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细品语言的滋味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为:(两种事物)相对比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策略是把几种语言资源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突出文本语言最本质的特征,使文本语言的情感更浓郁、要义更突出、乐感更强烈、韵味更彰显。如何运用“对比”引领学生去细品文本语言的秘妙?本文试结合一些阅读教学案例,从字、词、句、标点四个微观的角度谈谈“对比”的几种有效策略。
  
  一、单字对比品悟语言的“情”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单个字对比策略,能使呆板、严肃的字词教学活动变成灵动、充满情味的综合性语言学习。如有位教师在上《白鹅》一课时曾这样设计:
  (课件出示丰子恺所画的白鹅图)
  师:(揭题并板书:白鹅)请同学们比一比丰子恺画作上的“驽”字与现在我们所写的“鹅”字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上下结构,“我”字在“鸟”字的上面,一种是左右结构,“我”字在“鸟”字的左边。
  师:“鹅”字中的“我”和“鸟”分别指谁?
  生:“我”指人类,在课文中指丰子恺,“鸟”指的是“大鸟”——白鹅。
  师:你喜欢“鹅”字旧时的写法还是现在的写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古体的,因为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古味,很有艺术性。
  生:我喜欢“鹅”的现在写法,因为“鹅”字中的“我”指人类,在课文中指丰子恺,“我”与“鸟”左右并排更体现出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从课文看,更能表现出丰子恺对鹅的喜爱。
  师:的确是这样,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充满着情感的鲜活生命体。白鹅的什么特点惹人喜爱,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具体感受到的?学习了整篇文章之后,你会更喜欢“鹅”字现在的写法。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把“鹅”的两种写法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鹅”字两种字形的强烈反差品悟到了汉字所包含的浓郁情味,教师以此为情感基调切入到整篇文章的品读,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二、词语对比品析语言的“义”昧
  
  汉语具有表意的丰富性,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有不少同义词可供选用。课文《花钟》第一自然段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并用了不同的词语描写各种花开放的形态特点。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有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师:课文中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含笑一现
  师:同学们填的词语其实都是什么意思?
  生:都是说花开放了。
  师:那我们就把句子改成这样吧:蔷薇开放了,睡莲开放了,万寿菊开放了,烟草花开放了,月光花开放了,昙花也开放了。这样可以吗?
  生:老是重复“开放了”,没意思。
  生:这样写就不美了。
  师:是呀!课文中的描写多么富有变化,多么有趣呀!这些词中哪两个词都有“笑”字?既然都是笑,那么把它们交换一下总可以吧!
  生:不可以,它们的意思不一样。
  生:蔷薇笑得特别灿烂,所以才说绽开笑脸。
  生:昙花含着笑好像有点不好意思。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能用你的表情表现这两个词义的不同吗?(生表演)
  这样的词语对比策略的运用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在词义异同的对照上。在品读与分析中学生明白了同义词的选择应根据事物特点和表达的需要,从表达的角度突出了词语的要义,词义的深入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句子对比品味语言的“乐”味
  
  汉语具有一定的音乐性,教材中一些文本的“乐”味潜藏于语言之中,不易察觉。运用句子对比能够放大语言的“乐”味,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同表达方式的同时,不仅内化文本的意,而且内化文本的言,这对当下的阅读教学来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与象共舞》一课时就运用了句子对比策略,完美地达成了预设目标。
  师:“与象共舞”这一段,你觉得作者哪些描写特别精彩,特别让人难以忘怀?
  生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师:好极了,请大家画一画大象跳舞有几个动作,每种动作最好要浓缩成四个字。(生思考)
  师: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引导学生体会到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相比较,动作没变,顺序没变,意思没变)
  师:什么变了?再读一读。
  生:情调变了!变得没味道了。
  (师引导学生读出原句节奏的变化,有短、有长,有急促,有缓慢)
  师:课文句子中的大象是那么——(生答:可爱、有趣!)而后一组句子中的大象——(生答:很机械,像机器人一样。)你看,这就叫好的文字。孩子们,好的文字就在于相差的这一点点儿。课文中作者把音乐的节奏、语言的节奏融合在一起,那真是美妙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大象跳舞的句子。
  在上面这段教学中,王老师通过鲜明的句子对比,轻松地带领学生品味到了隐藏在文本深处的语言秘妙——语言的音乐性,并用富有变化的朗读有声有色地回味了这一特点。
  
