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信息,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赏析的载体是文本,阅读者只有将文本的基本意思、情感、意义等内容梳理清楚,才能形成到位的阅读认知。关注词语的选择、明确修辞的运用、理顺情节的设置、注重情感的投放,从不同视角展开阅读感知体验,符合文本阅读赏析的基本要求。
一、关注词语的选择
文本细读需要进入到内容细节,而一些典型词语是构建文本的基本单位,对这些词语展开细读分析,其操作价值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文本中心词、关键词、典型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引导阅读者走进文本核心的重要线索,由此展开阅读思维突破,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阅读感知效果。词语具有情感色彩,一些描写中运用的典型词语,还具有多重含義,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的表达意境,并给出拓展性提示。
《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的作品。主要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找出景泰蓝制作中涉及到的动词,体会其运用效果。学生细读文本,很快就给出一些动词:焊、剪、夹、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等,并给出个性化赏析解读:作者对景泰蓝制作过程展开详细介绍,这里涉及太多的动词运用,不管是焊、剪、夹、煮,还是洗、捣、研、筛,每一个动词都代表一个操作程序,只有认真体会每一个操作细节,才能感知景泰蓝的来之不易。景泰蓝属于精品塑造,从这些繁杂的操作程序设置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更多。一个人也是这样,要成为栋梁之才,也需要磨难和锤炼,所谓百炼成钢,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师发动学生搜集典型词语,并以这些动词作为文本细读的突破点,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阅读节奏之中,并引发丰富的联想,将文本阅读赏析推向高点。
二、明确修辞的运用
文本运用修辞辅助表达,这是最为常见的文本构建手段。学生对修辞方法有特殊敏感性,以此作为阅读赏析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更顺畅。在具体赏析操作时,让学生找出修辞方法并不难,难的是解析修辞方法的运用效果,特别是展开关联性思考,从修辞角度分析文本情感方向、主旨表达意愿,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文本意境之中。教师不妨给出具体的赏析路线,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斑纹》的文本细读设计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找出文本中典型修辞方法的运用,并展开赏析解读。学生对修辞比较熟悉,赏析活动快速发动。有学生找出一些修辞方法,如:“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一条蛇,夸耀用心险恶的美。”这里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具有隐蔽性,将蛇的险恶本性展示出来了。再如:“上面盘踞着一条巨蟒,就像正在融雪的土地那样黑黄的斑块。”这段对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巨蟒身上的斑纹直观展示了出来。“盘踞时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的‘S’形移动,草丛里的蛇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这里不仅用上了比喻,还有图示,太形象了。文本中多地方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对不同蛇身上的斑纹进行生动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典型的修辞方法,体会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渐形成文本感知,对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就多了一些认知。
三、理顺情节的设置
文本细读包括众多内容,理顺文本情节设置应该成为阅读的重点关注目标。不管文本体裁如何,都离不开具体的结构设置,从文本情节视角展开细读解析,可以给阅读者带来整体感知体验。相比词语、修辞解读,结构情节感知体现的是面,是总体感知。了解文本基本构建思路,找出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总体把握文本结构,也为赏析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总结小说情节设计,并对这些情节设计进行细读解析。学生经过一番阅读之后,纷纷给出自己的分析解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西莫多受刑经过和表现。第二,围观群众的表现和态度。第三,写作者的议论。加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不堪,但其心灵是善良的、美丽的,而那些围观的群众则是愚蠢和缺少怜悯之心的,特别是副主教形象,更是残暴而丑恶。小说对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做了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教师对学生文本细读赏析表现给出肯定评价,并结合文本展示自己的赏析见解,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考。
教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对相关情节展开分析解读,为学生规划了清晰的赏析路线。学生对文本情节展开梳理,并给出个性认知,阅读赏析自然完成。文本赏析没有规定路线和操作格式,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展开设计,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核心,阅读赏析便会顺利展开。
四、注重情感的投放
掌握文本主题是文本细读最重要的追索目标,由文本主题视角展开赏析解读,其阅读赏析会呈现更高品质。而作者情感和文本人物情感是构建文本主题的基本要素,在文本细读中探索多种情感投放,可以形成更多的赏析突破口。文本阅读赏析有多种视角可以选择,选择情感角度展开赏析,是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如果能够将词语、修辞、情境、结构等内容综合考量,其赏析会更为丰满。
如《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文本诵读的音频材料,将学生阅读情感调动起来,然后发动学生展开仿读训练,体会作者情感的走势。当学生有了诵读体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个性诵读,并组织其他学生对诵读情况展开评价。学生参与诵读评价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学生这样评价:诵读能够把握作者情感,特别是对一些排比句的语气展示上,语势掌握比较到位,一气呵成,气贯长虹,充分表现了这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不凡气质。也有学生这样评价:马丁·路德·金追求公平的意志是非常坚韧的,我们在诵读他的演讲稿时,需要有那种呐喊的冲动,这样才能抒发黑人追求平等的强烈愿望。在语气设计上,要有斗争意识,这个世界呼唤公平,黑人追求平等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事情,这应该是世界发展大势。教师也参与到诵读评价活动中,对学生个性理解给出矫正和指导。
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并从诵读评价中展开赏析解读,这个角度选择比较独到。学生在情感诵读时,其情感早已形成共鸣,阅读赏析顺时而动,自然赢得赏析主动权。文本阅读赏析的自然展开,与教师的巧妙设计是分不开的。从情感角度展开突破,这是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文本展开细读操作也没有太多问题,教师要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示,促使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文本细读,掌握作品的情感走向,形成关联性阅读认知。文本细读应该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意识,教师应经常展开文本细读研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使他们获得更全面的阅读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一、关注词语的选择
