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八年级学生在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状况不如文学类文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暴露了我省语文课程文本读写训练失衡的现状。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就必须重视实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考查了两道实用文阅读题。一道是题为《如何保证高铁安全运行》的说明文阅读,共命制了四道题。其中题C8BS201、C8BS211(题组一)考查能力点为“提取信息·从单一文段中提取信息”,这两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98.6%和98.3%。题C8BS221、C8BS231(题组二)考查能力点为“提取信息·从多个文段中提取信息并形成解释”,这两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50.9%和68.3%。另一道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给材料内容围绕“健康和减肥”话题,形式有语段、图表、广告招贴画,共命制了三道题:C8BS241、C8BS251、C8BS261(题组三),考查能力点均为“利用信息完成任务·能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这三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63.9%、78.4%和85.1%。
一、数据分析
本数据分析主要依据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1],其框架结构如下:
2018年省监测实用文考查题组对应的语文学科能力点分别为:题组一单纯考查“学习理解”维度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组二考查“学习理解”维度中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从多个文段中提取信息,能力要求综合性较强,题组二的得分明显低于题组一。题组三考查“学习理解”和“实践应用”维度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虽然文本呈现方式多样化,但因为设置了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情境,学生较感兴趣,得分介于题组一和题组二之间,但总体也不理想。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框架”建立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该理论把学习思维层次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前三者为低阶思维,后三者为高阶思维。实用文阅读考查能比较好地综合反映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考查结果看,我省八年级学生在实用文阅读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学习理解”的低阶层次,在“实践运用”“创新迁移”等高阶思维方面表现不佳。
二、归因分析
(一)对实用文读写重视不够
相对于文学作品,实用文读写更加依赖抽象的理性思维。美国2010年版的《各州英语语言艺术与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共同核心标准》单独研制了十条“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标准”,写作领域的十条标准也强调“观点型”文章的写作。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实用文读写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源,我们对实用文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正如南北朝文论家刘勰评价的那样——“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这种认识虽然中肯地指出了应用文的实用价值,但在崇尚文学的传统氛围中,实用文读写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价值被忽视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淡化文体教学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高举人文大旗,实用文教学的阵地几乎全失,就连生活中常用的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在有些地方也被逐出了语文课堂。对课内实用文类的教学素材,教师一般都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直接跳过。即便带领学生学习,也不是按照实用文的一般教学规律进行。
参加PISA测试以后,我们逐步发现我国学生实用文读写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并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2001年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阅讀新闻、科技作品、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能够写作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各地中考、学业质量监测等权威性的语文测试也有了非连续性文本等类型的实用文考查。虽然语文课程建设重视了实用文读写,但语文教学实践却明显滞后。从教学看,老师们开始重视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的教学,但教学思维和模式却偏向于文学作品教学的鉴赏思维和模式;从考试看,虽然各地中考语文学科也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类的题目,但总体上考查面较窄,深度也明显不够,仅停留在对片段做浅显的信息提取层面。但从总体看,实用文读写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对实用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认识不清,所以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实用文教学资源不足
初中语文教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除传统的实用文教学资源——说明文、议论文以外,增添了“演讲”单元和“新闻”单元,另外还将应用文示例作为附录穿插在教材各分册的最后。
从文类上看,实用文的范畴远远大于文学作品,包括除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文本类型,有科普文、新闻、社科文、演说辞、书信、人物传记、讨论与辩论等多种文类,还包括计划、规则、说明书、广告词等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多种文本形式。从服务于绝大多数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实用文更有价值,但教材的教学资源选择一般比较强调教学文本的经典性,并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内容结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日常实用性素材也许并不十分充分。
再从实用文写作的角度看。教材规定的写作内容和方法,大部分指向记叙性的写人、叙事、描写等,实用文写作只有说明文、议论文的简略指导,而对与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用文的写作指导涉及不多。中考作文命题多指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写记叙文,一般都充满文学意味。这些导向,把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向了写作记叙类文章,而不是实用文写作。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提升
