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尝试用教师的智慧激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气,使课堂活动更加有实效性。
【关键词】教师;智慧;教学
Teachers teaching the wisdom of activation
Jin Hong-chun
【Abstract】《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point out:Students are the masters of languag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the key to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into the guidance and organizers, students resp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student learning. I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I try to activate the wisdom of teachers teaching, classroom full of the wisdom of the Ling Qi, classroom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Teacher;Wisdom;Teaching
“教师讲得唾沫飞,学生听得打瞌睡”一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悄然淡出课堂。殊不知: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如容器般被动接纳知识,岂有不听觉疲劳昏昏欲睡之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尝试用教师的智慧激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气,使课堂活动更加有实效性。
1.因学定教,顺学而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时,根据本班学生喜欢画画,有几个孩子还特有绘画天赋这一特点,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后,让四个孩子在黑板上各画一幅荷花图。再以“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吗?”转入对文本的学习。并让学生勾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悟补充荷花图,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学生们兴致盎然,各抒己见,在读、画、议的过程中,理解了“挨挨挤挤、冒”等重点词语,掌握了“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追问,及时点拨,顺学而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了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当满满的“一池”荷花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其画文结合,美读课文。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好的阅读教学应该“书生朗朗,议论纷纷,静思默想,妙笔生花”,好的语文教学应是动静结合,疏密有致。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气的课堂。
2.抓住挈机,灵活教学
一个初冬的早晨,我照例早早来到学校,刚走到楼道口,就看见孩子们站在栏杆边,兴奋的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快看,大山好象戴上了一顶白帽子。”一个孩子说。“中间的云雾好象围着的一条纱巾。”一个女孩子高兴地补充道。“哇,这边山上的树林好象撒了一层盐……”话音未落,“不是盐,是糖。”两个孩子争着笑了起来……旁边几个孩子新奇地吹着热气,散开,再吹。看到这一场景,我突然灵机一动,孩子们兴致如此浓烈,何不改上写话课?此情此景不就是最好的素材吗?我心里一阵激动。上课铃一响,当我宣布这一消息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要求只有一个:真实。写出你们看到的、想到的真实感受到的东西。我趁热打铁,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花园边,孩子们感受着初冬略带丝丝寒意的微风,尽情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看到有孩子好奇地尝着松叶间的积雪,争先效仿。也有孩子将积雪抖落到手心,转眼即变成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珠……回到教室里,我用接下来的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先说后写,相互交流。最后将自己最想说的话、最想写的事物写下来。可以想象,写话的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积累,还增加了对生活的感受。
3.走进自然,感受生活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发现。山区的春天似乎比别处来得迟一些。南方已是莺歌燕舞、柳绿花红、一派生机时节,这里的大地仿佛还在沉睡中。在写教学计划时,我曾犹豫,“找春天”的活动什么时候开展合适?思索再三,虽然家乡的春光不如南方旖旎,但也有其独特的景致。于是,我决定挑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和孩子们一道到山坡上、小溪边、田野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出发前,我让孩子们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小手摸……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来到野外,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三五成群,时而唧唧喳喳,时而凝息静思,时而低头写画。当我发现有个别的孩子好象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盲目地跑来跑去时,我便微笑着和他们一道寻找。面对孩子们的提问也尽可能地引导、解答。一节课时间很快过去了,我让孩子们在一块草坪上围坐下来,说说各自找到的春天。
“春风吹到脸上冰冰凉凉的,阳光照在身上也不是十分暖和。柳树发出的芽只有一点点儿大。”一个孩子带着几分失望的说。
“小溪里的水清清凉凉的,我把手伸进去,哇,好冰呀!”“因为那是山上融化的雪水。”另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补充到。
“核桃树爷爷太懒了,似乎还没有睡醒呢。小鸟在枝头上唧唧喳喳的叫,好象在告诉它春天来了。”
突然有一个孩子问道:“老师,春天到了,农民伯伯为什么还不开始播种呢?”我正思索着如何解疑,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因为大地还没有解冻啊,不信,你踩踩,地还是硬邦邦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踩了起来,大地果然不象课文中写的“软软的”。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各自感受到的春天。他们的语言积累和想象力如此丰富,是我在写活动预案时未曾料到的。实践证明,把课堂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美丽的大自然,使知识从方正的课本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我们一直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而思索着、努力着。其实,教师的教学智慧极为重要。而这种智慧源于文本,源于生成,源于积累,源于瞬间迸发的灵感,源于大胆的开拓创新,源于不断的反思提高……用教师的智慧激活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更加有效的。
