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国家,高丽与中国宋、明两朝的交流非常频繁。后周节度巡官双冀,高丽光宗七年(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 年)随从本朝封册使薛文遇来到高丽,于高丽光宗九年(公元958年)提出建议实行新的官僚选拔制度,即科举制。他做主考官以诗赋颂策取士,自此奖劝后学,文风始兴。
高丽设科取士的制度大抵采用唐制,其科举科目、策试内容、命题教材等多“拟诸中华”仿效宋朝,主要考试内容有《周易》、《毛诗》、《春秋》等,但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高丽朝恭愍王十九年(1371年)明太祖遣使来颁科举诏后,高丽科举乡会试程式一依明制,第一场试《五经》义,限五百字以上,《四书》疑,限三百字以上;第二场试礼乐论,限三百字以上;第三场试时务策,限一千字以上,惟务直述,不尚文藻。”
高丽科举选士的科场防弊措施,如“糊名试式”、“封弥之法”、“锁闱”等,则完全推行宋制。高丽仁宗十七年(1139年)十月,礼部贡院还奏明按照北宋范仲淹对科举考试的主张,“先策论以观其大要,次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去留,以全才升其等级。斯择才之本,致理之基也。”建议进行科举改革。忠烈王六年(1280年),又实行“殿试之制”。然而,全民性质的科举制度开展是必须有赖于个体姓氏的产生,而在高丽初期,除了贵族,一般平民百姓才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到了高丽末期和李氏朝鲜(1392年至1910年)初期以后,姓氏才逐渐完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半岛全民科举制的开展,应该是在高丽末期和李朝初期。
南孝温其人
本文图中所示为明代《秋江先生文集》木雕印版卷五第三十一页和三十二页,内容为李朝相当于中国明代成化十六年(庚子)的进士论文,是对当时府学四书五经的一篇指导性学术论文。
作者南孝温(1454年至1492年),字伯恭,号秋江、杏雨、最乐堂,谥文贞,朝鲜宜宁人。生于朝鲜端宗二年,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中司马试(进士及第),后绝意科举,隐居山林。成宗二十三年逝世,死时年仅38岁。南孝温早丧父,从占毕斋学习。成宗三年(1472年),上书请求为端宗平反昭雪,朝野震动。又撰写《六臣传》为“死六臣”正名,终因“戊午史祸”被株连,遭掘墓鞭尸斩首。南孝温与金时习、元昊、赵旅、成聃寿、李孟专等,是朝鲜文学史上著名的“生六臣”,并且与安应世、金时习、金宏弼、洪裕孙、郑汝昌等人结党,自称为竹林七贤,效法晋阮咸等衰世之事。晚年撰写的《六臣传》长久被埋没,至肃宗时才得以刊行。中宗八年(1513年)追赠左承旨,正祖六年(1782年)又追赠吏曹判书。朝鲜成宗二十三年(1492年)临终前成书《秋江集》,朝鲜著名的稗类文学稿《秋江冷话》就收入他本人的《秋江集》中。有一子一女,其子亦被诛杀,无后,女嫁俞氏。《秋江集》文稿也多被焚烧。《秋江先生文集》乃作者外曾孙、庆尚道观察使俞泓根据家藏本整理,并于1577年(明万历四年)首次刊印。1677年,俞泓之曾孙再次刊印。1921年,旁后孙南相奎加上了“续录”和“附录”,再次刊印。
中国历史上也有遭遇掘墓斩尸的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泄己愤报仇。”
鞭尸就是把死了的人当活人一样鞭打,直至溃烂不堪。俗话说“入土为安,死者为大”,活着的人如果对死了的人也不放过,被鞭尸人一定有过令他不打不解恨的大仇。这种惩罚在古代是对死人最大的侮辱和不敬。比如,顺治皇帝福临对死后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下旨撤去其帝号,命人毁掉位于今北京东直门外多尔衮之陵,掘墓、鞭尸、枭首示众。这样的仇恨一切皆源于多尔衮生前“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俨然如同皇帝霸占自己的母亲,肆意挥霍国家财物;凡政事不奉帝命,自己处理,凭己意愿升降官员以及以朝廷自居,令诸王大臣日候其王府处等。
那么南孝温生前得罪了谁,死后遭鞭尸大劫难?
