再用警车就会打草惊蛇,花园路城管分队借用社会车辆对其监控。由于刘某发现不了城管,在下车望风的一刹那执法人员对其车辆进行了控制,刘某上不了车,就避免了逆行、闯红灯、横冲直撞危及行人安全行为发生。
“无照商贩看到城管执法车辆仓皇逃跑,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便车’是实现执法安全的最好方法。”李文国说。
其次是快撤。拥挤的北医三院绿色生命通道内,数名城管队员徒步到此执法,迅速控制了一个推三轮车卖水果的无照商贩并开具执法文书,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等该无照商贩的亲友反扑时,执法队员早已撤离现场。
李文国说,北医三院周边曾经是脏乱点之一,大量无照游商人聚集,有时候多达近50人,导致进出医院的绿色通道经常发生堵塞。这些无照商贩还有一个特点是家族式经营,大部分都是亲戚,城管执法时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家族成员的围攻。
“为了取缔这伙无照游商,我们决定采取抓重点和重点抓的策略。”李文国说,北医三院绿色通道车流密集,如果城管开车执法就会造成交通堵塞,同时也会导致游商逃逸,引发撞车伤人事故。为实现执法不扰民,每次执法人员都是徒步前往,然后锁定一两个无照游商,待执法队员现场取证开具执法文书后,迅速将三轮水果车等证物转移到非执法现场。这时无照游商的亲友闻讯赶来时,城管队员早已完成执法撤离现场,不给无照商贩们提供“聚集”和“闹事”的机会。 还有就是慎处理。李文国说,对初次、残疾、低保、下岗、家有病人等无照商贩,执法本着区别对待慎重处罚的原则,逐一核实相对人相关证明和材料。如果这些特殊的无照商贩只要情况属实,分队的执法人员都会从人性化执法的角度出发,柔性执法处理。
对特殊的无照商贩慎重处理的同时,李文国还尽力帮忙这些无照商贩改行,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
从营长转业到城管队员
1964年1月,李文国出生于河北省清河县,如今又回到清河城管分队任指导员,似乎命中注定与清河有莫大的缘分。
1982年,李文国入伍,服役的部队为武警总部直属支队,他所在部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反恐怖暴力、处理突发事件等。在部队,李文国第一时间入了党,随后当上班长、排长、营长、代理参谋长等职务,在部队一直负责队伍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六次。
2003年,在武警部队服役了整整20年的李文国转业,来到北京市城管局海淀城管大队,经过几个月的岗前培训后,李文国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要求。十年间,李文国一直工作在海淀城管大队,先后经历花园路、田村路、紫竹院、清河等城管分队,并陆续走上基层的领导岗位。2009年,李文国荣立三等功一次,优秀共产党员两次。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城管执法矛盾,勤于思考的李文国也陷入了思考。“借法执法没有带来执法效果的红利。”李文国说,城市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管只是承担其中12项行政综合管理的职责。执法人员与行政管理的任务不匹配造成城管粗放式执法的现实问题。
李文国认为,城管执法要做到以情暖人、以理释法,做好情理法的有机统一。
今年以来,北京市加大了对城市违法违建和私搭乱建的拆除工作力度。李文国所在的清河城管分队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众多,很多居民开始私搭乱建盖房,然后将自建房租给外地人。为此,拆除集体土地上的违法建筑成了攻艰任务。
今年6月初,清河城管分队接到举报称,位于清河三街地区有多户居民偷盖违法建筑。李文国带领执法队员到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有两幢四层楼、一幢三层楼、一个二层楼违建,而且都是新生的违法建筑,有的仍在继续施工。
“我们队违建的态度是,新生违建零容忍一律拆除,历史遗留的违建逐步拆除。”李文国说,每天他都会带领执法队员到违建的现场,找违建的业主,刚开始这些违建的业主与执法队员玩起了“捉迷藏”,拒不配合,甚至对执法队员恶语相加。
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李文国带领执法队员每天都会到违建的现场,对违建的业主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还会同属地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联合到违建业主的家中做思想工作。
违建的业主感到“拆除违建的趋势不可逆转,政府拆除违建的决心不可动摇”,同时也被执法人员的真情逐渐感动,最终这些违建业主答应自行拆除违建。
李文国说,今年以来,清河城管分队成功拆除数十起违法建筑,没有出现一起投诉、阻碍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
年近五旬开始“知天命”,李文国说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无照”的人不再游商经营。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