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实行校企合一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体制,重点抓好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教育教学提供平台,促使教学与生产同步提升,进行校企合一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合一;校企合一模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只是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习,而校企合一,是融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把企业生产线搬进学校,学校提供设备和场地,企业则带来人员、产品和管理,真正完成了教育教学从虚拟到模拟到真实的过渡,实现了学生技能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业合作模式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校企业合作模式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国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这种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三: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校企合作模式四:”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无法制保障。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
学分互认还有难度。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在企业发展。
教学体制有待改革。学院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实际上现在有诸多因素制约着高校推进校企合作。
二、校企合一模式探索实例
建筑劳务公司为我院于2010年成立的专业法人公司,属于提供建筑劳务服务性质的建筑业企业。公司现下设五个部门:工程部、产学结合部、业务部、培训部,办公室。
(一)在制度方面
现已经初步的建立和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明确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确定了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配合教学,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确定了各部门工作任务的分工和协调,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制,确定了学生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等制度。
(二)在生产经营方面
以学院毕业生作为公司各部门经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各专业学生利用实践学期,充实到各个技术和管理岗位。同时外聘高级管理人才配合管理,使生产和教学统一起来。现已完成2万余平米的建筑施工任务,得到了业内的好评。
(三)配合教学方面
公司前期的预算工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实施提供了任务,在工程施工阶段,为建筑、造价、环艺、汽车等专业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长制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伙伴教育团体。
三、完善校企合一模式的探索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体制
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的拓展,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日益成熟,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建设。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各部门的经营体制,明确奖罚,明确责、权、利的分配;在学院财务总体制度指导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公司人事聘用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工资、福利、工期补助等制度;使生产和教学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的体制。
(二)重点抓好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主要做好人员的建设和机制的完善工作,通过学院毕业后流动站,利用第三学期和日常的实践教学,利用学长制培养的组织形式,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同学加入公司,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和源动力。
(三)为教育教学提供平台,促使教学与生产同步提升
学院的公司作为支持专业发展的经济实体,应该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公司应利用现有的工程任务为学院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职前教育、学长制建设等方面提供各方面的便利,积极的参与学院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为我们培养了应用性、职业型的后备人才。使教学和生产同步提升。
四、结论
总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校企合一的模式可以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在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的同时,进行专业方向调整,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上起积极的先导作用,真正把校企合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作者简介:
魏春石(1983—),男,辽宁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
陈广(1983—),男,山东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合一;校企合一模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只是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习,而校企合一,是融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把企业生产线搬进学校,学校提供设备和场地,企业则带来人员、产品和管理,真正完成了教育教学从虚拟到模拟到真实的过渡,实现了学生技能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业合作模式一: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校企业合作模式二: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国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这种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三: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校企合作模式四:”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无法制保障。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
学分互认还有难度。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在企业发展。
教学体制有待改革。学院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实际上现在有诸多因素制约着高校推进校企合作。
二、校企合一模式探索实例
建筑劳务公司为我院于2010年成立的专业法人公司,属于提供建筑劳务服务性质的建筑业企业。公司现下设五个部门:工程部、产学结合部、业务部、培训部,办公室。
(一)在制度方面
现已经初步的建立和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明确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确定了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配合教学,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确定了各部门工作任务的分工和协调,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制,确定了学生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等制度。
(二)在生产经营方面
以学院毕业生作为公司各部门经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各专业学生利用实践学期,充实到各个技术和管理岗位。同时外聘高级管理人才配合管理,使生产和教学统一起来。现已完成2万余平米的建筑施工任务,得到了业内的好评。
(三)配合教学方面
公司前期的预算工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实施提供了任务,在工程施工阶段,为建筑、造价、环艺、汽车等专业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学长制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伙伴教育团体。
三、完善校企合一模式的探索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体制
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的拓展,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日益成熟,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建设。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各部门的经营体制,明确奖罚,明确责、权、利的分配;在学院财务总体制度指导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公司人事聘用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工资、福利、工期补助等制度;使生产和教学可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的体制。
(二)重点抓好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主要做好人员的建设和机制的完善工作,通过学院毕业后流动站,利用第三学期和日常的实践教学,利用学长制培养的组织形式,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同学加入公司,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和源动力。
(三)为教育教学提供平台,促使教学与生产同步提升
学院的公司作为支持专业发展的经济实体,应该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公司应利用现有的工程任务为学院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职前教育、学长制建设等方面提供各方面的便利,积极的参与学院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为我们培养了应用性、职业型的后备人才。使教学和生产同步提升。
四、结论
总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校企合一的模式可以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在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的同时,进行专业方向调整,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上起积极的先导作用,真正把校企合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作者简介:
魏春石(1983—),男,辽宁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
陈广(1983—),男,山东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