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电视大佬的电影梦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l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当年,美国电影人都曾担心电影会被电视节目击溃,而现在,中国的一个电视制作大佬义无反顾地杀进电影圈。你就会明白,电影对资本的吸力有多强。
  自1998年闯进电视业以来,王长田的娱乐电视帝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领军者的迅捷发展的6年:2004年,光线传媒就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娱乐传媒公司,风头至今无人能及。
  也是在这一年,王长田做了一件并不为人所注意的事情:注册了一家电影公司,光线影业。“注册公司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万一哪一天要做了呢?”多年之后,王长田的解释颇有些误打误撞的味道。
  
  低谷中的选择
  王长田注册了光线影业一年后,中国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寒冬就到来了。
  2005年,电视有线台和无线台的合并,导致了电视台的区域垄断增强,电视台与内容制作商的交易地位极不平等,大批公司倒闭,整个行业陷入低谷。光线传媒也未能躲过因为政策制约而发生的行业集体陷落。
  光线需要一个突破口。
  “要不要考虑考虑电影?”2005年的一天,王长田与光线传媒艺术总监张昭聊天时,说出了他“隐隐约约”的想法。后者在2003年底加入光线影业,是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的硕士。最初,王长田找来张昭为了提升电视节目制作的水平。
  “我知道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梦。”王长田说。
  “电影梦”的背后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现实: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中国电影产业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200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一部《神话》的内地总票房接近1亿。
  一年半之后,王长田正式将“电影”确立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个荧屏上的大佬开始在大银幕上大显身手。张昭,则是光线电影图谋的重要推手。
  2004年,王长田的复旦校友向他推荐了一位能人,张昭。王长田回忆:“当年他是复旦话剧社的社长,是朗诵诗歌最好的,我们那个年代对于诗歌有很多的热情,我自己也写诗。”
  王长田学的是新闻,张昭的专业则是计算机,两人在复旦的时候没有打过交道。1998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张昭,一回国就从复旦校友的口中得知了有一位叫做王长田的师弟已经在中国电视界“风生水起”。
  彼时的张昭正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辖的《观点》栏目做副总,他的工作是邀请海外电影摄制组来中国拍摄纪录片,在西方主流媒体播出,向欧美世界介绍中国。工作第一年,张昭就监制了四部电视纪录片,正是因为如此,他很快被提拔到管理岗位。
  张昭被看重的原因是熟悉两边的媒体环境,并且又能够把握影视作品。这得益于他的留学经历和对于电影的热爱。1989年,张昭来到纽约大学,本来要攻读的是哲学博士学位,后来,他拥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改变人们的生活”,就决定转到电影专业学习。
  到美国几年后,他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学校赞助的一万美元制作了一部毕业电影作品。电影的名字叫《着陆》,讲述了一位中国大提琴演奏者最终沦为唐人街送外卖伙计的故事。
  从纽约大学电影专业毕业后,他回到中国,受邀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2000年,作为监制,他参与了一部名为《太空绑架》的中美合拍电影的制作,讲述一群中国和美国孩子从外太空共同拯救一只熊猫的故事。这部电影很失败,张昭说,那是一场“可怕”的经历。
  在《观点》的工作经历让张昭对政府的工作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政府对于开放文化市场的态度在逐渐发生转变,这正是创立文化企业的绝佳时机。
  所以,当2003年的一天,在上海一所酒店的大堂里,王长田邀请他加盟光线传媒时,“没说几句话”,两位复旦校友就达成了一致。
  正式加盟后,张昭出任艺术总监。他为光线筹备制作了一系列综艺节目,其中包括光线传媒进军综艺的旗舰节目《淑女大学堂》,开启了国内综艺节目真人秀的先河。
