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疲劳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疲劳现状,我们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20名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疲劳达3级者占69.2%,4级及以上者占5.8%;男生心理疲劳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其它年级学生;大学生心理疲劳成因依次是“担心自己的前途”、“学习动机欠佳”及“学习焦虑”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做自己喜爱的事、外出散心等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疲劳;应对措施
  
  学生的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倦于学习,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的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1]。由于心理疲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大学生心理疲劳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20名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其中大一73人、大二101人、大三65人、大四73人,男生166人,女生143人。发放320份问卷,去除无效问卷后得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为97.5%。
  1.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疲劳调查问卷》。该问卷的前27个题目,参考由上海师范大学高春霞编制的《高三学生心理疲劳调查问卷》[5]。问卷采用1-5级计分,把各个题目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并依总分划分为5级。其中1级:28分以下为未出现心理疲劳;2级:29-45分为偏低疲劳状态;3级:46-79为中等疲劳状态;4级:80-96为偏高疲劳状态;5级:97分以上为高疲劳状态。另有2题为多选题,用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问卷经试测和专家评定,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疲劳的现状
  2.1.1 大学生心理疲劳等级分布
  大学生心理疲劳等级分布情况见表1:
  一般认为,当心理疲劳程度达到等级3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疲劳程度在3级及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75.0%;心理疲劳2级者即症状不明显的占24.7%;完全没有心理疲劳问题的仅占0.3%,可谓极少。
  2.1.2 大学生心理疲劳在性别上的比较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疲劳状况见表2:
  由表2知,t=3.7392,p=0.0002<0.01,男生心理疲劳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1.3 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心理疲劳总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F=3.977,p=0.008<0.01,说明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心理疲劳总分差异显著,为进一步了解哪些年级之间存在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见表4。
  多重比较发现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或p<0.01。
  2.2 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成因
  调查问卷第28题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成因进行调查,计算每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并降序排列,结果见表5:
  由表5知,“担心前途”在所有的原因中名列榜首,占总人数的70%。其次,“学习动机欠佳”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达到了70%。其余各项的选择人数在13%和48%之间。
  2.3 大学生采用的缓解心理疲劳的措施
  第29题是出现心理疲劳后的应对措施,按各选项的选择比例降序排列,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减轻心理疲劳的措施是:做自己喜爱的事77%;外出散心60%;其余选项选择的比例在47%~15%之间。
  3.讨论与建议
  3.1 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涉及的领域广泛,不仅在运动及高原、潜水、航天等特殊环境领域研究中受到重视,而且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医学、心理学问题[2]。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疲劳达3级及以上者占了75%。宏观上,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和金融危机情景下的就业市场疲软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我国多数地方院校的大学教育还没有走入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轨道。微观上,教学工作中存在不少与现实脱离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有的专业的教材严重落后于现实应用,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把大学教学变成高中教学的继续。没有创新教育、没有个性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有关。不少学生想学一些将来就业或考研能用得上的内容,但是学校不一定教;学校教的不少东西,将来用不上,且有的课程教学枯燥。这就使得学生同时感受到了前途和学习两方面的压力,学生心理疲劳在中等级以上的达75%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这75%的学生中,表现出3级心理疲劳的所占人数最多,占了69.2%。这说明了多数心理疲劳者,其程度并不算很高。对于这部分同学,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压力的来源,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增强压力的承受能力,那么就能够及时的预防这部分同学向严重的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学校方面要引导他们重视自己的心理保健。4级心理疲劳者占了4.8%,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较严重的威胁。可以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来指导他们减轻心理疲劳。5级心理疲劳者占1%,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针对5级心理疲劳者,若有条件应该设定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方案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对于2级心理疲劳者,也要防止他们的程度加重。
  男生的心理疲劳总分高于女生,原因可能是社会对男性的要求高于女性,男生所承担的压力高于女生。这种情况提示教育者,在设计心理辅导方案时,要根据性别特点区别对待。
  大二学生的心理疲劳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可能是因为大二学生不像大一新生那样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较大压力,也不似大三和大四等高年级学生那样面对的是考研和就业等迫在眉睫的压力。这提示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年级特点来设计辅导方案。
  3.2 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疲劳最重要的原因是担心自己将来的前途。另外学习动机欠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焦虑、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与心理疲劳也有关。
  (1)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
  有近70.0%的大学生都担心自己的前途,这是导致他们心理疲劳产生的首要原因。现在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虽然对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但仍有积极的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生担心自己的前途,学校正好可以借助这种心理积极进行就业、考研等事关学生前途的教育。学校方面应该积极了解就业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及预测及时考虑教学改革或教学补救。同时也可以建立与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建立合作来强化学生的竞争力。对于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学校应该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对意向中的报考学校的了解。例如可以请一些专家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2)大学生学习动机欠佳
  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欠佳,甚至对学习不感兴趣。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与心理疲劳的相关性最强。[3]
  对这部分同学,理解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帮助理清目前学习与今后人生的关系,进行计划学习。同时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考试管理,以打消“大学无人管”的心理;要积极开设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以及与就业关系密切的课程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大学中必不可少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可以宣传时间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3)其他方面的问题
