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三方面来探析历史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一是从历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二是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是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旅游 历史 文化 资源 关系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 历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旅游学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学内容,旅游史研究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制度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同历史学关系最深。比如我国旅游何时开始?历史名胜地的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与名胜开发等问题,都与历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学与旅游学虽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发展历史学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同历史学有关,许多景区的开发是随着历史资料的发现、考古的发掘,而得以成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山西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就是因考古发掘而成为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的。另外我国众多名胜古迹又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大量的历史故事,能使旅游者产生探古访幽、寻乡问根的旅游动机,从而增加客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浙江绍兴的沈园,因南宋时这里有过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得名声远扬,游客猛增。再如每年到福建莆田妈祖庙进香朝拜、寻乡问根的台湾同胞达数万人。可以说,随着对历史资料的发掘,人们探古求知的旅游热情将会日益见涨。
发展旅游业也将促进历史学的发展。“游山如读史”,以庐山为例,它之所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美誉,就在于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自东晋以来,庐山与历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白居易的“匡庐奇秀甲天下”诗句,慧远的《庐山略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过庐山下》,毛泽东的《登庐山》。我国名胜古迹犹如一部生动形象的“史书”,有的是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有的是古文化遗址,有的是古代政治活动中心,有的是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对于普及历史知识和研究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2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象征。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
在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之前,先看看它们的溯源。“文化”一词渊源于《周礼正义》卷三曰“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观”,实即《周易》中的“观光”之“观”。《周易·观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国之光,尚宾也”、“下观而化”、“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周易·观第十二》中的“ 观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旅游。“旅游”一词渊源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诗曰“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蘋。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到了唐代,“旅游”一词开始被广泛运用,白居易《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中有“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包含“旅游”一词的诗句,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
从“文化”与“旅游”的渊源我们可知:文化与旅游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首先,文化孕育了旅游。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是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楚辞·离骚》中曰:夏太康“娱于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史记》卷三《殷本纪》:商纣王“益广沙丘苑台......戏于沙丘”;《左传·昭公十二年》: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李白《梁园吟》:“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这些文化孕育着古代旅游发轫起步。其次,旅游创生了文化。旅游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受制于文化,又游离于文化,给予文化以伟大影响和作用。 曹操东临碣石而作《观沧海》,柳宗元游永州而作《永州八记》,徐霞客周行天下而作《徐霞客游记》…这些古人旅游活动启动着文化的创生。
自古以来,旅游活动都离不开文化,也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基本需要的文化活动。所以说“旅游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
3 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多数学者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经过开发后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因素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历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有着重要作用,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历史文化资源在挖掘文化的潜在特质和艺术魅力方面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历史文化旅游能将生活与文化、现代与传统、现实与历史有机交融,使旅游主体“发思古之幽情”,感受到异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观念,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从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看,我国除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外,艺术文化如民族舞蹈、戏曲、杂技;体育文化如气功、拳术和民俗文化及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无不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的特点,这些历史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充满了新奇。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恰恰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人文因素。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我国灿烂多彩的文化,能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丰富旅游的内涵。因而既能促进对旅游者来华旅游需求的刺激,又能扩大旅游活动内容,延长其在华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西安,较好地利用了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西安变成了我国最有文化品位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区之一。仅秦始皇兵马俑坑就接待了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贵宾的访问。里根参观后认为“兵马俑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全世界的人都应来看一看”。由此可见我国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的对外吸引力。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及旅游经验的增加,人们对旅游项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再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层次上,他们开始关注于高品位的历史文化旅游,因而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开发和保护,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参加历史文化旅游活动,可以使人们增加对祖国大好河山、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了解,进而产生并强化人民的爱国、强国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及环境保护意识。历史文化影响旅游资源的风度和质量,决定了其特色及其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文化,在文化的沙漠中很难长出旅游的大树来。而只要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存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就不会枯竭。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注释
吴鸿礼.旅游与文化关系之我见[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5.1.
于光远.旅游与文化[J].瞭望,1986(14).