鞭尸之劫
明朝中叶,李朝的封建王室内部围绕王位的继承问题倾轧不休。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形成勋旧大臣与新兴士林等不同派别。世宗驾崩,其子文宗即位仅三年即薨。年幼的端宗继承王位后,辅佐他的是代表着新兴士林的利益团体,但端宗的侄儿首阳大君却虎视眈眈,倚仗勋旧大臣的势力。1455年,端宗被迫将王位禅让于首阳大君,此即为世祖(1455年一1468年)。世祖的即位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他们试图帮助端宗复位。尤其是成三间、朴彭年、河纬之、李垲、俞应孚、柳成源等集贤殿的学士,不管世祖如何威胁利诱也不臣服。于是,世祖杀害了这六位学士,史称“死六臣”。世祖怒犹未消,竟下令撤销了集贤殿。当时,反对世祖篡位的还有金时习、元昊、李孟专、赵旅、成聃寿和南孝温等六位大臣,辞官引退,终生不仕世祖,甘心在草野度过一生,史称为“生六臣”。
第九代王成宗(1470年一1494年)即位后,压制勋旧大臣势力,重用士林派人物,两派对立更加尖锐。士林派名臣金宗直的一名学生在编写《成宗实录》时,将金宗直的文稿《吊义帝文》收入。1494年成宗死,燕山君即位。1498年(燕山君四年),曾被金宗直得罪的勋旧派有名人物柳子光、李克墩,指责《吊义帝文》影射世祖对端宗的谋权篡位,便利用燕山君是第7代君主世祖的曾孙,唆使燕山君把士林派全部驱逐出宫廷,没收其财产,并诛杀相关者30多人。金宗直为其代表人物,被开棺斩尸,他的门人多被获罪。南孝温从占毕斋学习,是金宗直的得意门人,所以也难逃与老师一样的遭遇——死后鞭尸。因为这次大屠杀的导火线是史书,故称“戊午史祸”。
金宗直(1431年—1492年),字季昷、孝盥,号占毕斋,谥号文忠。著有文集《占毕斋集》等,是朝鲜王朝早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著名的朱子性理学者,岭南学派的宗祖,门人有郑汝昌、金宏弼、金驷孙、俞好仁、南孝温等。在15世纪,金宗直的朱子性理学,为较先进的社会思想,在批判了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性理学。跟随他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金时习和南孝温。金时习批判程朱理学和宗教,提出了物质的气是世界的始源,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南孝温继承金时习的思想,提出无神论,反对宗教迷信。
据史料记载,南孝温是李朝竹林七贤之首,性格慷慨、才华横溢、不修边幅、放迹物外,与世俗不相容。每遇愤事,必登高恸哭而返。常乘母马过市,路人见之皆相随指笑。生性嗜酒,与西晋竹林七贤的刘伶颇有相似。常遭母训斥,著《止酒赋》一戒十年不饮。然因病又大饮,病好后复作《止酒赋》二戒五年不饮。后病重,便以酒作生涯,至死不戒了。
本文所讲木雕印板外长48厘米,双页印面长34厘米、宽21厘米、厚2.5厘米,与朝鲜陕川郡海印寺保存完好的国宝元代初年《八万板天藏经》印板的大小、规格及形制相仿。印板皆为双面刻,两侧有把手,以维持版面的平衡,便于握住。所用木材为桦木,每行20字,一页有10行。
木雕印文中有讲对立统一的“一阴一阳者,道也。道无人物之分,此则同也”,有诸子对性理学差异性认知的“告子之论性,孟子非之;韩子之论性,朱子不取”,有人与物为何不同的“圣人尽物之性也。曰:人物之不同何也?曰:气不同也。”等观点。他说出了性无所不在。论性不论气,为不齐备;论气不论性,则是不明确。气本是性的本体,但也不是粹然不杂。诸子的焦点是“善恶谁是第一性”,而南孝温认为上苍有造物之德,具有恒定不变之规律,诸子的观点各有所见,是观者的气不同,而不是物质的性存在什么差异。比如“告子认为性本无善恶之分,却不被孟子接受;韩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也不为朱子所采纳”,诸子之间要想求同,就必须“克己复礼则可以变其异,而返其同也”。并且揭示了认识论中的“盛水于器而和于泥也,待澄易,和于墨也,其澄难。在人亦有下愚不能移之性”的客观唯物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