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本文以广饶县为案例,基于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与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经验历程比较发现,金融发展对工业化、城镇化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发展,但城镇化不是金融发展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VAR模型;广饶案例
一、引言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迁,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靠拢,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同时城镇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来源于两大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是由工业化引致的,属于引致性城镇化。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完成,城镇化的源动力越来越弱,于是理论界、实务界将城镇化单独作为一命题进行设计考虑,其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在城镇化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当前主流思想之一。
本文摒弃单独研究金融与工业化或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传统做法,从金融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动态均衡角度出发,将三者同时纳入模型,对其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山东省广饶县为案例,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其1999年以来的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经验历程,从中找出有效促进三者结合的经验规律,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演进过程
广饶县位于东营市南部,全县辖9个乡镇,人口50万,面积1138平方公里。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8.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5元。目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5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1位,连续多年入围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县。改革开放以来,广饶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开创了一条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其中广饶县城镇化道路中的“城镇辐射-农村突围”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模式否定了传统观念中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为代价的必然性,走出了一条金融助力工业化、工业化助推城镇化、城镇化诱致金融体系变迁的广饶模式。
(一)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助力工业化战略实施
上个世纪90年代广饶县大王镇部分中小企业因市场波动及经营原因纷纷倒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恶化,为维护企业信用,新成立的大王集团挺身而出,宣布倒闭企业的银行贷款全部由集团代偿。偶然性的危机造就了广饶人的信用意识,也使当地政府意识到了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性。90年代,广饶县仍以农业为主,于是当地政府决定从农村开始建设金融生态环境,1999年下半年,在广饶县人行引导下,农村贷款证被推广,当年共发放农户贷款证30394本,以贷款证形式发放农贷37907万元,贷款收回率100%。2000年,广饶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争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截止2011年底,全县评定文明信用村426个、信用户93286户、信用企业96个、信用工商户706个,文明信用乡镇9个。为维护持续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广饶县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不良金融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开通了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同时严厉打击金融违规、信贷违约等现象,实现了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化、持续化。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广饶县竞争力和资金“洼地效应”不断增强。自2001年开始,各项贷款余额一直大于存款余额。
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广饶县工业化战略迅速实施,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6.8:41.1:32.2调整为2011年的6.6:71.6:21.8。截至目前,广饶县造纸、橡胶轮胎、机电及汽车配件、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具备年加工机制纸270万吨、油品1470万吨、子午胎5800万套、制动配件5800万套、纺织180万纱锭的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橡胶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其中:工业集群效应凸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94家发展到256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9家发展到155家,4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9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3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7家,带动建设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70万亩、渔业养殖面积20万亩、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区295处,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工业化战略实施,助推城镇化建设
随着广饶县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农村工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传统社区的变革,对工业、农业、乡村建设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城镇规划、建设以及功能分区更趋于合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广饶县乡镇企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先后组建了华泰集团、信义集团、金宇集团、科达集团、金岭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改变乡村工业的分散状况,解决企业布局分散、公用设施浪费和污染防治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广饶县积极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各企业集中连片,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同时也扩大了城镇规模,带动了小城镇发展。工业向園区集中既满足了城镇功能分区用地,又加快了企业发展。同时,农村经济内部的发展对相关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在加强,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更加推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建设。
随着城镇工业化的延伸、乡镇企业的外延突围,广饶县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编制完成了20余项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22项乡镇详细规划、372个村庄建设规划,县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100%,建制镇详规覆盖率达到100%,其他小城镇均达到80%以上。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把中心城开发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龙头”,按照“东接、北连、西延、南展”的城市发展思路,着重集聚和提升行政、商务、居住、文化和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2.5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二是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工程。自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全县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57个,其中农村社区42个、城市社区15个,撤并村496个,规划总住宅户数11270户,总建筑面积153.92万平方米,总投资计22.45亿元。共需改造村(社区)20个,搬迁居民3351户,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腾空土地2238.85亩;三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乡交通网络,柏油路实现了镇镇通、村村通,城乡客运班线村庄覆盖率达到98%,城镇集中供气率、供暖率分别达到70%和95%,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城乡通电率、广电覆盖率达到100%,网络覆盖率达到60%;城镇化率由1999年的31.35%提高至2011年的45.23%。 (三)城镇化诱致金融体系变迁