受应试的功利性影响,教师教学的知识本位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师一般习惯于把教学文本按照中考考点知识化,虽然也有能力训练,但这种能力训练不是以训练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而是重视训练“程序性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题方法指导。尤其是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几近僵化,以追求知识化、程序化的解题技巧为目标。梳理一下全省各市近年来的语文中考题就可知,说明文、议论文的考查几乎不会脱离几种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分析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议论语言的深刻性),等等。这种考法是平时实用文教学方向的体现,是知识化、技能化指向,这与语文素养指引下的语文关键能力培养指向是背道而驰的。 对实用文的考查,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方向与中考语文考查的命题方向不完全一致。2018年监测试题,题组一的命题指向与中考常见的命题指向是一致的,而题组二、三的命题指向与中考常见命题指向迥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题组一上得分较高,而题组二、题组三得分很不理想这一结果。应该说,这与实用文教学的现实状况跟不上课程规划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改进建议
(一)用好统编教材,鼓励就地取材,丰富实用文教学资源
如前文分析,统编教材的实用文教学资源已经开始增加,各市中考和省学业质量监测也适当增加了对学生实用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统编教材中的实用文阅读教学资源,除说明文和议论文以外还有:书信阅读,如《傅雷家书》;人物传记读写,如《邓稼先》《列夫·托尔斯泰》等;新闻读写;演讲词的学习和撰写;利用教材“积累拓展”“补白”“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增添了非连续文本阅读,新闻、辩论词读写,思维导图等实用文类的内容。
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教科研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实践引领,引导一线教师从理念上重视实用文教学,从方法上研究实用文教学,在课堂中落实实用文教学,切实按照实用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落实读写训练。
统编教材倡导“1+X”的阅读理念,鼓励教师对课本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所以,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们从社会生活、新闻媒体、科普读物等中选取合适的实用文教学资源,如主题明确的会谈、讨论和纪要、活动策划书、规章制度、请柬、会议主持稿、电视演讲、网络焦点等。可以联系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读内容较为复杂的说明文;可以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上的论说类文章;还可以从不同媒介中寻找有关联性的素材,组成非连续性文本和多重文本,供学生比较分析,设计话题,开展实用性阅读活动。另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阅读商品说明书、家电使用手册等,切实扩展实用文读写的语料空间,提升其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更新对实用文的认识并革新教学方式
与文学作品相比,实用文有着追求实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主题单一而确定,读写时无须做过多创造性发挥;倾向解决实际问题,多用逻辑清晰的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追求语意直截了當,简明浅易,不要求含蓄内敛;语言形式追求规范化,而不是个性化;社会功用侧重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不必非要有审美功能。实用文读写教学首先应该把握这些整体特性。
教师在实用文读写的教学中,要更新观念。首先,要根据不同实用文的特性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以新闻读写为例,“新闻”是一个比较大的类别,课内资源包括消息、新闻花絮、通讯、人物专访等不同类型。消息类,主要是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包括若干新闻要素。教学中,除了消息的形式要素以外,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自行解释和取舍信息。而对新闻花絮、通讯特写类,则除了新闻的若干要素外,还应该包括如何穿插细节描写,丰富表达的效果,这可以跟记叙文写作的要求结合起来。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读写活动。实用文讲求社会功用,教学时可以和“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演讲和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用文读写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社会体验。新闻传媒类实用文最好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比如研究一个网站一周内发布的新闻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本文形式、内容价值取向等,撰写研究报告,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交流;知识读物类实用文可以采用“选择一部喜欢的科普作品自主研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读写活动。
(三)以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等测评手段推进实用文读写教学
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语文学科的试题命制应适度提高实用文读写的比例,在考查能力上要更加体现综合性,并适度增加深度。
首先,覆盖面更广。一般中考实用文的考查,都是以“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阅读测试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增加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多重文本考查等形式。实用文读写测评还要增强题目的开放性。比如命题语料的开放,我们应该打开选择视野,将丰富多样的实用文语料融入读写测评中,同时,语料的话题最好围绕社会重要时事,贴近学生生活世界,能够营造新鲜、生动的考查情境。
