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对于跳绳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跳得很熟练,有的学生能跳几个,更有很多同学还不会跳绳,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不完备的,是非同步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只有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才能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为此,一年级跳绳教学中在制定教学目标、课后作业、测验评价等方面采用差异教学的策略,可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下面谈谈个人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在目标制定上,我们不能只照顾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也不能保护慢者,约束快者。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由于学生受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特点等存在着客观差异,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如果采用统一的要求“一刀切”进行教学,学困生的数量只会有增无减,只会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长期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一度的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为此,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制定教學目标的方法,既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基本目标,又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一年级跳绳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素质、技能水平的因素,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一开始可以安排学生统一进行握绳、摇绳、手脚配合等基础练习,一来帮助不会跳跳绳的学生学习跳绳,二来帮助已经会跳绳的学生完善跳绳动作。随后就要进行教学目标分层了,可要求已经跳得很熟练的同学学习其他方式的跳绳,如单脚跳,反摇跳绳等方式;对跳得断断续续还不熟练的同学可要求跳得更快更多;对还不会的学生要继续从摇绳、手脚配合入手,鼓励其完成一个完整的跳绳动作。此外,让跳得好的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跳绳困难的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困生觉得我能学会,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使优等生觉得要进一步学好还得努力。
二、根据学生差异,设计课后作业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靠几节课堂的时间来熟练掌握跳绳技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布置了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
1.课间作业:利用大课间或是每节课后的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困生拿起跳绳走出教室进行练习,老师课间可以去指导个别学生。我鼓励学生两人一组,由会跳的学生持绳,不会跳的学生站其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时跳,帮助不会跳者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体会跳绳的动作。练习时,不会跳者也双手跟着做摇绳的动作,但这时跳的频率要慢,练习一段时间后,就由不会跳者自己练习。
2.家庭作业:一年级学生文化课作业较少,因此我要求他们回到家后和家长一起练习跳绳,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教家长跳绳。以“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督促学生跳绳,鼓励学生和家长比赛跳绳,并让学生回到学校后交流自己在家里是怎样练习跳绳的。
3.小伙伴为学困生布置作业:为照顾学生的差异,帮助困难学生学会跳绳,我挑选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同学进行培训,让他们以伙伴的身份来担任学困生的辅导老师。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这一做法使学困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做老师的成功体验,他们往往会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努力地学习,被辅导的学困生也从中受益,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惊奇地发现多名学困生的跳绳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我就通过全班民主评选出“优秀的学习伙伴”和“显著进步生”,对他们进行适当奖励。
三、单元测试分层制定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把好单元教材关非常重要。单元测试是个别教学法的一个基石。我采用单元测试的理由是:第一,教师可按课程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检测。第二,可促进学生学会分配时间,及时练习。第三,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的缺陷和问题,及时补救,避免影响后续的学习。
当跳绳教学一个单元结束后,我会适时的安排测试,测试同样是分层三个组:低水平组每分钟30个,中等水平组60个,高水平组90个,达到目标的就能跻身到高一级组。一个阶段下来,学困生跑到了中等生组,中等生跑到了优等生组,大家在这个激烈而紧张的竞争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测试结果分层评价
在小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测试结果与学生付出的努力比较一致,就能调动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评价。所以,如果老师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不仅会扼杀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挫伤优等生的上进心。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每次的测试成绩,我都不作简单的全班性的横向比较,而是采用“同类横比”的方法。即学困生与学困生比较,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较,优等生与优等生比较。这样在比较时考虑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每个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评选出优秀进行适当奖励。下次测试在上次测试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优化组合,使学困生不断往前冲。学期结束—统计,全班48名同学人人都得到过不同程度的奖励。每个孩子都触摸到了眼前成功的快乐,我把这种成功当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起点。
实践证明,在一年级跳绳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目标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分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在目标制定上,我们不能只照顾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也不能保护慢者,约束快者。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由于学生受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特点等存在着客观差异,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如果采用统一的要求“一刀切”进行教学,学困生的数量只会有增无减,只会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长期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一度的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为此,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制定教學目标的方法,既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基本目标,又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一年级跳绳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素质、技能水平的因素,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一开始可以安排学生统一进行握绳、摇绳、手脚配合等基础练习,一来帮助不会跳跳绳的学生学习跳绳,二来帮助已经会跳绳的学生完善跳绳动作。随后就要进行教学目标分层了,可要求已经跳得很熟练的同学学习其他方式的跳绳,如单脚跳,反摇跳绳等方式;对跳得断断续续还不熟练的同学可要求跳得更快更多;对还不会的学生要继续从摇绳、手脚配合入手,鼓励其完成一个完整的跳绳动作。此外,让跳得好的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跳绳困难的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困生觉得我能学会,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使优等生觉得要进一步学好还得努力。
二、根据学生差异,设计课后作业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靠几节课堂的时间来熟练掌握跳绳技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布置了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
1.课间作业:利用大课间或是每节课后的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困生拿起跳绳走出教室进行练习,老师课间可以去指导个别学生。我鼓励学生两人一组,由会跳的学生持绳,不会跳的学生站其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时跳,帮助不会跳者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体会跳绳的动作。练习时,不会跳者也双手跟着做摇绳的动作,但这时跳的频率要慢,练习一段时间后,就由不会跳者自己练习。
2.家庭作业:一年级学生文化课作业较少,因此我要求他们回到家后和家长一起练习跳绳,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教家长跳绳。以“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督促学生跳绳,鼓励学生和家长比赛跳绳,并让学生回到学校后交流自己在家里是怎样练习跳绳的。
3.小伙伴为学困生布置作业:为照顾学生的差异,帮助困难学生学会跳绳,我挑选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同学进行培训,让他们以伙伴的身份来担任学困生的辅导老师。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这一做法使学困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做老师的成功体验,他们往往会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努力地学习,被辅导的学困生也从中受益,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惊奇地发现多名学困生的跳绳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我就通过全班民主评选出“优秀的学习伙伴”和“显著进步生”,对他们进行适当奖励。
三、单元测试分层制定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把好单元教材关非常重要。单元测试是个别教学法的一个基石。我采用单元测试的理由是:第一,教师可按课程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检测。第二,可促进学生学会分配时间,及时练习。第三,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的缺陷和问题,及时补救,避免影响后续的学习。
当跳绳教学一个单元结束后,我会适时的安排测试,测试同样是分层三个组:低水平组每分钟30个,中等水平组60个,高水平组90个,达到目标的就能跻身到高一级组。一个阶段下来,学困生跑到了中等生组,中等生跑到了优等生组,大家在这个激烈而紧张的竞争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测试结果分层评价
在小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测试结果与学生付出的努力比较一致,就能调动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评价。所以,如果老师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不仅会扼杀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挫伤优等生的上进心。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每次的测试成绩,我都不作简单的全班性的横向比较,而是采用“同类横比”的方法。即学困生与学困生比较,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较,优等生与优等生比较。这样在比较时考虑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每个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评选出优秀进行适当奖励。下次测试在上次测试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优化组合,使学困生不断往前冲。学期结束—统计,全班48名同学人人都得到过不同程度的奖励。每个孩子都触摸到了眼前成功的快乐,我把这种成功当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起点。
实践证明,在一年级跳绳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目标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分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