广饶县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推进的,其金融体系也是伴随着工业化逐步发展的,其变迁路径完全悖于通过政策性金融扶持、新型金融机构外部移植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传统理念。广饶县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完全内生于市场经济竞争之中。在东营市,广饶县形成了鲜明的资金洼地效应,而在广饶县,乡镇企业的突飞猛进导致资金大量回流乡镇、农村,又形成了明显的乡镇资金洼地。1999年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县贷款不足30%,2011年乡镇企业吸收贷款占比90%以上。镇、村级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县金融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47.41%上升到2011年的55.81%,镇、村级银行从业人员占全县银行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57.49%上升到2011年的68.09%,镇、村级银行网点占全县银行网点的比重由1999年的47.87%上升到2011年的67.68%。
三、研究变量选取、相关数据说明及实证分析
广饶县城镇化道路的历程说明了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时间序列上,金融发展、工业做强、城镇建设有着先后顺序,接下来本文对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检验三者数据之间的稳定性、格兰杰关系因果检验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1、城镇化指标(CZ)。大多文献中采用城镇就业人员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城镇化程度。但是实践中,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很多农民脱离农业进程务工或就地转变为农业工人,同时广饶县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村镇内生性城镇化,农业工人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就业稳定,截至2011年年末,农业工人已达到15.56万人。本文在对城镇化指标设计中将该部分人口纳入分子之中。
CZ=(城镇人口+农业工人)/全部人口
2、工业化指标(GY)。工业化过程一般伴随着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本文采用传统的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与GDP相比进行衡量。
GY=(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3、金融发展指标(FIR)。鉴于县域经济中直接融资规模小、资本市场不完善等特点,本文采用金融相关比率,即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情况。
FIR=(金融机构年末存款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额)/GDP
本文选取了广饶县1999年到2011年的年度数据,共13个样本点。为消除异方差问题,同时保证时间系列的性质,对CZ、GY和FIR取自然对数,LNCZ、LNGY、LNFIR。
(二)基于Eviews5.0的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从数据上看,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各项指标的趋势是一致的,为排除因为单位根的存在导致伪回归的出现,本文先对各项指标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5.0检验的结果见表1。
注:(1)检验形式(c,t, p),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p为滞后期;(2)滞后期p的选择标准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3)D为变量系列的一阶差分;(4)*(**,***)表示在1%(5%,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由表1可知:各变量原始系列的ADF值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都不显著,证实这些系列都存在单位根;但是所有系列的一阶差分系列的ADF值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可以进行。
2、协整检验
根据恩格尔(Engle)、格兰杰(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协整理论,单整阶数相同的非平稳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变量,下面使用基于回归系数的约翰逊(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多元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协整整滞后阶数,考虑到模型的参数及自由度数目,最终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取0。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建立最大特征值似然比统计量与似然率统计量确定多元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证实,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城镇化、工业化及金融发展二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表明各变量之问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注:*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零假设。
3、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以上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城镇化、工业化及金融发展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不表明它们一定具有确切的经济含义,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格兰杰(Granh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各变量之问的因果关系。
(三)实证分析
1、广饶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回顾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工业化通过提升经济实力、改变农民就业机构,进而助推了城镇化,而城镇化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工程空置出土地进而又促进了工业化。由于实证分析中没有将土地因素专门纳入,所以此项实证分析和实践有所背离。
2、金融发展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不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城镇化水平提高产生了明显影响。如果金融发展是经济内生的一部分,借助帕加诺( Pagano,1993)的内生经济增民模型,我们发现金融发展既可以使更高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又可以使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资本边际产出最高的项目中,最終促使工业增长,带动城镇发展。
3、工业化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在初期促进了工业化的实施,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的发展将依托工业产业链条的延伸而进一步得到发展。广饶县金融资源向村镇的集聚有效说明了此点。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历程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一是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金融体系的完善形成了明显的资金洼地效应,有力促进了广饶县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同时实证分析支持此观点;二是广饶县工业化助推了当地的城镇化,有效促进了农业工业化,大大改变了农民的就业结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结论;三是实证分析发现,广饶城镇化对金融发展并没有直接影响,金融发展得意于当地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城镇化的扩张。尽管城镇化同样受益于此;四是由广饶案例可知,城镇化要依托于工业化的推进,金融对城镇化的助推附属于对工业化的优先支持,所以城镇化的推进应该伴随产业体系的升级,而不应该是单纯的靠金融外力推动。参考文献:[1]金碚.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J].财贸经济,2008(11)[2]王修华,马柯,谭烨.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1)[3] 伍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2)[4] 郑长德,刘晓鹰.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VAR模型;广饶案例