  四、标点对比品鉴语言的“韵”味
  
  标点是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阅读课中关注标点经常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浙教版《威尼斯的小艇》时就有这样的处理:
  师:“轻快”“灵活”中间去掉逗号也可以呀!
  出示:(1)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2)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能不能改,请你读一读就知道了。(生读)
  师:请听老师读……你明白了吗?
  生:“轻快,灵活”中间用了逗号,就感觉威尼斯的小艇更加灵巧了。
  生:有了逗号,中间一停顿,让我感觉到威尼斯小艇很小巧,转弯转得很快,很轻松。
  师:小小的一个标点也会说话。让我们读出标点的味道。
  以上案例中,王老师运用标点对比引领学生品读、鉴赏,使威尼斯小艇小巧、灵活的特点更加鲜明。小标点彰显了语言的韵味,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可见一斑。
  ’
  应该说,阅读教学中对比策略的种类有很多,以上仅从微观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从宏观上说,阅读教学中的对比策略还有:文章立意对比、构思选材对比、写作风格对比等。总之,如果教师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对比策略就能让文本语言“黑白分明”,让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变得有滋有味。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成为“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以来,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学校遵循“一二三四”推进机制,即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做好两个制度保障、深入推进三个项目、四个妙招确保实施,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体育育人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一校一品;学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
摘 要:学生的体能发展是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运动量与运动负荷的练习得以实现的,体育课程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体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体能练习设计的逻辑结构、个体差异、组织形式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剖析,结合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视角下单元教学构建的思考,从因趣、因时、因地三个方面提出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注重学生技能提升,关注学生体能发展。  关键词:体能练习;课堂教学;练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到六年级结束共有98篇略读课文,入选的略读课文选材相当广泛,叙事、记人、游记、散文、说明文、诗歌等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所选文章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现代、当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上一般也连贯一致。面对数目如此巨大的一批“文质兼美”的略读课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略读课的性质,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正确定位教
【片段一】  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于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  生:画的是一张弓。  师:这叫什么呢?(于老师用手指着弦)  生:这叫弦。  师:(又画了一支箭)这又是什么呢?  生:这是箭。  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惊弓之鸟》这一课,学了就明白了。(教师板书
摘要: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主要指向,统领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而课程目标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又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基础与关键。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为主要任务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应全面对接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设计要树立“目标先于内容”意识,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模块(单元)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来制定,以评价为导向,做到在学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低段语文写话教学及学生写话水平存在这样的问题:  1.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新课标中对写话教学作了明确要求,但不少教师仍只重视识字、阅读教学,对写话教学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  2.学生写话水平不高。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语句不通等现象。用词语写句子,学生习惯用最简短的话来回答问题,如“气球——我有一个气球。”一个词多次出现在造句练习中,学生喜欢重复之前的造句,没有创
汉字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不同的汉字、不同的字序,组合到一起,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组词是一种常见的练习,或课堂上口头组词,或见于习题册之中。形式也在悄然变化,“扩词”“找伙伴”“最佳搭档”,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课《学棋》的配套《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致 志  同( ) 兴( ) ( )气 立( )  ( )愿 细( ) 专心( )( ) 
我曾先后五次执教“圆的周长”一课(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此过程中我曾困惑,经不断尝试,终有所悟。    一、用线把“珍珠”串起来    [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非常重视画圆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画圆技能的训练。然而当学生进入后续学习时,除了考试,它被抛弃了。难道画圆是走一次过场?画圆就不能与后续学习的内容发生关联?  如果把对圆周长探索的每个环节看做一颗颗珍珠
海涅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2009年10月,《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以下简称《教学建议》)正式出台。应该说,与《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教学建议》更加细化也更具可操作性,从而为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行为、提升学科教学品质提供了切实保证。不难发现,在《教学建议》质朴的文字背后,处处洋溢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显现出对“生本”的课堂操作的积极倡导和殷切召
“文化”一般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指有历史积淀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相当于英文中的“culture”。二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对应的是“civilization”。三是通俗意义上的,比如老百姓说的“这个人有没有文化”,它指的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对应的是“literacy”。还有一种更多地指向文化心理——可以是一种内化了的生活教养,体现在饮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