文本细读需要进入到内容细节,而一些典型词语是构建文本的基本单位,对这些词语展开细读分析,其操作价值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文本中心词、关键词、典型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引导阅读者走进文本核心的重要线索,由此展开阅读思维突破,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阅读感知效果。词语具有情感色彩,一些描写中运用的典型词语,还具有多重含義,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的表达意境,并给出拓展性提示。
《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的作品。主要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找出景泰蓝制作中涉及到的动词,体会其运用效果。学生细读文本,很快就给出一些动词:焊、剪、夹、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等,并给出个性化赏析解读:作者对景泰蓝制作过程展开详细介绍,这里涉及太多的动词运用,不管是焊、剪、夹、煮,还是洗、捣、研、筛,每一个动词都代表一个操作程序,只有认真体会每一个操作细节,才能感知景泰蓝的来之不易。景泰蓝属于精品塑造,从这些繁杂的操作程序设置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更多。一个人也是这样,要成为栋梁之才,也需要磨难和锤炼,所谓百炼成钢,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师发动学生搜集典型词语,并以这些动词作为文本细读的突破点,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阅读节奏之中,并引发丰富的联想,将文本阅读赏析推向高点。
二、明确修辞的运用
文本运用修辞辅助表达,这是最为常见的文本构建手段。学生对修辞方法有特殊敏感性,以此作为阅读赏析切入点,学生接受更自然、更顺畅。在具体赏析操作时,让学生找出修辞方法并不难,难的是解析修辞方法的运用效果,特别是展开关联性思考,从修辞角度分析文本情感方向、主旨表达意愿,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文本意境之中。教师不妨给出具体的赏析路线,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斑纹》的文本细读设计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找出文本中典型修辞方法的运用,并展开赏析解读。学生对修辞比较熟悉,赏析活动快速发动。有学生找出一些修辞方法,如:“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一条蛇,夸耀用心险恶的美。”这里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方法,特别是拟人具有隐蔽性,将蛇的险恶本性展示出来了。再如:“上面盘踞着一条巨蟒,就像正在融雪的土地那样黑黄的斑块。”这段对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巨蟒身上的斑纹直观展示了出来。“盘踞时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的‘S’形移动,草丛里的蛇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这里不仅用上了比喻,还有图示,太形象了。文本中多地方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对不同蛇身上的斑纹进行生动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典型的修辞方法,体会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渐形成文本感知,对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就多了一些认知。
三、理顺情节的设置
文本细读包括众多内容,理顺文本情节设置应该成为阅读的重点关注目标。不管文本体裁如何,都离不开具体的结构设置,从文本情节视角展开细读解析,可以给阅读者带来整体感知体验。相比词语、修辞解读,结构情节感知体现的是面,是总体感知。了解文本基本构建思路,找出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总体把握文本结构,也为赏析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总结小说情节设计,并对这些情节设计进行细读解析。学生经过一番阅读之后,纷纷给出自己的分析解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西莫多受刑经过和表现。第二,围观群众的表现和态度。第三,写作者的议论。加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不堪,但其心灵是善良的、美丽的,而那些围观的群众则是愚蠢和缺少怜悯之心的,特别是副主教形象,更是残暴而丑恶。小说对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做了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教师对学生文本细读赏析表现给出肯定评价,并结合文本展示自己的赏析见解,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考。
教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对相关情节展开分析解读,为学生规划了清晰的赏析路线。学生对文本情节展开梳理,并给出个性认知,阅读赏析自然完成。文本赏析没有规定路线和操作格式,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展开设计,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核心,阅读赏析便会顺利展开。
四、注重情感的投放
掌握文本主题是文本细读最重要的追索目标,由文本主题视角展开赏析解读,其阅读赏析会呈现更高品质。而作者情感和文本人物情感是构建文本主题的基本要素,在文本细读中探索多种情感投放,可以形成更多的赏析突破口。文本阅读赏析有多种视角可以选择,选择情感角度展开赏析,是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如果能够将词语、修辞、情境、结构等内容综合考量,其赏析会更为丰满。
如《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文本诵读的音频材料,将学生阅读情感调动起来,然后发动学生展开仿读训练,体会作者情感的走势。当学生有了诵读体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个性诵读,并组织其他学生对诵读情况展开评价。学生参与诵读评价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学生这样评价:诵读能够把握作者情感,特别是对一些排比句的语气展示上,语势掌握比较到位,一气呵成,气贯长虹,充分表现了这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不凡气质。也有学生这样评价:马丁·路德·金追求公平的意志是非常坚韧的,我们在诵读他的演讲稿时,需要有那种呐喊的冲动,这样才能抒发黑人追求平等的强烈愿望。在语气设计上,要有斗争意识,这个世界呼唤公平,黑人追求平等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事情,这应该是世界发展大势。教师也参与到诵读评价活动中,对学生个性理解给出矫正和指导。
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并从诵读评价中展开赏析解读,这个角度选择比较独到。学生在情感诵读时,其情感早已形成共鸣,阅读赏析顺时而动,自然赢得赏析主动权。文本阅读赏析的自然展开,与教师的巧妙设计是分不开的。从情感角度展开突破,这是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文本展开细读操作也没有太多问题,教师要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示,促使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文本细读,掌握作品的情感走向,形成关联性阅读认知。文本细读应该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意识,教师应经常展开文本细读研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使他们获得更全面的阅读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