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汉语学习者特点和教师教学特点两个层面,论述了在这两种和对外汉语教学密切相关的主体背景下,这两个主体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层面因素影响下的汉语教材,应该遵循的一些编写原则。
关键词:学习者;教师;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前言
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流行”的今天,汉语教材也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其种类越来越多,
有分门别类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教材,也有各种综合性教材。
一方面,这是对“汉语热”的回应和适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市面上各种各样汉语教材,实际上存在的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同的教材编写原则带来的对不同学习者及不同教师的适应性问题。
其一,是汉语教材对学习者的适应性问题。如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汉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然突出汉语的交际功能,所设计的课文、语法、生词、练习等教材内容必然都是以交际任务的完成为目的。如《体验汉语》(2005),是“根据体验式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思想而设计,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依据,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编写主线,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这套教材,是针对有即时交际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而编写的,对于循序渐进式的学习者,如希望系统细致地学习汉语架构与内涵的学生,大概就有问题了。
其二,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师及其教学风格,也给教材的适应性提出了要求。有的汉语教师,倾向于“生词—语法—课文(课文—语法)—练习”这样的教学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材有《基础汉语四十课》(2006),《基础实用商务汉语》(2007)等。有的汉语教师,倾向于“故事-语法操练-模拟活动-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材大部分是教师的自编教材。前者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的教材必须有词汇表、语法点、成章成篇的课文、规范的练习,来与之相对应。而后一种是目前的很多美国在华汉语项目(如ACC、PIB、UVa暑期项目等)教师采取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要求的教材就有不同的特点,而目前市面上这样的现成教材却不多,这一点在后文将具体论述。
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教师去适应教材,让教师去利用教材。但是笔者认为,在教师的工作量已然很大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的编写出发,给汉语教师减少一点压力,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也可以给学习者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帮助。
本文所论及的“汉语教学”的概念,指的是针对外国学生或华裔学生的汉语教学,学习者指的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本文仅讨论美国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国内短期汉语班的美国学生,教师,在本文中限指在前两种教学环境中从事汉语教学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汉语教师。
1.学习者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以学习者为中心,已经成为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我们提出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原因是我们要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这也是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教材对学生语言课程学习态度的影响仅次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语言课程的学习动机。 反过来,学习者的个体特点,也会对我们的教材编写产生反馈和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区别海外(美国)学习者和中国国内短期班汉语学习者(美国学生为)的不同特点,及其对汉语教材的编写带来的影响。
1.1海外汉语学习者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海外汉语学习者的组成很复杂,但是他们的特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⑴ 学习特点:
① 没有汉语基础,但是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强,对教师和学习成果的期望值高,多数把汉语学习和今后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强,但是学习基础较差,多数为非华裔的外国学生。
② 对中国和汉语学习有兴趣,有愿望把汉语学好,但能够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很少,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没有把语言学习和日后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类学生动机不强,而且学习的间断性明显。
⑵ 性格特点:
① 华裔学生和非华裔的学生,都有美国化的思维习惯,性格开朗,向往挑战。
② 非华裔学生较华裔学生而言,在课堂上更活跃,喜欢问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很爱面子,不大愿意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海外汉语学习者的这样一些特点,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结构的安排上:
① 对于这些学生的汉语教材,课文编排上要鲜活,是具有现实性的话题,因为学习者学习汉语,他们关心的是现在的中国、中国人;
② 在语言点的设置上要有衔接性,因为学生不能也不会自觉的去找出其中的联系并自己习得那些语法项目;
③ 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注意灵活多样,一个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是五花八门的,而且不一定是要用到指定的语言点的,因为学习者的想象力和语言知识应该是不冲突的。
1.2国内汉语学习者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国内的汉语学习者,与海外的汉语学习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时限、学习环境上的不同。由于有了这些客观上的不同,于是有了他们不同于海外学习者的不同特点:
⑴ 学习特点:
①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他们在来华之前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如作为大学生要在短期学习中完成规定学分,公司职员需要在短期学习过后通过指定考试的指定级别。
② “沉浸式”学习。学生的课程很密集,学习时间有保障。短期汉语学习班的学生,都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一般是两个月),完成在美国可能需要一年完成的汉语学习任务,所以汉语课很密集,每天都有任务,包括预习、听写、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
⑵ 性格特点:
因为他们都是在美国的环境下长大的,在性格特点上,与在美国学习汉语的学生差别不大。
国内学习者的这些特点,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设计上:
① 适应短期教学、国内环境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首先是要非常贴近生活的,是学生在课下可以真切感知到的,如初级教材的购物、问路、中国交通问题,中高级教材的打官司、一次性产品、社会道德问题等;
