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语文作为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自我鉴赏的一门重要课程。加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渗透,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判断和创造能力,进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标。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65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一个正确、合理的方法作为引导,进而才能提升主体的学习质量和内在素养。初中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尤为关键。在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创新性和渗透性,导致学生的学科发展和语言水平难以提升。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主体成长,还使课堂活动的组织性难以保证。因此,本文从导学互动、问题创新、合理引导、情境结合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导学互动,加强学生语言建构
导学互动是一种互动式自主探究活动,教师采取预设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导学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展开互动交流,既能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保证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和实际情况,采取导学互动的探究方式,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相应的导学问题,并根据教情发展展开互动探究。“本文提到了几次看菊?”“三次。”“那真正看菊花是第几次?”“第三次。”“前两次作者是怎样拒绝的?”“不,我不去!暴躁的拒绝;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厌烦的同意,但母亲没有再回来。”通过互动导学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语言特点产生主观把握,还使学生的语言架构得到加强。
二、问题创新,培养学生深度思维
课堂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问题的创新性和层次性,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语言思维,加强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实际入手,创新问题环节,合理设计问题内容,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保证其课堂设问的实施效果。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题方向,为了保持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状态,加强学生对语言细节的理解,对此,我结合主体学情设置以下问题:①在第一自然段的阅读中,文章中“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②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③文章中第四自然段中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④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通过对问题内容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还使学生在语言逻辑和语法运用上得到提升。
三、合理引导,提升学生审美鉴赏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加强语言引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探析,认真分析语言的独特之处和运用特点,加强学生的语言体验和情感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其语言的运用和景物的描绘,有助于学生感受漢语声韵之美。对此,我利用讨论法和朗读法,引导学生对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语句进行反复阅读,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语句,体会其重音、停连等技巧的处理方式,感受老舍笔下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四、情境结合,保证学生文化理解
枯燥单一的语言学习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难以有效保证其语言的理解效果。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和学习氛围,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使学生在文化理解和精神传承方面得到加强。如在《纪念白求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播放功能,将有关白求恩医生的视频资料和人物传记等内容呈现给学生,体会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各段之间的联系点,深化文章的主旨精神,加强学生对情感主题的理解,使学生在图文并茂、情境结合的学习中,升华思想、树立精神,这对学生主体的文化理解和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语文课堂之中,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架构意识,还使学生在语言理解、文化渗透等方面的得到培养,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同时,结合学情、渗透素养,从问题入手、从主体出发,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多样化的组织策略和引导方法,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意识得到正确发展,这对教改事业的有序推进起到实践化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锋.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8(15):99-100.
[2]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7(5):36-3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65
语言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一个正确、合理的方法作为引导,进而才能提升主体的学习质量和内在素养。初中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尤为关键。在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创新性和渗透性,导致学生的学科发展和语言水平难以提升。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主体成长,还使课堂活动的组织性难以保证。因此,本文从导学互动、问题创新、合理引导、情境结合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导学互动,加强学生语言建构
导学互动是一种互动式自主探究活动,教师采取预设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导学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展开互动交流,既能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保证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和实际情况,采取导学互动的探究方式,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相应的导学问题,并根据教情发展展开互动探究。“本文提到了几次看菊?”“三次。”“那真正看菊花是第几次?”“第三次。”“前两次作者是怎样拒绝的?”“不,我不去!暴躁的拒绝;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厌烦的同意,但母亲没有再回来。”通过互动导学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语言特点产生主观把握,还使学生的语言架构得到加强。
二、问题创新,培养学生深度思维
课堂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问题的创新性和层次性,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语言思维,加强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实际入手,创新问题环节,合理设计问题内容,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保证其课堂设问的实施效果。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题方向,为了保持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状态,加强学生对语言细节的理解,对此,我结合主体学情设置以下问题:①在第一自然段的阅读中,文章中“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②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③文章中第四自然段中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④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通过对问题内容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还使学生在语言逻辑和语法运用上得到提升。
三、合理引导,提升学生审美鉴赏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加强语言引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探析,认真分析语言的独特之处和运用特点,加强学生的语言体验和情感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其语言的运用和景物的描绘,有助于学生感受漢语声韵之美。对此,我利用讨论法和朗读法,引导学生对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语句进行反复阅读,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语句,体会其重音、停连等技巧的处理方式,感受老舍笔下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四、情境结合,保证学生文化理解
枯燥单一的语言学习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难以有效保证其语言的理解效果。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和学习氛围,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使学生在文化理解和精神传承方面得到加强。如在《纪念白求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播放功能,将有关白求恩医生的视频资料和人物传记等内容呈现给学生,体会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各段之间的联系点,深化文章的主旨精神,加强学生对情感主题的理解,使学生在图文并茂、情境结合的学习中,升华思想、树立精神,这对学生主体的文化理解和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语文课堂之中,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架构意识,还使学生在语言理解、文化渗透等方面的得到培养,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同时,结合学情、渗透素养,从问题入手、从主体出发,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多样化的组织策略和引导方法,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意识得到正确发展,这对教改事业的有序推进起到实践化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锋.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8(15):99-100.
[2]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7(5):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