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拟从相关文献出发,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经历,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着力点,从“什么是新课改”、“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疑问”四个维度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进行相关的述评.
[关键词] 什么是新课改;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疑问
随着全省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中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高中新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此,我县自2011年以我校为试点,开始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尚未树立起来,受高考的压力,旧的东西不肯放手,课时严重不足,即使有些老师大胆尝试改革,课上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时间,但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少,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最后掌握的效果也不佳,这些问题令人担忧.
面对大家为难的现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从相关文献出发,结合自己一年多的教学经历,进行梳理并作简要述评.
一、什么是新课改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什么
通过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以及两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从内涵上看,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对于该教学模式,很多同仁提出疑问:它是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而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观点有二:第一,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第二,早在先秦时期的孟子就提出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其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获得高深的造诣,靠的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主动勤奋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的牢固,就能使知识积累的丰富[2] .因此,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体现生本课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另一位重要人物也提出:“教育的核心主体应该是学生,他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1]
我国的这场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全面而有个性的人,应当说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想。從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人都知道数学学科是培养一个人会思考的学科,数学是为自己学的。它的统领地位不可替代.责任觉醒的第一表现是行动,我们首先借助各种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以改进的态度审视以往的教材,质疑以往的课堂,让教师在反思对比中认可新课程.教学上,提倡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该探究时探究,该训练的训练,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待这场改革我们的态度是:“积极推进,确保质量” .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打好基础呢?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写主要研究编写原则及学案呈现的内容.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及呈现内容
1. 编写原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首先要尊重这一点,做到知识与趣味的有机结合.举个例子:在数学归纳法的引入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然后让他们自己通过刚才的游戏,自己去找出数学归纳法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的共同点,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后,高中数学课程很多概念性的课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去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生活中数学,多学习交流,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第二,在编写时要注意量的原则.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思维性、抽象性明显高于初中,为此再设计学案时,不需要思考和难度大的问题没必要去设计,题目不在多,在于精;第三,教师们普遍反映许多内容不知把握到怎样的程度。它既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系到课程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贯彻.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多少学者都认为:他们围绕教材内容把握的度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对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达成了共识,即:倡导低起点,高观点的数学指导思想,低起点是指找准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面向全体学生,高观点是站在知识体系的整体高度,渗透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3] .
例1.求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坚决不深挖洞,做到必修1的复习题水平。如P45页第2题.已知非空集合 ,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特别提出对符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不做讨论.
例2.对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讨论也只做到必修1 P45该复习参考题B组题第6题水平.“⑴已知奇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对抽象函数也仅仅做到教材:习题2.2 P75页 B组第5题的难度. 例3.对含参数问题的讨论也仅研究到课本P83复习参考题B组第3题水平.“对于函数 :(1)探究 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 使得 为奇函数?
2. 呈现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内容或基本框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提法自然不同.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在“导”上,要考虑“导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导(学习方法)”,因此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如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类比、推理、反思、讨论等),至于呈现的形式则可以多样化.
(二)教学模式
一份学案编好,审核后,对于学案有如下的操作方式:即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课堂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侧重学生的自学及展示,课堂主要是小组的汇报,教师适时提问点拨,有的侧重学生的讲解及思考,课堂主要是小组的讲解,教师适时评价,有点更注重问题的拓展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有的更注重学生的数学交流和数学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选取或设置的教学模式就会不同.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到底孰优孰劣,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大家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的依据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学科特点,自主性学习的理论.
(三)实验设计
1. 实验对象:2011年下半年笔者同事主要课程是高中数学必修1及必修3,教授班级为同层次的两个重点班高一三班及高一5班,其中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下:
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等组设计法,高一三作为实验班,高一五班作为对照班,通过分析前侧、后侧的试验数据来分析“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模式对实验班及对照班两个班的影响程度。
3. 实验程序
前侧: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 后侧:期末考试的成绩;
实验要求:该同事同时同样的教材,辅导资料进行教学.
4. 实验结果分析
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4],采用 ,结果如下表,下表是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前侧及后侧平均分比较( ).
通过表1,我们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前侧数据中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差,后侧中实验班均于对照班没有明显的区别,从均分我们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的效果不是特别出彩,从显著性上看前后侧显著性不是特别明显,说明此种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及提高.当然,教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成效还需长时间的实践验证.
四、“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有待研究问题
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实行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疑问。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并结合我们教学中的疑问,作如下整理: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哗众取宠还是真正有效
有研究者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形式化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并未能摆脱‘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贯彻.有的教师则是向另一极端发展,把‘学案’等同于讲义,以练代讲,所有的课都上成了练习课,使‘学案’沦为学科知识点和重点习题的汇编,功能等同于学习辅导用书.”[5]“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 “导学案的实施会导致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文本提炼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笔记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6]
(二)“自主、合作、探究”对教师的专业素養
有研究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从原先的孤立封闭状态走向流动合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构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共同体中共享信息,互动交流,使教师合作文化得以提升.”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案的使用会导致部分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下降.”导学案往往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其设置却常是某位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一定符合组内每位教师的风格.[5]
“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存在争议或问题是正常的现象.这种问题我相信不会持续太久,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升入,高中数学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高红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l.
[2] 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12.
[3] 张慧英. 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人教网,2010.