② 词汇量是平行延展出课本的,因为学生在真切的生活环境中要用、想用的词是非常开放的,同时有一个话题基点;
③ 语言点是一个一个的语块,如讲“……无所谓,最要紧的是……”,不单独列出“无、所谓”、“最、要紧”。这样的设计,适应了学生“即学即用”的特点。
所以,学习者对教材编写的影响,主要是在教材内容和编排方式上,这要求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因事立题,因面定点”,即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设计故事情景,在情景的基础上设定知识点及其连接方式,方便学生随学随用,随用随学。
2.教师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所谓教师因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是指从逆向的角度,考察什么样的教材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
从教师的角度考察汉语教材编写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教材在教师的手里,成为即用的工具,而不是工具的工具。所谓“即用的工具”,指的是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马上可以用上,马上可以拿到课堂里去教授,拿到桌面上设计试题,而“工具的工具”,指的是教材不是教师直接的参考对象,而是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仍然要通过其他通道和途径,如教学参考书,辅助教材参考资料等来理解教材,重新编排教材内容,才能到课堂上去讲授。
相信任何一位语言教师,都希望教材对自己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无须教师再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寻找教材之外的东西来支撑教材,这样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上。
2.1海外教师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哈佛大学中文部,对海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是至少具备这些专业技能:
① 操练技能;(短、平、快)
② 组织技能;(亲和有序)
③ 表演技能;(风雅有趣)
④ 翻译技能;(知己知彼)
⑤ 解说技能;(一语中的)
⑥ 研究技能。(能讲能写)
“海外中文教学的成效高低,关键取决于中文教师在两个紧密相连方面的基本素质:1)基本教学能力的强弱;2)跨文化教学意识的强弱。”其中前一“基本教学能力”主要的表现里,有一点就是“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条件,来选择编创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并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教学内容作出顺序编排”。
所以,对于一个在海外从教的汉语教师而言,汉语教学对他们的要求主要在教学技能上,而且要求很高,不仅有专业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即实际教学中的技巧。这样的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要求主要是:
① 在内容上:话题开放,便于开拓。海外教师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能跳出课文,跳出课堂的地教语言,因而教材就应该可以帮助教师“拉出去”。
② 在结构上:衔接紧密,几率性复现。“衔接紧密”,不仅是学习者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要求,语法、词汇、课文、练习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不同汉语水平之间,都要衔接,也即有一定比率的复现。这样既方便学习者的不断巩固和记忆,也方便了教师教学的梯级前进。
因而对于海外汉语教师而言,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内容具有开放性的、结构具有可伸展性的,同时便于再创造教学材料,即具有生成性的。
2.2国内教师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要求,与海外教师有所不同。
国内的汉语教师,除了在面对的学生群体上与海外汉语教师差别不大之外,其他方面,诸如教学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教学手段、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等等,都与后者有明显差异,因而国内的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要求也与海外汉语教师的要求不同。
① 在内容上:从简到难,话题浓缩。前者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重难点次序,后者是满足短期教学的速成需要,尽量删减枝节性内容,如课后补充材料,注释说明。
② 在结构上:语块式的知识点,练习的分量重。所谓“语块式的知识点”,指教材里的知识点,不是细致地分解到语素,到词性,而是整块地讲授,以用法为宗旨强化学生记忆和使用;练习量大,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如此密集的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检查和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习得情况。
因而,从国内汉语教师的教学特点出发考察教材,即教材应该是有序的,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内容浓缩,知识点串联,便于教师在短期内讲授。
3.结语
本文从学习者和教师两个层面,分析了在海外和国内两个大背景下,这二者对汉语教材编写产生的影响。
在汉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学习者称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称作教学活动的桥梁,那么教材对于教师而言,就是教师的引路棒:学生如何学会语言,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媒介作用,这其中少不了引路棒;教师要如何教好语言,同样离不开引路棒。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是跟着教材走的,只是强调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安排,是有指示作用的。反过来,桥梁的特点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引路棒”的设计,过桥者的特点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引路棒”的选择,即什么样的“引路棒”可以最省力地将“过桥者”引到桥的另一头,同时对“桥梁”带来的损耗是最少的。因而,正如我们在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对于教材的编写,学习者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对其有直接影响。
总的来说,基于这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基于学习者的考虑,教材内容应该是鲜活生动的,结构上要因事立题,因面定点;
基于教师的考虑,教材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结构具有可伸展性。
当然,影响教材编写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讨论了教师和学习者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讨论的方便,教师和学习者的范围,限制于美国中文教育和中国国内短期汉语班,因而没有考虑其他教学环境和活动中学习者和教师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希望对针对这两种环境下汉语教学的教材编写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晓钧,美国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一期
[2]朱晓星等,《体验汉语》(生活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沈萌萌等,《基础汉语四十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关道雄,《基础实用商务汉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程爱民等主编《对美汉语教学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6]冯胜利,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课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关键词:学习者;教师;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前言
