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的根本特征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功效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实践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一套理论体系,偏重于指导行动、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高度拟真和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基于两者之间共同的实践性特征,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功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00-03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一组案例(具体事件)提供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的理论成果,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两者之间在实践性特征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兼容性,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特征
  理论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并用于指导实践的思维工具。理论从功效上来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一种解释框架,即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告诉我们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一套行动方案,即指导行动、解决问题,告诉我们该怎样改造世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呈现出政治性和理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1]。因而很多人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一门用以解释世界的纯理论课程,教师只需要单向介绍和解释理论,学生只需要单一接受理论知识即可。但事实并非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以邓小平理论为例,邓小平理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它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问题入手,但并不止于构造一套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解释框架,而是侧重实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实践。和邓小平理论一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它们主要表现为指导行动方案的理论形态,而非解释性的理论形态。
  1.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第一个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句标志性名言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秉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实践性特征,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体现这一特征,所有的理论都将回归到指导实践上。例如,在邓小平理论学习中,邓小平面对的是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马、恩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也是列宁和毛泽东虽然已经遇到,但是还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旧的解释框架不能简单运用于新的实践,因而,邓小平不得不倾其毕生精力于行动方案的思考,不断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2]。
  2.开放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个根本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拥有开放性特征。作为一种实践的智慧,在面对实践中出现难题和新问题时,思想政治理论显示出极大的开放性[3],我们再以邓小平理论举例。例如,邓小平鼓励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胆尝试,对于不利于实践的文字上的争论,他提出暂时搁置的办法。并非邓小平放弃理论指导,而是他更注重实践的理性。因为邓小平知道,实践中的问题,不能单靠概念的推导来解决,而是要按照实践的逻辑,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邓小平理论给我们提供的不是一套现成的理论和概念的推导,而是运用实践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邓小平理论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开放性,为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并不代表它封闭、保守、缺乏活力。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作为博大的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推进,每一次改革和发展中重大课题的解决都给整个理论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指“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介,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4]。案例教学法早在19世纪初便已经开始运用,首先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引申到工商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应用学科中,思政课便是从以上学科教学中借鉴而来的。案例教学法能不能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
  1.高度的拟真性。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拟真情境和独立决策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市场营销学的案例中,假定XX公司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出口出现了大量的滑坡,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运用营销学理论分析出口滑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学生应当假定自己就是该公司的决策者,身临其境地分析公司的情况及海外市场,由此再做出快速决策。可见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创设高度的拟真情境,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主动实现角色的替代,自主完成“亲验式学习”的过程[5]。
  2.可操作性。案例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指在设定的案例中,当学生身临其境地以决策者的身份思考时,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理论独立地分析问题,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教学主要功能在于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这就是它的可操作性特征。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案例教学可操作性特征符合学习的根本目的,避免空谈理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通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特征和案例教学的根本特点,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它们都有典型的实践性特征——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根据这一共同特征,将案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具有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而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换言之,就是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案例教学提供的高度拟真的情境,尽可能将学生带入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等过程中,当种种困境出现时,让学生在复原的历史环境中或亲历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困境中,快速而果断做出自己的抉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时,并不是简单让学生记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结论。因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是在他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具体过程,就很难真正领会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也很难做到运用邓小平的智慧去解决中国建设中的新问题。我们可以用“1992年小平南行”作为案例教学。当时社会上充斥着“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这个问题的结论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当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小平南行前的时代大背景里,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事件,使一部分人充满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怀疑。在南行过程中,邓小平目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使邓小平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因为只有坚定地推行市场经济的方针,中国才能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这样,通过拟真性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这个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如果你是邓小平,你会怎么做?这样设身处地的情景模拟,学生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经济发展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不需要拘泥于市场经济是否姓“资”姓“社”,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以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邓小平理论是用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三个代表”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引领全民建设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科学发展观是为了解决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这一实际问题,探究如何统筹全局,合理规范地进行建设,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6]。
  四、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性功效及实施方案