  有些学生存在着过度的学习焦虑问题,总担心自己学的不好,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心理疲劳。
  大学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学中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中学多的多,可以说如果不会自主学习,想要在大学取得学业成功是很难的。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生,仍然喜欢象高中一样在老师指导下甚至逼迫下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各种场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并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
  消极情绪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心理疲劳,积极情绪能够减少疲劳感。因此,教会学生情绪管理的技能,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疲劳也有关。虽然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是成人了,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国情例如独生子女政策,合理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成为大学教育的内容之一。
  3.3 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减轻心理疲劳的措施是做自己喜爱的事,其次是外出散心等。心理的功能之一便是适应,大学生心理疲劳后,会自发的进行调整。但是,大学生自发的调整措施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的应对措施可以暂时舒缓心理疲劳,但从长期看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有的学生以打游戏的方式,若因此而上瘾,则有较大危害。因此,学校方面应可根据学生的应对措施及学生的个性,利用专业的心理学老师或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分别借用团体或个别心理咨询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疲劳应对的指导,如可借用音乐疗法、自我调节法[4]等技术,教会学生合理地应对心理疲劳。
  4.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但由于样本取自南阳师范学院,因此研究的外在效度有欠缺,难以推论到全体大学生这一总体中去;对于大学生出现心理疲劳后采用的缓解或消除方式的效果未能进行跟进调查;对于大学生早期心理疲劳的监控,中期心理疲劳的干预等也未进行研究,这些都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俞雯雯,谢海芳,蔡伯艳.心理疲劳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8-60.
  [2]李玮琼.心理疲劳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09(8):35-36.
  [3]马文樵.大学生心理疲劳成因分析及调控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02(4):51.
  [4]林小艳.当代大学生心理疲劳及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
  
  作者简介:梅凯(1984—),男,河南南阳人,助教,主要从事德育和学生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是株洲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的一所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下设8个系部——汽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会计系、工业设计系、基础课部和中专部,2个中心——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和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1个教育公司——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院开办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
期刊
【摘要】高校贫困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各级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清楚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多方努力,做好对高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关键词】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要达到680万人,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
期刊
【摘要】令人唏嘘慨叹的就业现状,年复一年众说纷纭的研讨争论、上下聚力的应对措施、层出不穷的引导教育都无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就业对全社会的影响至深。无论社会现状还是毕业生本身的问题都严重影响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对于当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我们必须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必须切合实际、务求实效的寻求就业难题的破解之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因;对策    1999年政
期刊
【摘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载体、资源和信息等优势,在工作手段和服务措施上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体现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职能。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开展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做法,分析了其优势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共青团;就业创业    团的十六大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作为全团的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对高校“问题学生”进行“攻心”为主的教育,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最佳途径。对“问题学生”的“攻心战”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只要准备好“学生信任”、“一颗真诚的心”、“一颗宽容的心”、“学生信息资料库”等“战备物资”,再采用“灵活机动”、“出其不意”、“建立统一战线”、“乘胜追击”等战略战术与“问题学生”展开持久的较量,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关键词】问题学生;攻心战;真诚;包容  
期刊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大学生数量迅猛增长。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隐藏深处的就业难问题暴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所体现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根据这些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政策    一、中国大学生整体上就业现状  (一)现存的就业矛盾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实
期刊
【摘要】团学组织、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传统的选举或指导老师任命确定学生干部选拔的机制,往往受到学生的质疑,创新学生干部选择任用机制,以自愿报名和结构化面试方式选聘学生干部,有利于学生组织干部队伍的稳定和活力。  【关键词】创新;学生干部;选拔    每年6月,是各所高校各学生组织最忙碌的时候之一,各团学组织、学生社团机构都进行更新换届,这也是指导老师最为头疼的事情。前不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实行校企合一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体制,重点抓好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教育教学提供平台,促使教学与生产同步提升,进行校企合一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合一;校企合一模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只是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习,而校企合一,是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在于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偏差,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促进其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价值观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期刊
【摘要】在倡导以人为本、教育公平的社会环境中,贫困生资助问题引起了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立足于从客观角度分析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为高校贫困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心理;主体性    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