  2004年,光线传媒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娱乐传媒公司,可是整个民营电视制作行业的发展却陷入了停滞,电视内容制作方在同渠道控制者——电视台之间的合作中,难以取得平等的话语权,多数民营电视企业不得不选择转型,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光线也概莫能外。互联网,是王长田寻找的新业务之一。他一度花了接近一年时间,精心研究美国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公司Myspace,亲自带领团队专门南下拜访了马化腾的腾讯。可是,互联网最终没有成为让光线传媒摆脱增长乏力的灵丹妙药,因为“天灾人祸”而搁浅。
  王长田想到了电影。
  “当年决定做电影,其实就是为了扭转那时的低谷,大量的公司倒闭或者转行,民营制作业面临着整个行业的低谷,尽管光线节目还在播出,可是利润下降得非常快,到了谷底了,再这样往下走,很危险。做电影,第一是因为我们有光线传媒的品牌,电视和电影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电视也能够给电影提供现金流的支持,第二,我们有张昭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并且,我看到,一些商业电影出来了。”他说。
  于是,王长田对张昭说:“要不要考虑考虑电影?”从哲学专业转到电影专业的张昭当然给了他肯定的回答。
  小心翼翼
  王长田进军电影业的步伐迈得小心翼翼。
  王长田与同伴选择了一种“潜行者”的姿态开始他们的电影梦想。所以,很少人知道他们一开始的切入点是为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做贴片广告。
  这并不能算作是一个成功的开始。“2005年,那个时候电影制作风险还是很大,出于稳妥的考虑,我们一开始想要从营销切入,赚到了钱,可是后来我们发现空间很小。”遭受过一次空间受限的王长田显然不能忍受。
  接下来的一次尝试则可以用失败来形容。2006年,光线买下了一部名叫《英格力士》的小说的改编权,他们想制作一部电影了。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小说。”直到今天,提起《英格力士》,王长田仍然流露出些许的激动。小说的作者王刚是电影《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英格力士》斩获《当代》杂志社“2004年长篇小说年度奖”之读者票选、专家评选双料冠军。
  “可是它太文艺了!”王长田的惋惜不动声色。《英格力士》讲的是在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英语情有独钟,他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渴望能够说一口纯正的“英格力士”。
  “当初觉得小说好,就能改编出一个好电影,可实际判断出了问题,它是一个文艺片,而骨子里我们是要拍商业片的,再就是题材本身有敏感性,涉及到‘文革’。”当时的王长田找到了刚拍完《可可西里》的陆川,陆川很感兴趣,电影很快就进入了筹备阶段,可最终只能放弃。
  以史为鉴。此时,王长田和张昭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得出的判断是“未来中国的电影不是欧洲电影,而是美国大的产业电影,这样你就会选择在历史的哪一个点去切入”。
  光线影业的切入点是建立在一个传媒集团底下的投资制作发行公司,没有艺人经纪,不做院线建设。这个战略明显区别于风头正劲的华谊兄弟和保利博纳以及整个行业所推崇的全产业链建设。
  “做民营企业的难处是比较怕,今天拍戏,哎呀,这个电影院不放我的片子怎么办?于是自己做电影院。做全产业链的一个原因就是好大喜功的心理,全产业链是要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图操作方便。政府还要鼓励每一家公司都去做全产业链,怎么能做好?”张昭说。
  光线影业的切入点一度被很多人视为“剑走偏锋”。
  王长田表现出了坚定的“用人不疑”:“确立了投资发行制作的道路后,就一直没有改。那段时间,张昭说投什么,我就答应去投,我的(对于电影的)判断力当时一般。”
  
  主导权
  片尾曲响起。
  “哎呀,一些地方或许可以改进,”自评“没有判断力”的王长田第一时间与同事沟通,表达了他的遗憾:“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主导权,可以商业性更强一些,突破一个亿是很有可能的。”
  这是发生在《伤城》看片会后的一幕。由梁朝伟与金城武主演的《伤城》是光线正式进军电影的开端,光线没参与制作,只是与另外一家民营电影公司保利博纳于2006年共同发行。
  2006年底上映的《伤城》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冲击下,取得了8000万的成绩,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不小的奇迹。
  不过,王长田直言:“《伤城》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运作意义,我们只是负责了其中的一部分,可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对于王长田来说,“主导权”或许是一种难以描述的隐痛。