其次,题型应该更加丰富。比如,除了说明文、议论文的一般要素的考查以外,还应该增加考查信息提取、分析、运用等能力的题型,进而增加考查“应用交际”“解释推断”“策略应用”“发散创新”“批判赏析”等能力的题型,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实用文读写教学走向高品质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实用文写作也应该在中考中有所体现。一般中考作文的分值都较大,虽然都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充满文学意味的题目通常把学生引向记叙文写作。所以,中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应该淡化“文体倾向”,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真正落实“文体不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向。在题型设置上,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考查和阅读考查,增加片段式的“小作文”题型,比如辩论、演讲、开场白,等等。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关惠文,任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24-25.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考查了两道实用文阅读题。一道是题为《如何保证高铁安全运行》的说明文阅读,共命制了四道题。其中题C8BS201、C8BS211(题组一)考查能力点为“提取信息·从单一文段中提取信息”,这两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98.6%和98.3%。题C8BS221、C8BS231(题组二)考查能力点为“提取信息·从多个文段中提取信息并形成解释”,这两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50.9%和68.3%。另一道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给材料内容围绕“健康和减肥”话题,形式有语段、图表、广告招贴画,共命制了三道题:C8BS241、C8BS251、C8BS261(题组三),考查能力点均为“利用信息完成任务·能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这三题的省平均得分率为63.9%、78.4%和85.1%。
一、数据分析
本数据分析主要依据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1],其框架结构如下:
2018年省监测实用文考查题组对应的语文学科能力点分别为:题组一单纯考查“学习理解”维度中的“信息提取”能力,学生得分率较高;题组二考查“学习理解”维度中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从多个文段中提取信息,能力要求综合性较强,题组二的得分明显低于题组一。题组三考查“学习理解”和“实践应用”维度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虽然文本呈现方式多样化,但因为设置了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情境,学生较感兴趣,得分介于题组一和题组二之间,但总体也不理想。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框架”建立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该理论把学习思维层次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前三者为低阶思维,后三者为高阶思维。实用文阅读考查能比较好地综合反映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考查结果看,我省八年级学生在实用文阅读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学习理解”的低阶层次,在“实践运用”“创新迁移”等高阶思维方面表现不佳。
二、归因分析
(一)对实用文读写重视不够
相对于文学作品,实用文读写更加依赖抽象的理性思维。美国2010年版的《各州英语语言艺术与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共同核心标准》单独研制了十条“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标准”,写作领域的十条标准也强调“观点型”文章的写作。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实用文读写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源,我们对实用文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正如南北朝文论家刘勰评价的那样——“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这种认识虽然中肯地指出了应用文的实用价值,但在崇尚文学的传统氛围中,实用文读写在训练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价值被忽视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淡化文体教学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高举人文大旗,实用文教学的阵地几乎全失,就连生活中常用的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在有些地方也被逐出了语文课堂。对课内实用文类的教学素材,教师一般都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直接跳过。即便带领学生学习,也不是按照实用文的一般教学规律进行。
参加PISA测试以后,我们逐步发现我国学生实用文读写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并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2001年语文课程改革以来,“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阅讀新闻、科技作品、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能够写作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各地中考、学业质量监测等权威性的语文测试也有了非连续性文本等类型的实用文考查。虽然语文课程建设重视了实用文读写,但语文教学实践却明显滞后。从教学看,老师们开始重视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的教学,但教学思维和模式却偏向于文学作品教学的鉴赏思维和模式;从考试看,虽然各地中考语文学科也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类的题目,但总体上考查面较窄,深度也明显不够,仅停留在对片段做浅显的信息提取层面。但从总体看,实用文读写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对实用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认识不清,所以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实用文教学资源不足
初中语文教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除传统的实用文教学资源——说明文、议论文以外,增添了“演讲”单元和“新闻”单元,另外还将应用文示例作为附录穿插在教材各分册的最后。
从文类上看,实用文的范畴远远大于文学作品,包括除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文本类型,有科普文、新闻、社科文、演说辞、书信、人物传记、讨论与辩论等多种文类,还包括计划、规则、说明书、广告词等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多种文本形式。从服务于绝大多数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实用文更有价值,但教材的教学资源选择一般比较强调教学文本的经典性,并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内容结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日常实用性素材也许并不十分充分。
再从实用文写作的角度看。教材规定的写作内容和方法,大部分指向记叙性的写人、叙事、描写等,实用文写作只有说明文、议论文的简略指导,而对与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用文的写作指导涉及不多。中考作文命题多指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写记叙文,一般都充满文学意味。这些导向,把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向了写作记叙类文章,而不是实用文写作。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提升
