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进行了归因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学生的个人性格等内因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体育设施等外因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对此,笔者结合一校多品的理念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措施,以期促进小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和运用。
关键词:一校多品理念;小学生;运动技能;制约因素
《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指出,注重体育课程特色建设,提高体育课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体育课应传授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和理念,使各种练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育课应增加小型活动,不完全移植奥运项目运动模式和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体育的兴趣和乐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到2017年,80%学校的体育课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品,有条件的学校要由“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方向發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促进运动技能的习得。构建“一校多品”的道路中,总有各种因素阻碍学生技能的习得。运动技能的学习制约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所存在的负面影响因素。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有:内部因素(体育兴趣、体育意识、自主学习体育能力);外部因素(教学内容、教师素质)以及内外部因素综合形成的制约因素。体育课程设置与开展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小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动地运用与开发新的运动技能。现代人才观认为,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一名合格的人才除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出现,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运动当中,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各样好处。因此,对现阶段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进行归因与调查,加大对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让他们掌握运动健身的常识和准确方式要领,并通过运动健身过程,继续提升个人的体育能力,体会运动健身给自我带来的成功、刺激和愉悦,形成全民健身、终身运动的观念与想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区某镇5所小学30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广州市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和检索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30余篇,再对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归纳、分析和利用。使本研究从选题到设计,到结果的总结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论文调查问卷300份,共回收28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6.3%,其中有17份问卷没有填写,总共收回了有实际效用的调查卷271份,实际有效率为93.8%。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超过90%,有效率超过85%。因此此次问卷调查法所得到的结果拥有科学的代表性,并且可靠。
3.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对网络上一部分资料及查看参考了其他内容类似的相关论文,并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笔者对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见解进行调查分析,得以撰写论文。
4. 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中的有关数据统计,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咨询、收集到的有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总体情况
1. 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表2),在所调查的小学生群体当中,选择上体育课时有时候会产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人数最多为154人,占总数的56.82%,其次是选择绝对不会的人数为61人,占总数的22.51%。每次上体育课都会产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与经常会产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学生分别有人数25人与31人,占总数的9.22%与11.43%。
2. 制约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两类因素
由图表可知,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学生的个人性格。外在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师素质、生源的城乡差异、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空余时间等(表3)。
(二)制约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因素
综合调查的四个学生自身内在因素,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生最主要的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综合体现为对制约因素问题自我解决的能力。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应用的基础,这才是学习最大的主观制约因素。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当前体育教学忽略的重点。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忽视导致制约因素不断加大,因此内在因素主要从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知识能力与身体素质)、学生个人性格入手进行分析。
1. 体育兴趣
从表3中可知,有52.84%的小学生认为体育兴趣对运动技能学习有阻碍作用。兴趣是一个人力求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一个人只要对某一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就能调动起积极的心理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成长。调查结果(表4)显示,只有14.83%和18%的小学生上体育课时对任课教师的上课内容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对体育课内容一般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达到52.54%。由此可知,对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感兴趣的学生在不断减少,慢慢倾向一般与不感兴趣,所以采取必要措施吸引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
2. 体育意识
意识在心理学上面给出的解释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综合。同样地,体育意识也不例外,体育意识是人脑对体育这一客观物质所做出的反映,它是综合对体育的主观态度,印象等集中而成的集合体。在课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体育意识得不到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严重会使学生无视体育锻炼的存在与带来的好处。从表3得出,有37.92%的学生认为体育意识对运动技能学习有主要制约作用。调查还发现,小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智、轻体”的思想比较普遍。但随着文化、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压力以及体育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3. 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也称为个人体育天赋。它是由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体育智商、体育技术综合构成的一种生理心理情感综合体。它集中在体育运动中展现出来,能完整地完成一项体育活动、参与的体育活动越多,身体素质越强。参与的体育活动越多样全面,体育知识掌握越丰富全面。参与的体育活动越复杂,越能锻炼体育智商与体育技术。从表3可以看出,54.66%的小学生认为体育能力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深有影响,并且在访谈中发现,男生人数比女生多,身体素质不平衡,过肥胖、过瘦弱的人数多。
4. 学生的个人性格
心理学将人的性格气质类型分成内倾与外倾。性格偏向内倾的群体,注意力主要倾向主体(即自己本人)。对自己本身的一切充满兴趣,这部分人的行为较多地受主观价值的支配,因此能接受单调、重复的任务。而性格偏向外倾的群体,注意力主要倾向客体(即外界,除自己外的所有群体),对外界、他人和社会情况表现浓厚的兴趣,依赖客观的价值采取行动,在运动场上能够迅速地形成体育技巧,在众人面前做动作时心理压力小,被别人视为注意的中心也不会惊慌失措。这两种性格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各有利弊。从表3中可看出,有32.01%的小学生认为个人的性格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存在影响。