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流行”的今天,汉语教材也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其种类越来越多,
有分门别类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教材,也有各种综合性教材。
一方面,这是对“汉语热”的回应和适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市面上各种各样汉语教材,实际上存在的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同的教材编写原则带来的对不同学习者及不同教师的适应性问题。
其一,是汉语教材对学习者的适应性问题。如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汉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然突出汉语的交际功能,所设计的课文、语法、生词、练习等教材内容必然都是以交际任务的完成为目的。如《体验汉语》(2005),是“根据体验式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思想而设计,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依据,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编写主线,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这套教材,是针对有即时交际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而编写的,对于循序渐进式的学习者,如希望系统细致地学习汉语架构与内涵的学生,大概就有问题了。
其二,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师及其教学风格,也给教材的适应性提出了要求。有的汉语教师,倾向于“生词—语法—课文(课文—语法)—练习”这样的教学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材有《基础汉语四十课》(2006),《基础实用商务汉语》(2007)等。有的汉语教师,倾向于“故事-语法操练-模拟活动-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材大部分是教师的自编教材。前者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的教材必须有词汇表、语法点、成章成篇的课文、规范的练习,来与之相对应。而后一种是目前的很多美国在华汉语项目(如ACC、PIB、UVa暑期项目等)教师采取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要求的教材就有不同的特点,而目前市面上这样的现成教材却不多,这一点在后文将具体论述。
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教师去适应教材,让教师去利用教材。但是笔者认为,在教师的工作量已然很大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的编写出发,给汉语教师减少一点压力,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也可以给学习者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帮助。
本文所论及的“汉语教学”的概念,指的是针对外国学生或华裔学生的汉语教学,学习者指的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本文仅讨论美国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国内短期汉语班的美国学生,教师,在本文中限指在前两种教学环境中从事汉语教学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汉语教师。
1.学习者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以学习者为中心,已经成为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我们提出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原因是我们要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学。这也是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教材对学生语言课程学习态度的影响仅次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语言课程的学习动机。 反过来,学习者的个体特点,也会对我们的教材编写产生反馈和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区别海外(美国)学习者和中国国内短期班汉语学习者(美国学生为)的不同特点,及其对汉语教材的编写带来的影响。
1.1海外汉语学习者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海外汉语学习者的组成很复杂,但是他们的特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⑴ 学习特点:
① 没有汉语基础,但是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强,对教师和学习成果的期望值高,多数把汉语学习和今后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强,但是学习基础较差,多数为非华裔的外国学生。
② 对中国和汉语学习有兴趣,有愿望把汉语学好,但能够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很少,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没有把语言学习和日后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类学生动机不强,而且学习的间断性明显。
⑵ 性格特点:
① 华裔学生和非华裔的学生,都有美国化的思维习惯,性格开朗,向往挑战。
② 非华裔学生较华裔学生而言,在课堂上更活跃,喜欢问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很爱面子,不大愿意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错误。
海外汉语学习者的这样一些特点,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结构的安排上:
① 对于这些学生的汉语教材,课文编排上要鲜活,是具有现实性的话题,因为学习者学习汉语,他们关心的是现在的中国、中国人;
② 在语言点的设置上要有衔接性,因为学生不能也不会自觉的去找出其中的联系并自己习得那些语法项目;
③ 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注意灵活多样,一个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是五花八门的,而且不一定是要用到指定的语言点的,因为学习者的想象力和语言知识应该是不冲突的。
1.2国内汉语学习者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国内的汉语学习者,与海外的汉语学习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时限、学习环境上的不同。由于有了这些客观上的不同,于是有了他们不同于海外学习者的不同特点:
⑴ 学习特点:
①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他们在来华之前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如作为大学生要在短期学习中完成规定学分,公司职员需要在短期学习过后通过指定考试的指定级别。
② “沉浸式”学习。学生的课程很密集,学习时间有保障。短期汉语学习班的学生,都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一般是两个月),完成在美国可能需要一年完成的汉语学习任务,所以汉语课很密集,每天都有任务,包括预习、听写、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
⑵ 性格特点:
因为他们都是在美国的环境下长大的,在性格特点上,与在美国学习汉语的学生差别不大。
国内学习者的这些特点,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设计上:
① 适应短期教学、国内环境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首先是要非常贴近生活的,是学生在课下可以真切感知到的,如初级教材的购物、问路、中国交通问题,中高级教材的打官司、一次性产品、社会道德问题等;