受应试的功利性影响,教师教学的知识本位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师一般习惯于把教学文本按照中考考点知识化,虽然也有能力训练,但这种能力训练不是以训练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而是重视训练“程序性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题方法指导。尤其是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几近僵化,以追求知识化、程序化的解题技巧为目标。梳理一下全省各市近年来的语文中考题就可知,说明文、议论文的考查几乎不会脱离几种题型: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分析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议论语言的深刻性),等等。这种考法是平时实用文教学方向的体现,是知识化、技能化指向,这与语文素养指引下的语文关键能力培养指向是背道而驰的。 对实用文的考查,学业质量监测的命题方向与中考语文考查的命题方向不完全一致。2018年监测试题,题组一的命题指向与中考常见的命题指向是一致的,而题组二、三的命题指向与中考常见命题指向迥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题组一上得分较高,而题组二、题组三得分很不理想这一结果。应该说,这与实用文教学的现实状况跟不上课程规划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改进建议
(一)用好统编教材,鼓励就地取材,丰富实用文教学资源
如前文分析,统编教材的实用文教学资源已经开始增加,各市中考和省学业质量监测也适当增加了对学生实用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统编教材中的实用文阅读教学资源,除说明文和议论文以外还有:书信阅读,如《傅雷家书》;人物传记读写,如《邓稼先》《列夫·托尔斯泰》等;新闻读写;演讲词的学习和撰写;利用教材“积累拓展”“补白”“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增添了非连续文本阅读,新闻、辩论词读写,思维导图等实用文类的内容。
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教科研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实践引领,引导一线教师从理念上重视实用文教学,从方法上研究实用文教学,在课堂中落实实用文教学,切实按照实用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落实读写训练。
统编教材倡导“1+X”的阅读理念,鼓励教师对课本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所以,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们从社会生活、新闻媒体、科普读物等中选取合适的实用文教学资源,如主题明确的会谈、讨论和纪要、活动策划书、规章制度、请柬、会议主持稿、电视演讲、网络焦点等。可以联系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读内容较为复杂的说明文;可以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上的论说类文章;还可以从不同媒介中寻找有关联性的素材,组成非连续性文本和多重文本,供学生比较分析,设计话题,开展实用性阅读活动。另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阅读商品说明书、家电使用手册等,切实扩展实用文读写的语料空间,提升其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更新对实用文的认识并革新教学方式
与文学作品相比,实用文有着追求实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主题单一而确定,读写时无须做过多创造性发挥;倾向解决实际问题,多用逻辑清晰的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追求语意直截了當,简明浅易,不要求含蓄内敛;语言形式追求规范化,而不是个性化;社会功用侧重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不必非要有审美功能。实用文读写教学首先应该把握这些整体特性。
教师在实用文读写的教学中,要更新观念。首先,要根据不同实用文的特性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以新闻读写为例,“新闻”是一个比较大的类别,课内资源包括消息、新闻花絮、通讯、人物专访等不同类型。消息类,主要是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包括若干新闻要素。教学中,除了消息的形式要素以外,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自行解释和取舍信息。而对新闻花絮、通讯特写类,则除了新闻的若干要素外,还应该包括如何穿插细节描写,丰富表达的效果,这可以跟记叙文写作的要求结合起来。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读写活动。实用文讲求社会功用,教学时可以和“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演讲和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用文读写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社会体验。新闻传媒类实用文最好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比如研究一个网站一周内发布的新闻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本文形式、内容价值取向等,撰写研究报告,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交流;知识读物类实用文可以采用“选择一部喜欢的科普作品自主研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读写活动。
(三)以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等测评手段推进实用文读写教学
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语文学科的试题命制应适度提高实用文读写的比例,在考查能力上要更加体现综合性,并适度增加深度。
首先,覆盖面更广。一般中考实用文的考查,都是以“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阅读测试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增加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多重文本考查等形式。实用文读写测评还要增强题目的开放性。比如命题语料的开放,我们应该打开选择视野,将丰富多样的实用文语料融入读写测评中,同时,语料的话题最好围绕社会重要时事,贴近学生生活世界,能够营造新鲜、生动的考查情境。
其次,题型应该更加丰富。比如,除了说明文、议论文的一般要素的考查以外,还应该增加考查信息提取、分析、运用等能力的题型,进而增加考查“应用交际”“解释推断”“策略应用”“发散创新”“批判赏析”等能力的题型,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实用文读写教学走向高品质发展之路。
除此之外,实用文写作也应该在中考中有所体现。一般中考作文的分值都较大,虽然都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充满文学意味的题目通常把学生引向记叙文写作。所以,中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应该淡化“文体倾向”,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真正落实“文体不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向。在题型设置上,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考查和阅读考查,增加片段式的“小作文”题型,比如辩论、演讲、开场白,等等。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关惠文,任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24-25.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