(三)制约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在因素
1. 教学内容
当前大部分小学开设的体育课程还是比较无趣乏味,仍然是以单纯体育竞技项目为主。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内容失去兴趣,甚至对运动、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在此大环境下,制约了很多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表3中明显可以看出,有53.14%的小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对运动技能学习有深远的影响。从调查结果(表5)中不难发现,只有6.78%和31.99%的小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对体育课程内容感觉一般与不满意的同学分别占到47.25%与12.5%,学生对体育课程教育内容的满意度不断下降,情况非常严峻。
2. 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育实施与组织的效果,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养与业务水平决定着小学体育课程的高度和广度,尤其对于一校多品建设的学校而言,更加重要。从表3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21%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对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形成有影响作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动作示范与展示,对动作进行分解与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动作的概念和印象。因此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难易程度,同时也是学习制约因素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体育设备是小学生乃至所有运动参与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物质前提。从表3可知,有49.75%的小学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对运动技能学习有影响。在总结调查数据(表6)时笔者发现,体育场地设施陈旧、场地有偿使用、不合理的资源匹配占到较大的比重,分别是86.4%、74.2%、77.5%,对体育场地的改建占41.5%。部分小学自身占地面积不足,体育场地资源不足。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与参与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影響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造成其产生学习制约因素的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体育兴趣、学生个人性格、意识等,外因:生源来源地、场地设施、空余时间等。只有明确清晰地了解造成制约因素的内外因,才能针对性、实效性地减少和消除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制约因素。
然后,建议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小学生较大程度地掌握项目技能。要强化小学生体育意识与健康常识,让小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中养成兴趣,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健身中去。
再次,了解小学生学习制约因素主要成因,鼓励他们有目标地进行针对性练习,点对点帮助其解决学习制约因素。最后要呼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升自我的体育运动能力与自学能力。
最后,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专业专项知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捉摸学生心理,以学生为本,开设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帮助学生去除学习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细谦.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选择[J].体育学刊,2013(02).
[2]王兴泽.U6-7阶段运动技能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基本动作技术最低程度自动化筛查标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6).
[3]董翠香,贾洪洲,季浏.新世纪10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01).
[4]董文梅.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于运动技能教学原理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6).
[5]司幸伟,乔平均.体育学理中的运动技能学习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关键词:一校多品理念;小学生;运动技能;制约因素
《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指出,注重体育课程特色建设,提高体育课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体育课应传授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和理念,使各种练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育课应增加小型活动,不完全移植奥运项目运动模式和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体育的兴趣和乐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到2017年,80%学校的体育课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品,有条件的学校要由“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方向發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促进运动技能的习得。构建“一校多品”的道路中,总有各种因素阻碍学生技能的习得。运动技能的学习制约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所存在的负面影响因素。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有:内部因素(体育兴趣、体育意识、自主学习体育能力);外部因素(教学内容、教师素质)以及内外部因素综合形成的制约因素。体育课程设置与开展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小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动地运用与开发新的运动技能。现代人才观认为,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一名合格的人才除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出现,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投入运动当中,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各样好处。因此,对现阶段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进行归因与调查,加大对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让他们掌握运动健身的常识和准确方式要领,并通过运动健身过程,继续提升个人的体育能力,体会运动健身给自我带来的成功、刺激和愉悦,形成全民健身、终身运动的观念与想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区某镇5所小学30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广州市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和检索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30余篇,再对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归纳、分析和利用。使本研究从选题到设计,到结果的总结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论文调查问卷300份,共回收28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6.3%,其中有17份问卷没有填写,总共收回了有实际效用的调查卷271份,实际有效率为93.8%。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超过90%,有效率超过85%。因此此次问卷调查法所得到的结果拥有科学的代表性,并且可靠。
3.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对网络上一部分资料及查看参考了其他内容类似的相关论文,并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笔者对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见解进行调查分析,得以撰写论文。
4. 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中的有关数据统计,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咨询、收集到的有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总体情况
