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年轻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用心做事,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当一个教师真心想教育好孩子时,没有方法也会摸索或创造方法。
关键词:学习;反思;班级活动
一、 疲劳应战,寻求改变
参加工作近10年,两个班每周近18节课,2个午休看班,再加繁重的班主任工作,还要参与各种比赛,疲累的我早已身心乏力,成天只有一个念头,怎么做不完的事,没完没了。这样的教书生活和我想象中的幸福平淡地教书差别很大,为了达到理想中幸福的生活,我也一直都在前进、努力,只不过确实是努力在完成交给的任务,谈不上个人专业成长,那么近几年我就在反思:到底是哪出现了问题?直到我加入了丁文祥名班主任工作室后,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教师,学到更新颖的理念,看到更用心的态度……通过理论进修和实地考察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我慢慢找到了心中的答案和幸福的秘诀——用心。俗话说:“认真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可以把事做好。”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只要一想到做事最重要的是用心,我就会在工作中特别的认真主动,配合学习,这样的双拼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身上感觉到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 用心做事,不断学习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内心的悄悄话:“当一个教师不想教育好孩子时,再多的方法也会被他视为没有方法;当一个教师真心想教育好孩子时,没有方法也会摸索或创造方法。”
下面我来说说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在成长路上我的观念和行动的转变。
(一) 观念的转变
刚做班主任的我要求学生不能有缺点,你们想,这怎么可能呢,所以你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一年我是过得有多痛苦,自找罪受。通过这些年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深入学生家庭访问,对孩子们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培育”,与家长共同探讨正面管教方式。
而现在的我,心态改变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学生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特点。学生犯错,这正好是咱们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
(二) 行动的转变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育孩子时语言上太过直白可能并不占优势,但因为不断学习,处处留心反思,如今的我能够借助于多样的班级活动,真正在不断尝试进行育人于无形之中,让孩子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能享受非常丰富有趣的校园生活,让孩子们体会读书的乐趣,爱上这个班级,爱上这所学校。
活动一:学生日常生活计划表
设计初衷:听到家长们反馈的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孩子们挑灯夜读的奋笔疾书,国庆后交上来的作业字迹卷面看瞎眼球,科任老师们都无力吐糟了……我想到一句话,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一开始就实施拟订个人计划表。孩子放假前与家长商量后,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制订个人假期计划表,孩子家長双方签字,孩子执行家长协助。在春节寒假期间,我班孩子在放假前画了一个“春节打卡日历”,具体到寒假每天需要打卡的阅读任务、书面作业、体能锻炼等,坚持下来就能看到明显的积极效果。
学生反馈:玩得放心,学得静心。除了写作业、读书效率比平时更高,没想到还能有不少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家长反馈:其实我们大人也有类似的行程表,按照上面来执行,确实有条理多了,我们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知道这个计划表确实很好,一旦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很多时候不需要家长去催促,他自己知道到点该干什么,比起以往吼叫、咆哮,这样的管教方式很方便,无形中减少亲子冲突。
活动二:“感恩于你、怀念于心”的朗诵比赛
设计初衷:学生早读散漫,睡眼惺忪,有气无力,我曾经在早读试过很多种方法:说大道理、亲自示范、站着读书、男女生比赛等。始终感觉到效果不明显,不持久。而我本人是很喜欢朗读,看到他们早读懒癌发作,我又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与其百般说教,不如唤醒他们内心的需求与渴望,我又想着做出不同尝试,想借着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在班级举行“感恩于您,怀念于心”的朗诵比赛,想调动他们的朗读激情,想给学生提供抒发小情感、舒缓压力的契机,想让他们尝试到朗诵带来的身心愉悦。
比赛流程:学生自行选择相关主题的文章,回家录制朗诵视频上交,视频要求:介绍选文意图 文本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由优秀学生代表、家委代表、语文组教师代表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奖。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全班早读时间进行播放。通过学生人人参与,亲身感受,以此来促进学生感受到朗读带来的触动,体会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三:万师访万家活动——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我知道以往的家访形式是将某个小区的家长集中在某个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座谈,这样确实省时省力,尽管今年也有不少家长见我们挨家挨户跑来跑去太辛苦,也提过这样的建议。但是我始终坚信: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把班级家访工作推进到每个家庭,访谈中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条件、家庭教育等方面。只有了解学生,我们才能真正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开个玩笑,上次在找个学生到办公室谈话时,很轻松就能将孩子老底都翻出来,例如几个兄弟,爸妈平时教养方式,学生成长特点、兴趣爱好等,跟孩子聊天就感觉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毕竟知根知底,这样的谈话对孩子肯定更为触动。)
最后,再次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诸多贵人,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许多宝贵的帮助和指导,正是因为你们无私分享和一路鼓励,才让我逐步领悟与感知自身的成长。谢谢你们!我想我作为一个平凡的老师,虽然也需要看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育人成长过程!
