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在实施教学行为时,也要求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
一、老师应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学生感到不是一味地在上网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要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结构坚持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组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們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个“后进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后进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
王琳(1987.12—),女,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
一、老师应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学生感到不是一味地在上网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要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结构坚持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组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們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个“后进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后进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
王琳(1987.12—),女,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