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当下,我国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培养也越发关注,并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小学的思品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小学阶段的思品教学是进行“德育”的基础性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促进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但思品教育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独特性,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慢慢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入手,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提出一点初步设想,希望能对小学的思品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思品教学;道德情感素质;教学设计;
思品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我实现的完善的大写的人。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社会相连,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德行在社会中起到的安身立命的作用,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抓住的核心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角色的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创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有了更多开放性和灵活性,活动化教学和游戏教学的加入让传统课堂展现出新的活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便捷。具体的方法,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品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国的思品教育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儒家一直强调君子的品行规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因此思品教育不是无本之源,它有其传承性和继承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先人的精神遗产,阐释“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基本道德素质的含义,加深教学的知识底蕴。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对道德警句的诵读和理解,初步感受道德的丰富内涵。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以外,课间的时候全校一起诵读《三字经》或者《道德经》,这也是思品教学的另一种拓展和延伸。要重视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注意用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鲜事物和优秀人物事迹,吸收古今中外有益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赋予时代的意义,陶冶学生的情操。[1]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教学中仔细挑选具有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的古代名人,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品格或言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学生活动
生活是教育工作的一本鲜活教材,生活是教育工作的一方绚丽舞台。[2]思品教育是德育的奠基石,德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如何去践行和维护善。如果小学的思品教学仅仅停留于课堂教学,停留于口传心授,停留于白字黑字,是不可能對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因为思品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分小组排练情景剧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好蕴含丰富哲理和道德教育意义的小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敢于展现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平时的排练中将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最后的节目欣赏的过程中,趣味性和教育性并存的表演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甚至造成终身性的影响。此外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观历史博物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并通过写活动心得来加深对道德审美的感受。
三、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手段,设立同样的教学目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道德成熟阶段也存在一定差异,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还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多安排一些课堂活动,设计趣味问答等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以抓住他们有限的注意力;高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感性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相关视频歌曲或者讲述一些小故事,更好的把他们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与故事产生共鸣。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活动开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活动教学的目的。[3]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学内容虽然具有固定性,但是教师也要根据学情做出灵活的变动,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紧随时代的潮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并督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魏世鹏.抓住育人根本,践行育人取向[J]. 好家长.2018,(67):167.
[2]赵美琴.立足思品课堂 提升道德修养——提升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效果之浅见[J]. 考试周刊.2018,(56):122-123.
[3]陈秋红.浅谈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9,(1).
关键词:思品教学;道德情感素质;教学设计;
思品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我实现的完善的大写的人。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社会相连,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德行在社会中起到的安身立命的作用,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抓住的核心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角色的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创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有了更多开放性和灵活性,活动化教学和游戏教学的加入让传统课堂展现出新的活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便捷。具体的方法,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品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国的思品教育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儒家一直强调君子的品行规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因此思品教育不是无本之源,它有其传承性和继承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先人的精神遗产,阐释“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基本道德素质的含义,加深教学的知识底蕴。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对道德警句的诵读和理解,初步感受道德的丰富内涵。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以外,课间的时候全校一起诵读《三字经》或者《道德经》,这也是思品教学的另一种拓展和延伸。要重视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注意用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鲜事物和优秀人物事迹,吸收古今中外有益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赋予时代的意义,陶冶学生的情操。[1]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教学中仔细挑选具有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的古代名人,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品格或言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学生活动
生活是教育工作的一本鲜活教材,生活是教育工作的一方绚丽舞台。[2]思品教育是德育的奠基石,德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善,如何去践行和维护善。如果小学的思品教学仅仅停留于课堂教学,停留于口传心授,停留于白字黑字,是不可能對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因为思品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分小组排练情景剧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好蕴含丰富哲理和道德教育意义的小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敢于展现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平时的排练中将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最后的节目欣赏的过程中,趣味性和教育性并存的表演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甚至造成终身性的影响。此外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观历史博物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并通过写活动心得来加深对道德审美的感受。
三、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手段,设立同样的教学目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道德成熟阶段也存在一定差异,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还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多安排一些课堂活动,设计趣味问答等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以抓住他们有限的注意力;高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感性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相关视频歌曲或者讲述一些小故事,更好的把他们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与故事产生共鸣。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活动开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活动教学的目的。[3]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学内容虽然具有固定性,但是教师也要根据学情做出灵活的变动,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紧随时代的潮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并督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魏世鹏.抓住育人根本,践行育人取向[J]. 好家长.2018,(67):167.
[2]赵美琴.立足思品课堂 提升道德修养——提升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效果之浅见[J]. 考试周刊.2018,(56):122-123.
[3]陈秋红.浅谈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