一、引言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迁,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靠拢,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同时城镇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来源于两大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是由工业化引致的,属于引致性城镇化。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完成,城镇化的源动力越来越弱,于是理论界、实务界将城镇化单独作为一命题进行设计考虑,其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在城镇化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当前主流思想之一。
本文摒弃单独研究金融与工业化或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传统做法,从金融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动态均衡角度出发,将三者同时纳入模型,对其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山东省广饶县为案例,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其1999年以来的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经验历程,从中找出有效促进三者结合的经验规律,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演进过程
广饶县位于东营市南部,全县辖9个乡镇,人口50万,面积1138平方公里。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8.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5元。目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5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1位,连续多年入围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县。改革开放以来,广饶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开创了一条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其中广饶县城镇化道路中的“城镇辐射-农村突围”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模式否定了传统观念中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为代价的必然性,走出了一条金融助力工业化、工业化助推城镇化、城镇化诱致金融体系变迁的广饶模式。
(一)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助力工业化战略实施
上个世纪90年代广饶县大王镇部分中小企业因市场波动及经营原因纷纷倒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恶化,为维护企业信用,新成立的大王集团挺身而出,宣布倒闭企业的银行贷款全部由集团代偿。偶然性的危机造就了广饶人的信用意识,也使当地政府意识到了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性。90年代,广饶县仍以农业为主,于是当地政府决定从农村开始建设金融生态环境,1999年下半年,在广饶县人行引导下,农村贷款证被推广,当年共发放农户贷款证30394本,以贷款证形式发放农贷37907万元,贷款收回率100%。2000年,广饶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争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截止2011年底,全县评定文明信用村426个、信用户93286户、信用企业96个、信用工商户706个,文明信用乡镇9个。为维护持续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广饶县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不良金融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开通了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同时严厉打击金融违规、信贷违约等现象,实现了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化、持续化。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广饶县竞争力和资金“洼地效应”不断增强。自2001年开始,各项贷款余额一直大于存款余额。
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广饶县工业化战略迅速实施,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6.8:41.1:32.2调整为2011年的6.6:71.6:21.8。截至目前,广饶县造纸、橡胶轮胎、机电及汽车配件、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具备年加工机制纸270万吨、油品1470万吨、子午胎5800万套、制动配件5800万套、纺织180万纱锭的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橡胶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其中:工业集群效应凸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94家发展到256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9家发展到155家,4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9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3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7家,带动建设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70万亩、渔业养殖面积20万亩、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区295处,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工业化战略实施,助推城镇化建设
随着广饶县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农村工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传统社区的变革,对工业、农业、乡村建设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城镇规划、建设以及功能分区更趋于合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广饶县乡镇企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先后组建了华泰集团、信义集团、金宇集团、科达集团、金岭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改变乡村工业的分散状况,解决企业布局分散、公用设施浪费和污染防治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广饶县积极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各企业集中连片,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同时也扩大了城镇规模,带动了小城镇发展。工业向園区集中既满足了城镇功能分区用地,又加快了企业发展。同时,农村经济内部的发展对相关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在加强,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更加推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建设。
随着城镇工业化的延伸、乡镇企业的外延突围,广饶县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编制完成了20余项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22项乡镇详细规划、372个村庄建设规划,县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100%,建制镇详规覆盖率达到100%,其他小城镇均达到80%以上。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把中心城开发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龙头”,按照“东接、北连、西延、南展”的城市发展思路,着重集聚和提升行政、商务、居住、文化和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2.5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二是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工程。自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全县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57个,其中农村社区42个、城市社区15个,撤并村496个,规划总住宅户数11270户,总建筑面积153.92万平方米,总投资计22.45亿元。共需改造村(社区)20个,搬迁居民3351户,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腾空土地2238.85亩;三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乡交通网络,柏油路实现了镇镇通、村村通,城乡客运班线村庄覆盖率达到98%,城镇集中供气率、供暖率分别达到70%和95%,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城乡通电率、广电覆盖率达到100%,网络覆盖率达到60%;城镇化率由1999年的31.35%提高至2011年的45.23%。 (三)城镇化诱致金融体系变迁
