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音乐鉴赏课活起来的对策

来源 :美术文献·学校体音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荀子就说,音乐能够“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音乐鉴赏课。高中开设音乐鉴赏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修养、性格、情操等各方面的发展。
  要搞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音乐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因此,想要让高中音乐鉴赏课活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化、生动化设计,让音乐鉴赏课活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地探索创新,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地自己去发掘美。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备阶段,是先导。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善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事半功倍地去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注重课堂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首先,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音乐理论、技巧。因为,相较于小学、初中的学生,高中生的课堂气氛更加难以调动,又由于教材的内容发展相对于文化比较滞后,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刻板、艰深。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颇具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行设计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乐于去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运用画面、声音、空间的完美结合去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赏析。不单单是枯燥的说教,这样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兴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想象空间,注重学生参与,让音乐鉴赏课活起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提醒着我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看法和评价都不一样。因此,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这一点。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自己和学生都在创新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让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
  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主观性,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看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作曲家不一致很正常,要学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不能要求学生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理解作品。例如,在进行教学时,高中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曲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用音乐方面的美感去传达它想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例如,在对《莫扎特小夜曲》进行鉴赏时可以将它与SHE的《不想长大》的前奏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创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嘻哈与摇滚,只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造,先不考虑它的正确与否,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和进步。


  三、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让音乐鉴赏课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就更加重要,它是音乐这门学科学习的根本动力,能够让学生和音乐之间产生共鸣、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享受。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身心发展特点组织教学。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音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和音乐密切联系的保障,只有喜欢才有兴趣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利用音乐本身对人的吸引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这个“精灵”。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讲课方式。例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避免单调的说教,和学生一起感受音乐的美。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教师应该从这些细微处去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鉴赏《最炫民族风》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结合电教化的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可观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在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蒙古包里、在特色化的蒙古族舞蹈中,感受藏族山歌的宽广音域、感受藏族山歌的自有节奏。增强鉴赏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程,单凭着盲目模仿和一时的心血来潮是行不通的。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反思,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让高中音乐鉴赏课真正“活”起来。
其他文献
过去的美术考试,就是在纸上画一幅命题画,老师评定一个分数,绘画基础好的孩子会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基础差的孩子则自卑地不敢下笔,甚至把美术考试当成了一种负担,这样的考试形式单一,考评方法陈旧,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甚至还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然而近几年,在新理念新课程标准的驱使下,在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中,本着努力为孩子们减负的原则,我尝试采用新的考试方式,让孩子们快乐的考试,尽情享受考试
期刊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
期刊
科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在中学教育中,“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条件。面对有些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兴趣的现状,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新时期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教研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兴趣的培养作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课余,我再次手捧《学校体音美》,那诱人的文字墨香,沁我心脾,顿感暖意浓浓。  记得2015年的一天,我到外校学习,发现一个教师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仔细看原来是《学校体音美》第二期,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哇!《学校体音美》!暂不说被那精美的、漂亮的封面所吸引,脑海便浮现“偷书不为窃,窃书不为偷”的念想,于是乎,在不为人知情况下,便怀揣己有,让我爱不释手,便在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先睹为快——细细品读着。 
期刊
一、现代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黑板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学校都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了课堂实践之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科技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将声音、影像、文字共同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拥有以往在课堂中从未有过的感官体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创造出轻
期刊
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在中学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乐记》的《乐象篇》告诉我们“乐者,德之华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
期刊
今天的集体活动是美术《美丽的树叶》,活动前我给孩子们示范了树叶的画法,然后让他们欣赏了许多的树叶图片,最后我又给孩子们提供了油画棒和白纸,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很快孩子们画好了,在我的预想中孩子们应该能够画出形状各异,色彩丰富的树叶,但让我吃惊的是,很多孩子都画的是椭圆形或掌形的叶子,颜色也大多是绿色,偶尔有几幅作品的叶子是黄色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师引导不够?还是孩子们对树叶的认
期刊
中国本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是我国所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学校教育作为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也就是对本土音乐的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根植于本土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学习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问题不仅仅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维护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定位  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存在,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类自我发展
期刊
“雷老师,我爱你!”音乐课一结束,思怡又大声地向我喊道,然后嘻嘻地冲着我笑,这似乎是她每次音乐课的结束语。我也冲她笑了笑走出了教室,她赶出来拉着我的手说:“我知道一个秘密!你会去我家。”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易老师说了,我们每个孩子的家都会有老师去的,而你是要去我家的!”我笑了:“那你欢迎我吗?”她说:“欢迎欢迎!因为我爱你!”  思怡七岁了,读一年级。她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更加单纯、幼稚,性情
期刊
一、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旧的教育体制根深蒂固。  教师仍然以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在以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下,老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是自己固有的观念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往往被老师限制,并不是主动接受老师的思想观念。在“以教为主”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占据的是主导地位,而学生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致使本末倒置。而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