  案例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进步。因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功效主要体现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形成科学的惯性思维,挖掘其创造性潜能,提升其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功效及实施方法如下: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与教学目的达成一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都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文本式教学活动(“原著教学”)和教科书式教学活动(“原理教学”)虽各有优点,但难以有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7]。文本式教学的弊端在于从文本入手,即从伟人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入手,而不是围绕伟人做过的事展开教学,难以体现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此外,按历史年代编排的文献存在内在逻辑不清晰、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的弊端,因而容易导致学习过程中犯本本主义的错误;教科书式教学虽然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框架,但简化了理论具体产生及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而很难体现理论的实践性特征,容易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
  而案例教学,通过创设出高度仿真的拟真情境,即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复原了理论产生的情境,又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这种教学活动显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参与、思考、判断、决策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实现达到提升自我、改造自我的教学目的。
  2.设置拟真情境,创设学生独立决策的空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它是单纯的理论讲授课,无论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的,都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现成的理论知识。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在于传统教学活动缺乏创设学生亲身体验、分析和决策的条件,破坏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案例教学解决了这个困境,尽可能给学生创设独立决策的空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发乎心,才能达于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注重从心理入手加强课堂教学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在设置拟真情境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即保证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指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与制度规定相对应的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8]。因此,它需要教师特别注重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建立师生和谐的心理契约,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跃动情感,思维勃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自觉接受案例蕴含的思想理论内涵,从而矫正错误观念,提升思想境界。
  3.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科学思维模式的训练,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作用巨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置身于学习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9]。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专业背景、认知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在个体的差异中,寻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普及教学?案例教学正是立足这一问题,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在反复的拟真情境中,让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得到提高,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理念,并用其指导实践,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0]。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秉持导向性原则。它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课堂讨论、探究为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一是训练学生个体思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集体合作和联合攻关能力;三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11]。围绕“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图像和影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启发其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克服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和思维的从动性,培养其求异思辨的能力,切忌由教师直白地给出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金梅.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合[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6).
  [4]张丽萍.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8).
  [5]王彩芳.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6]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3).
  [7]赵昆艳.高校扩招后的师生关系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8]钱伟量.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研究及教学案例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王晶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契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10]姚云云,李国俊,陈竞飞.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大庆社会科学,2011(4).
  [11]项福库.论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探索,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立足于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教学模式中课时不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以“相互融合”教学模式为手段,把跨学科相关课程、课外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等环节与目前开设的多样化实验项目有机融合,构建一套“相互融合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实验教学途径,切实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
期刊
摘 要:高校党课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党校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描述党课教育的基本现状,客观分析党课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加强学生党课教育实效性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加强和改善高校党课教育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高校党校;教育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自北伐开始,蒋介石与当时国民党作为实系替新中国创造一个高层机构,包括形式上具有全能性的政府,统一军令下的国民党军,全国通行之币制,数百年来未及施行之征兵法,从而获得列强承认,此工作之一部分在1937年以前借北伐以及中原大战时推行。直至中原大战,统一与民生,蒋介石在两难中抉择。  关键词:统一;民生;中原大战;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国民党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要比中国共产党人早,五四时期,他们的宣传在客观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播汇合,造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潮中脱颖而出。戴季陶在国民党中堪称理论家,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及后来反共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对以陈独秀为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戴季陶;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化;领袖主体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而遭贬,柳宗元在贬地永州和柳州的山水诗有明显的区别,在情感上是从感伤到绝望,在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峻拔险怪,在诗体上是从平和的五古到凄怨的七律,在风格上是从简古平淡到险峻冷峭,如此形成了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柳宗元;山水诗;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124-03  柳宗元的山水诗写
期刊
摘 要:吴玉章是同盟会元老级人物,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通过总结他一生的思想转变历程,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吴玉章;辛亥革命;共产党员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它不仅能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能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德国的交流日益增多。但中德文化间的差异给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为避免冲突,我们首先应该熟悉两种文化并探索其差异。本文首先介绍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接着简要阐述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这五个文化维度,并着重对比中德文化在这几个维度上的差异,使人们理解文化差异,从而避免冲突,以提高人们的跨文
期刊
摘 要:三层人格结构的平衡造就老瞎子精神人生的崇高;超越自卑的追求卓越与生活风格的延续完成“瞎子一族”命运的转变;人类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悖论在“走到”向“走向”的转变中得到解决,故而“人皆可成佛”,走向天堂。  关键词:《命若琴弦》;老瞎子;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127-02  一、老瞎子顿悟的深层心理原因  弗洛伊德“三重人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共青团的工作如不能推陈出新,很难上层次,上水平,出成效。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推行了“团组织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使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