收稿日期:2008-3-02
【关键词】教师;智慧;教学
Teachers teaching the wisdom of activation
Jin Hong-chun
【Abstract】《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point out:Students are the masters of languag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the key to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into the guidance and organizers, students resp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student learning. I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ideas, I try to activate the wisdom of teachers teaching, classroom full of the wisdom of the Ling Qi, classroom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Teacher;Wisdom;Teaching
“教师讲得唾沫飞,学生听得打瞌睡”一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悄然淡出课堂。殊不知: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如容器般被动接纳知识,岂有不听觉疲劳昏昏欲睡之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尝试用教师的智慧激活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气,使课堂活动更加有实效性。
1.因学定教,顺学而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时,根据本班学生喜欢画画,有几个孩子还特有绘画天赋这一特点,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后,让四个孩子在黑板上各画一幅荷花图。再以“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吗?”转入对文本的学习。并让学生勾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悟补充荷花图,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学生们兴致盎然,各抒己见,在读、画、议的过程中,理解了“挨挨挤挤、冒”等重点词语,掌握了“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追问,及时点拨,顺学而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了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当满满的“一池”荷花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再不失时机地让其画文结合,美读课文。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好的阅读教学应该“书生朗朗,议论纷纷,静思默想,妙笔生花”,好的语文教学应是动静结合,疏密有致。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气的课堂。
2.抓住挈机,灵活教学
一个初冬的早晨,我照例早早来到学校,刚走到楼道口,就看见孩子们站在栏杆边,兴奋的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快看,大山好象戴上了一顶白帽子。”一个孩子说。“中间的云雾好象围着的一条纱巾。”一个女孩子高兴地补充道。“哇,这边山上的树林好象撒了一层盐……”话音未落,“不是盐,是糖。”两个孩子争着笑了起来……旁边几个孩子新奇地吹着热气,散开,再吹。看到这一场景,我突然灵机一动,孩子们兴致如此浓烈,何不改上写话课?此情此景不就是最好的素材吗?我心里一阵激动。上课铃一响,当我宣布这一消息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要求只有一个:真实。写出你们看到的、想到的真实感受到的东西。我趁热打铁,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花园边,孩子们感受着初冬略带丝丝寒意的微风,尽情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看到有孩子好奇地尝着松叶间的积雪,争先效仿。也有孩子将积雪抖落到手心,转眼即变成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珠……回到教室里,我用接下来的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先说后写,相互交流。最后将自己最想说的话、最想写的事物写下来。可以想象,写话的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积累,还增加了对生活的感受。
3.走进自然,感受生活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发现。山区的春天似乎比别处来得迟一些。南方已是莺歌燕舞、柳绿花红、一派生机时节,这里的大地仿佛还在沉睡中。在写教学计划时,我曾犹豫,“找春天”的活动什么时候开展合适?思索再三,虽然家乡的春光不如南方旖旎,但也有其独特的景致。于是,我决定挑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和孩子们一道到山坡上、小溪边、田野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出发前,我让孩子们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小手摸……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来到野外,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三五成群,时而唧唧喳喳,时而凝息静思,时而低头写画。当我发现有个别的孩子好象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盲目地跑来跑去时,我便微笑着和他们一道寻找。面对孩子们的提问也尽可能地引导、解答。一节课时间很快过去了,我让孩子们在一块草坪上围坐下来,说说各自找到的春天。
“春风吹到脸上冰冰凉凉的,阳光照在身上也不是十分暖和。柳树发出的芽只有一点点儿大。”一个孩子带着几分失望的说。
“小溪里的水清清凉凉的,我把手伸进去,哇,好冰呀!”“因为那是山上融化的雪水。”另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补充到。
“核桃树爷爷太懒了,似乎还没有睡醒呢。小鸟在枝头上唧唧喳喳的叫,好象在告诉它春天来了。”
突然有一个孩子问道:“老师,春天到了,农民伯伯为什么还不开始播种呢?”我正思索着如何解疑,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因为大地还没有解冻啊,不信,你踩踩,地还是硬邦邦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踩了起来,大地果然不象课文中写的“软软的”。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各自感受到的春天。他们的语言积累和想象力如此丰富,是我在写活动预案时未曾料到的。实践证明,把课堂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美丽的大自然,使知识从方正的课本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我们一直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而思索着、努力着。其实,教师的教学智慧极为重要。而这种智慧源于文本,源于生成,源于积累,源于瞬间迸发的灵感,源于大胆的开拓创新,源于不断的反思提高……用教师的智慧激活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更加有效的。
收稿日期:2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