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9:2.
关键词旅游 历史 文化 资源 关系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 历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
旅游学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学内容,旅游史研究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制度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同历史学关系最深。比如我国旅游何时开始?历史名胜地的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与名胜开发等问题,都与历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学与旅游学虽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发展历史学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同历史学有关,许多景区的开发是随着历史资料的发现、考古的发掘,而得以成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山西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就是因考古发掘而成为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的。另外我国众多名胜古迹又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大量的历史故事,能使旅游者产生探古访幽、寻乡问根的旅游动机,从而增加客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浙江绍兴的沈园,因南宋时这里有过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得名声远扬,游客猛增。再如每年到福建莆田妈祖庙进香朝拜、寻乡问根的台湾同胞达数万人。可以说,随着对历史资料的发掘,人们探古求知的旅游热情将会日益见涨。
发展旅游业也将促进历史学的发展。“游山如读史”,以庐山为例,它之所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美誉,就在于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自东晋以来,庐山与历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白居易的“匡庐奇秀甲天下”诗句,慧远的《庐山略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过庐山下》,毛泽东的《登庐山》。我国名胜古迹犹如一部生动形象的“史书”,有的是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有的是古文化遗址,有的是古代政治活动中心,有的是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对于普及历史知识和研究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2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象征。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
在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之前,先看看它们的溯源。“文化”一词渊源于《周礼正义》卷三曰“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观”,实即《周易》中的“观光”之“观”。《周易·观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国之光,尚宾也”、“下观而化”、“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周易·观第十二》中的“ 观光”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旅游。“旅游”一词渊源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诗曰“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蘋。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到了唐代,“旅游”一词开始被广泛运用,白居易《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中有“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包含“旅游”一词的诗句,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
从“文化”与“旅游”的渊源我们可知:文化与旅游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首先,文化孕育了旅游。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是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楚辞·离骚》中曰:夏太康“娱于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史记》卷三《殷本纪》:商纣王“益广沙丘苑台......戏于沙丘”;《左传·昭公十二年》: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李白《梁园吟》:“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这些文化孕育着古代旅游发轫起步。其次,旅游创生了文化。旅游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受制于文化,又游离于文化,给予文化以伟大影响和作用。 曹操东临碣石而作《观沧海》,柳宗元游永州而作《永州八记》,徐霞客周行天下而作《徐霞客游记》…这些古人旅游活动启动着文化的创生。
自古以来,旅游活动都离不开文化,也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类社会基本需要的文化活动。所以说“旅游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
3 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多数学者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经过开发后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因素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历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有着重要作用,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历史文化资源在挖掘文化的潜在特质和艺术魅力方面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历史文化旅游能将生活与文化、现代与传统、现实与历史有机交融,使旅游主体“发思古之幽情”,感受到异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观念,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从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看,我国除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外,艺术文化如民族舞蹈、戏曲、杂技;体育文化如气功、拳术和民俗文化及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无不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的特点,这些历史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充满了新奇。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恰恰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人文因素。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我国灿烂多彩的文化,能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丰富旅游的内涵。因而既能促进对旅游者来华旅游需求的刺激,又能扩大旅游活动内容,延长其在华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西安,较好地利用了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西安变成了我国最有文化品位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区之一。仅秦始皇兵马俑坑就接待了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贵宾的访问。里根参观后认为“兵马俑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全世界的人都应来看一看”。由此可见我国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的对外吸引力。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及旅游经验的增加,人们对旅游项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再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层次上,他们开始关注于高品位的历史文化旅游,因而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开发和保护,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参加历史文化旅游活动,可以使人们增加对祖国大好河山、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了解,进而产生并强化人民的爱国、强国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及环境保护意识。历史文化影响旅游资源的风度和质量,决定了其特色及其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文化,在文化的沙漠中很难长出旅游的大树来。而只要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存在,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就不会枯竭。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注释
吴鸿礼.旅游与文化关系之我见[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5.1.
于光远.旅游与文化[J].瞭望,1986(14).
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