1. 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表2),在所调查的小学生群体当中,选择上体育课时有时候会产生运动技能学习困难的人数最多为154人,占总数的56.82%,其次是选择绝对不会的人数为61人,占总数的22.51%。每次上体育课都会产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与经常会产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学生分别有人数25人与31人,占总数的9.22%与11.43%。
2. 制约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两类因素
由图表可知,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学生的个人性格。外在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师素质、生源的城乡差异、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空余时间等(表3)。
(二)制约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因素
综合调查的四个学生自身内在因素,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生最主要的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综合体现为对制约因素问题自我解决的能力。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应用的基础,这才是学习最大的主观制约因素。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当前体育教学忽略的重点。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忽视导致制约因素不断加大,因此内在因素主要从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知识能力与身体素质)、学生个人性格入手进行分析。
1. 体育兴趣
从表3中可知,有52.84%的小学生认为体育兴趣对运动技能学习有阻碍作用。兴趣是一个人力求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一个人只要对某一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就能调动起积极的心理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成长。调查结果(表4)显示,只有14.83%和18%的小学生上体育课时对任课教师的上课内容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对体育课内容一般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达到52.54%。由此可知,对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感兴趣的学生在不断减少,慢慢倾向一般与不感兴趣,所以采取必要措施吸引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
2. 体育意识
意识在心理学上面给出的解释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综合。同样地,体育意识也不例外,体育意识是人脑对体育这一客观物质所做出的反映,它是综合对体育的主观态度,印象等集中而成的集合体。在课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体育意识得不到发展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严重会使学生无视体育锻炼的存在与带来的好处。从表3得出,有37.92%的学生认为体育意识对运动技能学习有主要制约作用。调查还发现,小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智、轻体”的思想比较普遍。但随着文化、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压力以及体育社会化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3. 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也称为个人体育天赋。它是由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体育智商、体育技术综合构成的一种生理心理情感综合体。它集中在体育运动中展现出来,能完整地完成一项体育活动、参与的体育活动越多,身体素质越强。参与的体育活动越多样全面,体育知识掌握越丰富全面。参与的体育活动越复杂,越能锻炼体育智商与体育技术。从表3可以看出,54.66%的小学生认为体育能力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深有影响,并且在访谈中发现,男生人数比女生多,身体素质不平衡,过肥胖、过瘦弱的人数多。
4. 学生的个人性格
心理学将人的性格气质类型分成内倾与外倾。性格偏向内倾的群体,注意力主要倾向主体(即自己本人)。对自己本身的一切充满兴趣,这部分人的行为较多地受主观价值的支配,因此能接受单调、重复的任务。而性格偏向外倾的群体,注意力主要倾向客体(即外界,除自己外的所有群体),对外界、他人和社会情况表现浓厚的兴趣,依赖客观的价值采取行动,在运动场上能够迅速地形成体育技巧,在众人面前做动作时心理压力小,被别人视为注意的中心也不会惊慌失措。这两种性格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各有利弊。从表3中可看出,有32.01%的小学生认为个人的性格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存在影响。
(三)制约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在因素
1. 教学内容
当前大部分小学开设的体育课程还是比较无趣乏味,仍然是以单纯体育竞技项目为主。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内容失去兴趣,甚至对运动、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在此大环境下,制约了很多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表3中明显可以看出,有53.14%的小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对运动技能学习有深远的影响。从调查结果(表5)中不难发现,只有6.78%和31.99%的小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对体育课程内容感觉一般与不满意的同学分别占到47.25%与12.5%,学生对体育课程教育内容的满意度不断下降,情况非常严峻。
2. 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育实施与组织的效果,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养与业务水平决定着小学体育课程的高度和广度,尤其对于一校多品建设的学校而言,更加重要。从表3数据可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21%的小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对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的形成有影响作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动作示范与展示,对动作进行分解与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动作的概念和印象。因此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难易程度,同时也是学习制约因素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体育设备是小学生乃至所有运动参与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物质前提。从表3可知,有49.75%的小学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对运动技能学习有影响。在总结调查数据(表6)时笔者发现,体育场地设施陈旧、场地有偿使用、不合理的资源匹配占到较大的比重,分别是86.4%、74.2%、77.5%,对体育场地的改建占41.5%。部分小学自身占地面积不足,体育场地资源不足。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与参与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影響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造成其产生学习制约因素的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体育兴趣、学生个人性格、意识等,外因:生源来源地、场地设施、空余时间等。只有明确清晰地了解造成制约因素的内外因,才能针对性、实效性地减少和消除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制约因素。
然后,建议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小学生较大程度地掌握项目技能。要强化小学生体育意识与健康常识,让小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中养成兴趣,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健身中去。
再次,了解小学生学习制约因素主要成因,鼓励他们有目标地进行针对性练习,点对点帮助其解决学习制约因素。最后要呼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升自我的体育运动能力与自学能力。
最后,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专业专项知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捉摸学生心理,以学生为本,开设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帮助学生去除学习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细谦.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选择[J].体育学刊,2013(02).
[2]王兴泽.U6-7阶段运动技能分层教学实验研究——构建基本动作技术最低程度自动化筛查标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6).
[3]董翠香,贾洪洲,季浏.新世纪10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01).
[4]董文梅.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于运动技能教学原理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6).
[5]司幸伟,乔平均.体育学理中的运动技能学习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