② 词汇量是平行延展出课本的,因为学生在真切的生活环境中要用、想用的词是非常开放的,同时有一个话题基点;
③ 语言点是一个一个的语块,如讲“……无所谓,最要紧的是……”,不单独列出“无、所谓”、“最、要紧”。这样的设计,适应了学生“即学即用”的特点。
所以,学习者对教材编写的影响,主要是在教材内容和编排方式上,这要求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因事立题,因面定点”,即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设计故事情景,在情景的基础上设定知识点及其连接方式,方便学生随学随用,随用随学。
2.教师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所谓教师因素对汉语教材编写的影响,是指从逆向的角度,考察什么样的教材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
从教师的角度考察汉语教材编写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教材在教师的手里,成为即用的工具,而不是工具的工具。所谓“即用的工具”,指的是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马上可以用上,马上可以拿到课堂里去教授,拿到桌面上设计试题,而“工具的工具”,指的是教材不是教师直接的参考对象,而是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仍然要通过其他通道和途径,如教学参考书,辅助教材参考资料等来理解教材,重新编排教材内容,才能到课堂上去讲授。
相信任何一位语言教师,都希望教材对自己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无须教师再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寻找教材之外的东西来支撑教材,这样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上。
2.1海外教师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哈佛大学中文部,对海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是至少具备这些专业技能:
① 操练技能;(短、平、快)
② 组织技能;(亲和有序)
③ 表演技能;(风雅有趣)
④ 翻译技能;(知己知彼)
⑤ 解说技能;(一语中的)
⑥ 研究技能。(能讲能写)
“海外中文教学的成效高低,关键取决于中文教师在两个紧密相连方面的基本素质:1)基本教学能力的强弱;2)跨文化教学意识的强弱。”其中前一“基本教学能力”主要的表现里,有一点就是“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条件,来选择编创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并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教学内容作出顺序编排”。
所以,对于一个在海外从教的汉语教师而言,汉语教学对他们的要求主要在教学技能上,而且要求很高,不仅有专业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即实际教学中的技巧。这样的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要求主要是:
① 在内容上:话题开放,便于开拓。海外教师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能跳出课文,跳出课堂的地教语言,因而教材就应该可以帮助教师“拉出去”。
② 在结构上:衔接紧密,几率性复现。“衔接紧密”,不仅是学习者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要求,语法、词汇、课文、练习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不同汉语水平之间,都要衔接,也即有一定比率的复现。这样既方便学习者的不断巩固和记忆,也方便了教师教学的梯级前进。
因而对于海外汉语教师而言,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内容具有开放性的、结构具有可伸展性的,同时便于再创造教学材料,即具有生成性的。
2.2国内教师特点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要求,与海外教师有所不同。
国内的汉语教师,除了在面对的学生群体上与海外汉语教师差别不大之外,其他方面,诸如教学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教学手段、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等等,都与后者有明显差异,因而国内的汉语教师对教材的要求也与海外汉语教师的要求不同。
① 在内容上:从简到难,话题浓缩。前者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重难点次序,后者是满足短期教学的速成需要,尽量删减枝节性内容,如课后补充材料,注释说明。
② 在结构上:语块式的知识点,练习的分量重。所谓“语块式的知识点”,指教材里的知识点,不是细致地分解到语素,到词性,而是整块地讲授,以用法为宗旨强化学生记忆和使用;练习量大,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如此密集的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检查和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习得情况。
因而,从国内汉语教师的教学特点出发考察教材,即教材应该是有序的,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内容浓缩,知识点串联,便于教师在短期内讲授。
3.结语
本文从学习者和教师两个层面,分析了在海外和国内两个大背景下,这二者对汉语教材编写产生的影响。
在汉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学习者称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称作教学活动的桥梁,那么教材对于教师而言,就是教师的引路棒:学生如何学会语言,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媒介作用,这其中少不了引路棒;教师要如何教好语言,同样离不开引路棒。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是跟着教材走的,只是强调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安排,是有指示作用的。反过来,桥梁的特点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引路棒”的设计,过桥者的特点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引路棒”的选择,即什么样的“引路棒”可以最省力地将“过桥者”引到桥的另一头,同时对“桥梁”带来的损耗是最少的。因而,正如我们在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对于教材的编写,学习者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对其有直接影响。
总的来说,基于这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基于学习者的考虑,教材内容应该是鲜活生动的,结构上要因事立题,因面定点;
基于教师的考虑,教材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结构具有可伸展性。
当然,影响教材编写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讨论了教师和学习者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讨论的方便,教师和学习者的范围,限制于美国中文教育和中国国内短期汉语班,因而没有考虑其他教学环境和活动中学习者和教师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希望对针对这两种环境下汉语教学的教材编写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晓钧,美国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一期
[2]朱晓星等,《体验汉语》(生活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沈萌萌等,《基础汉语四十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关道雄,《基础实用商务汉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程爱民等主编《对美汉语教学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6]冯胜利,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课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