作者简介:李卫,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松岗中学。
关键词:学习;反思;班级活动
一、 疲劳应战,寻求改变
参加工作近10年,两个班每周近18节课,2个午休看班,再加繁重的班主任工作,还要参与各种比赛,疲累的我早已身心乏力,成天只有一个念头,怎么做不完的事,没完没了。这样的教书生活和我想象中的幸福平淡地教书差别很大,为了达到理想中幸福的生活,我也一直都在前进、努力,只不过确实是努力在完成交给的任务,谈不上个人专业成长,那么近几年我就在反思:到底是哪出现了问题?直到我加入了丁文祥名班主任工作室后,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教师,学到更新颖的理念,看到更用心的态度……通过理论进修和实地考察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我慢慢找到了心中的答案和幸福的秘诀——用心。俗话说:“认真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可以把事做好。”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只要一想到做事最重要的是用心,我就会在工作中特别的认真主动,配合学习,这样的双拼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身上感觉到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 用心做事,不断学习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内心的悄悄话:“当一个教师不想教育好孩子时,再多的方法也会被他视为没有方法;当一个教师真心想教育好孩子时,没有方法也会摸索或创造方法。”
下面我来说说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在成长路上我的观念和行动的转变。
(一) 观念的转变
刚做班主任的我要求学生不能有缺点,你们想,这怎么可能呢,所以你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一年我是过得有多痛苦,自找罪受。通过这些年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深入学生家庭访问,对孩子们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培育”,与家长共同探讨正面管教方式。
而现在的我,心态改变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学生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特点。学生犯错,这正好是咱们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
(二) 行动的转变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育孩子时语言上太过直白可能并不占优势,但因为不断学习,处处留心反思,如今的我能够借助于多样的班级活动,真正在不断尝试进行育人于无形之中,让孩子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能享受非常丰富有趣的校园生活,让孩子们体会读书的乐趣,爱上这个班级,爱上这所学校。
活动一:学生日常生活计划表
设计初衷:听到家长们反馈的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孩子们挑灯夜读的奋笔疾书,国庆后交上来的作业字迹卷面看瞎眼球,科任老师们都无力吐糟了……我想到一句话,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一开始就实施拟订个人计划表。孩子放假前与家长商量后,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制订个人假期计划表,孩子家長双方签字,孩子执行家长协助。在春节寒假期间,我班孩子在放假前画了一个“春节打卡日历”,具体到寒假每天需要打卡的阅读任务、书面作业、体能锻炼等,坚持下来就能看到明显的积极效果。
学生反馈:玩得放心,学得静心。除了写作业、读书效率比平时更高,没想到还能有不少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家长反馈:其实我们大人也有类似的行程表,按照上面来执行,确实有条理多了,我们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知道这个计划表确实很好,一旦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很多时候不需要家长去催促,他自己知道到点该干什么,比起以往吼叫、咆哮,这样的管教方式很方便,无形中减少亲子冲突。
活动二:“感恩于你、怀念于心”的朗诵比赛
设计初衷:学生早读散漫,睡眼惺忪,有气无力,我曾经在早读试过很多种方法:说大道理、亲自示范、站着读书、男女生比赛等。始终感觉到效果不明显,不持久。而我本人是很喜欢朗读,看到他们早读懒癌发作,我又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与其百般说教,不如唤醒他们内心的需求与渴望,我又想着做出不同尝试,想借着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在班级举行“感恩于您,怀念于心”的朗诵比赛,想调动他们的朗读激情,想给学生提供抒发小情感、舒缓压力的契机,想让他们尝试到朗诵带来的身心愉悦。
比赛流程:学生自行选择相关主题的文章,回家录制朗诵视频上交,视频要求:介绍选文意图 文本朗诵,时间不超过5分钟。由优秀学生代表、家委代表、语文组教师代表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奖。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全班早读时间进行播放。通过学生人人参与,亲身感受,以此来促进学生感受到朗读带来的触动,体会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三:万师访万家活动——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我知道以往的家访形式是将某个小区的家长集中在某个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座谈,这样确实省时省力,尽管今年也有不少家长见我们挨家挨户跑来跑去太辛苦,也提过这样的建议。但是我始终坚信: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把班级家访工作推进到每个家庭,访谈中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条件、家庭教育等方面。只有了解学生,我们才能真正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开个玩笑,上次在找个学生到办公室谈话时,很轻松就能将孩子老底都翻出来,例如几个兄弟,爸妈平时教养方式,学生成长特点、兴趣爱好等,跟孩子聊天就感觉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毕竟知根知底,这样的谈话对孩子肯定更为触动。)
最后,再次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诸多贵人,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许多宝贵的帮助和指导,正是因为你们无私分享和一路鼓励,才让我逐步领悟与感知自身的成长。谢谢你们!我想我作为一个平凡的老师,虽然也需要看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育人成长过程!
作者简介:李卫,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松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