[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浅 [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5] 孙云.“师生共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6] 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3.
[关键词] 什么是新课改;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疑问
随着全省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中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高中新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此,我县自2011年以我校为试点,开始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尚未树立起来,受高考的压力,旧的东西不肯放手,课时严重不足,即使有些老师大胆尝试改革,课上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时间,但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少,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最后掌握的效果也不佳,这些问题令人担忧.
面对大家为难的现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从相关文献出发,结合自己一年多的教学经历,进行梳理并作简要述评.
一、什么是新课改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什么
通过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以及两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从内涵上看,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对于该教学模式,很多同仁提出疑问:它是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而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观点有二:第一,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第二,早在先秦时期的孟子就提出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其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获得高深的造诣,靠的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主动勤奋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的牢固,就能使知识积累的丰富[2] .因此,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体现生本课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另一位重要人物也提出:“教育的核心主体应该是学生,他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1]
我国的这场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全面而有个性的人,应当说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想。從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人都知道数学学科是培养一个人会思考的学科,数学是为自己学的。它的统领地位不可替代.责任觉醒的第一表现是行动,我们首先借助各种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以改进的态度审视以往的教材,质疑以往的课堂,让教师在反思对比中认可新课程.教学上,提倡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该探究时探究,该训练的训练,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待这场改革我们的态度是:“积极推进,确保质量” .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打好基础呢?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写主要研究编写原则及学案呈现的内容.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及呈现内容
1. 编写原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首先要尊重这一点,做到知识与趣味的有机结合.举个例子:在数学归纳法的引入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然后让他们自己通过刚才的游戏,自己去找出数学归纳法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的共同点,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后,高中数学课程很多概念性的课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去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生活中数学,多学习交流,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第二,在编写时要注意量的原则.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思维性、抽象性明显高于初中,为此再设计学案时,不需要思考和难度大的问题没必要去设计,题目不在多,在于精;第三,教师们普遍反映许多内容不知把握到怎样的程度。它既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系到课程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贯彻.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多少学者都认为:他们围绕教材内容把握的度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对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达成了共识,即:倡导低起点,高观点的数学指导思想,低起点是指找准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面向全体学生,高观点是站在知识体系的整体高度,渗透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3] .
例1.求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坚决不深挖洞,做到必修1的复习题水平。如P45页第2题.已知非空集合 ,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特别提出对符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不做讨论.
例2.对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讨论也只做到必修1 P45该复习参考题B组题第6题水平.“⑴已知奇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对抽象函数也仅仅做到教材:习题2.2 P75页 B组第5题的难度. 例3.对含参数问题的讨论也仅研究到课本P83复习参考题B组第3题水平.“对于函数 :(1)探究 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 使得 为奇函数?
2. 呈现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内容或基本框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提法自然不同.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在“导”上,要考虑“导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导(学习方法)”,因此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如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类比、推理、反思、讨论等),至于呈现的形式则可以多样化.
(二)教学模式
一份学案编好,审核后,对于学案有如下的操作方式:即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课堂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侧重学生的自学及展示,课堂主要是小组的汇报,教师适时提问点拨,有的侧重学生的讲解及思考,课堂主要是小组的讲解,教师适时评价,有点更注重问题的拓展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有的更注重学生的数学交流和数学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选取或设置的教学模式就会不同.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到底孰优孰劣,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大家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的依据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学科特点,自主性学习的理论.
(三)实验设计
1. 实验对象:2011年下半年笔者同事主要课程是高中数学必修1及必修3,教授班级为同层次的两个重点班高一三班及高一5班,其中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下:
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等组设计法,高一三作为实验班,高一五班作为对照班,通过分析前侧、后侧的试验数据来分析“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模式对实验班及对照班两个班的影响程度。
3. 实验程序
前侧: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 后侧:期末考试的成绩;
实验要求:该同事同时同样的教材,辅导资料进行教学.
4. 实验结果分析
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4],采用 ,结果如下表,下表是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前侧及后侧平均分比较( ).
通过表1,我们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前侧数据中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差,后侧中实验班均于对照班没有明显的区别,从均分我们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的效果不是特别出彩,从显著性上看前后侧显著性不是特别明显,说明此种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及提高.当然,教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成效还需长时间的实践验证.
四、“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有待研究问题
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实行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疑问。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并结合我们教学中的疑问,作如下整理: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哗众取宠还是真正有效
有研究者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形式化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并未能摆脱‘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贯彻.有的教师则是向另一极端发展,把‘学案’等同于讲义,以练代讲,所有的课都上成了练习课,使‘学案’沦为学科知识点和重点习题的汇编,功能等同于学习辅导用书.”[5]“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 “导学案的实施会导致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文本提炼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笔记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6]
(二)“自主、合作、探究”对教师的专业素養
有研究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从原先的孤立封闭状态走向流动合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构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共同体中共享信息,互动交流,使教师合作文化得以提升.”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案的使用会导致部分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下降.”导学案往往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其设置却常是某位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一定符合组内每位教师的风格.[5]
“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存在争议或问题是正常的现象.这种问题我相信不会持续太久,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升入,高中数学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高红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l.
[2] 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12.
[3] 张慧英. 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人教网,2010.
[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浅 [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5] 孙云.“师生共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6] 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