广饶县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推进的,其金融体系也是伴随着工业化逐步发展的,其变迁路径完全悖于通过政策性金融扶持、新型金融机构外部移植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传统理念。广饶县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完全内生于市场经济竞争之中。在东营市,广饶县形成了鲜明的资金洼地效应,而在广饶县,乡镇企业的突飞猛进导致资金大量回流乡镇、农村,又形成了明显的乡镇资金洼地。1999年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县贷款不足30%,2011年乡镇企业吸收贷款占比90%以上。镇、村级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县金融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47.41%上升到2011年的55.81%,镇、村级银行从业人员占全县银行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57.49%上升到2011年的68.09%,镇、村级银行网点占全县银行网点的比重由1999年的47.87%上升到2011年的67.68%。
三、研究变量选取、相关数据说明及实证分析
广饶县城镇化道路的历程说明了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时间序列上,金融发展、工业做强、城镇建设有着先后顺序,接下来本文对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检验三者数据之间的稳定性、格兰杰关系因果检验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1、城镇化指标(CZ)。大多文献中采用城镇就业人员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城镇化程度。但是实践中,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很多农民脱离农业进程务工或就地转变为农业工人,同时广饶县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村镇内生性城镇化,农业工人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就业稳定,截至2011年年末,农业工人已达到15.56万人。本文在对城镇化指标设计中将该部分人口纳入分子之中。
CZ=(城镇人口+农业工人)/全部人口
2、工业化指标(GY)。工业化过程一般伴随着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本文采用传统的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与GDP相比进行衡量。
GY=(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3、金融发展指标(FIR)。鉴于县域经济中直接融资规模小、资本市场不完善等特点,本文采用金融相关比率,即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情况。
FIR=(金融机构年末存款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额)/GDP
本文选取了广饶县1999年到2011年的年度数据,共13个样本点。为消除异方差问题,同时保证时间系列的性质,对CZ、GY和FIR取自然对数,LNCZ、LNGY、LNFIR。
(二)基于Eviews5.0的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从数据上看,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各项指标的趋势是一致的,为排除因为单位根的存在导致伪回归的出现,本文先对各项指标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5.0检验的结果见表1。
注:(1)检验形式(c,t, p),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p为滞后期;(2)滞后期p的选择标准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3)D为变量系列的一阶差分;(4)*(**,***)表示在1%(5%,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由表1可知:各变量原始系列的ADF值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都不显著,证实这些系列都存在单位根;但是所有系列的一阶差分系列的ADF值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可以进行。
2、协整检验
根据恩格尔(Engle)、格兰杰(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协整理论,单整阶数相同的非平稳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变量,下面使用基于回归系数的约翰逊(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多元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协整整滞后阶数,考虑到模型的参数及自由度数目,最终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取0。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建立最大特征值似然比统计量与似然率统计量确定多元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证实,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城镇化、工业化及金融发展二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表明各变量之问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注:*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零假设。
3、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以上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城镇化、工业化及金融发展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不表明它们一定具有确切的经济含义,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格兰杰(Granh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各变量之问的因果关系。
(三)实证分析
1、广饶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回顾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工业化通过提升经济实力、改变农民就业机构,进而助推了城镇化,而城镇化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工程空置出土地进而又促进了工业化。由于实证分析中没有将土地因素专门纳入,所以此项实证分析和实践有所背离。
2、金融发展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不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城镇化水平提高产生了明显影响。如果金融发展是经济内生的一部分,借助帕加诺( Pagano,1993)的内生经济增民模型,我们发现金融发展既可以使更高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又可以使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资本边际产出最高的项目中,最終促使工业增长,带动城镇发展。
3、工业化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在初期促进了工业化的实施,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的发展将依托工业产业链条的延伸而进一步得到发展。广饶县金融资源向村镇的集聚有效说明了此点。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历程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一是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金融体系的完善形成了明显的资金洼地效应,有力促进了广饶县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同时实证分析支持此观点;二是广饶县工业化助推了当地的城镇化,有效促进了农业工业化,大大改变了农民的就业结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结论;三是实证分析发现,广饶城镇化对金融发展并没有直接影响,金融发展得意于当地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城镇化的扩张。尽管城镇化同样受益于此;四是由广饶案例可知,城镇化要依托于工业化的推进,金融对城镇化的助推附属于对工业化的优先支持,所以城镇化的推进应该伴随产业体系的升级,而不应该是单纯的靠金融外力推动。参考文献:[1]金碚.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J].财贸经济,2008(11)[2]王修华,马柯,谭烨.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1)[3] 伍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2)[4] 郑长德,刘晓鹰.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