  光线渴望更多的主导权。做《伤城》的时候,光线影业只有三个人,总裁张昭带着两个助理。到了2007年的5月份,张昭开始组建自己的发行团队,团队人数扩充到了十多个人。
  效果很快显现。2007年7月份,光线影业独立发行了第一部电影《女人本色》,投资回报率高达65%。也是在这一年,光线影业开始尝试投资电影,《导火线》和《铁三角》是最初参与投资的两部片子。毫无疑问,相对于发行,作为投资者能够拥有更多的主导权,结果是《导火线》和《铁三角》都进入当年国产片年度票房前十的行列。
  而到了2008年,光线影业则连续独立投资发行了5部影片;2009年,光线影业又发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终极版》,开创了复映片运作新模式,分区运作发行《亲密》,还推出小成本电影《完美新娘》。
  从联合发行到独立发行,从部分投资到独立投资,光线影业在一步步增强自己的主导权,可是在外界看来,它的面目模糊,它的姿态沉默,简而言之,光线影业似乎缺乏“江湖地位”。
  现在,张昭对这个问题并不担心。他指着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颇有些自得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你看,光线影业的江湖地位来了。”
  张昭脖子上的“项链”叫做“精武牌”,是光线影业即将上映的电影《精武风云》中华工的工号牌,正面刻有“精武”二字,反面则是“振兴中华”。光线影业的推广人员将它做成了纪念品。在去威尼斯电影节之前,张昭拿到了新鲜出炉的精武牌,然后迫不及待地将它戴在了脖子上。在这之前,48岁的张昭脖子上从来没有戴过东西。
  《精武风云》是光线影业成立4年来第一个独立的大制作,投资1.2亿,张昭早在3年之前就确定了《精武风云》的拍摄。
  拍完《导火线》之后,张昭在美国问甄子丹,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后者很干脆地回答,我现在最需要演经典人物。
  他们很快达成了共识:经典人物陈真。一个由李小龙和李连杰曾经演绎过的民族英雄。
  张昭说:“李连杰、成龙逐渐退出华语动作电影,而从需求的角度去看,老百姓喜欢看动作片,华语动作电影需要一个新的领军人物出现,我们需要捧一个出来,我们把目标锁定在甄子丹身上。”
  甄子丹提出的要求则坚定了张昭的信心,甄要求“必须用一流的导演和一流的编剧”,而对片酬则没有特别的要求。后来,《精武风云》的导演为著名的香港导演刘伟强,他的代表作是《无间道》,编剧则是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著名导演陈嘉上。
  张昭对于自己三年前的约定颇为满意:“当时甄子丹的名气不像现在这么大,如果现在签的话就是2000多万了,而当时的价钱是现在的一半。”张对于《精武风云》的票房预测是至少3亿,他指着脖子上的精武牌,笑着说,“达不到我就不摘了,一直戴着。”
  不过,当记者把“商人”的评价送给他时,他很快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道:“我是一个电影企业家吧。”
  
  模式的力量
  张昭最热衷于谈论的是商业模式:“我觉得中国做电影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和别的行业没有关系,你去看新媒体、快速消费品,真正出来的公司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公司。你看马云、网易、腾讯,决胜的首要前提一定是商业模式。我和长田在商业模式上的判断的一致,是最让我欣慰、也是最大的力量。”
  他的老板王长田则直言:“在别的(电影)公司很少会谈到商业模式,我们在小中层的层面也让他们接受品牌、战略和定位,接受商业模式的概念。”
  那成立不到四年的光线影业的模式到底是什么?
  王长田开始字斟句酌:“以市场为营销策划和管理中心,以全国分区发行网络为销售平台,这样一个体系……”王长田停顿了下来,显然,他意识到了他的答案或许过于抽象。
  在用一张纸巾把面前烟灰缸内的五个烟头包好之后,他说,“举例说吧,比如《花田喜事2010》。”
  《花田喜事2010》是由光线影业投资、香港和内地制作团队联手制作的贺岁喜剧电影,也是光线影业继《家有喜事2009》成功后再次推出的喜事系列品牌剧的续集,取得了接近6000万的票房,投资回报率超过50%。
  而在票房之外,王长田更为看重的是为什么《花田喜事2010》能够在60%的贺岁片都失利的贺岁档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地方化的发行网络、定位精准的商业类型片和电影品牌化道路。
  《花田喜事2010》的票房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温州、株洲和常州等三线中小城市,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非常少见的现象。在张昭看来,这理所应当:“就像原来长田做娱乐,口号是我们了解娱乐界,现在我们光线影业是我们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
  “现在好多(电影)为什么观众会去骂你,就是因为提前没有沟通,他本来想看这个,进去之后发现是看的那个。张艺谋《三枪》的问题就是这样,它达到了张艺谋的设想,就是想做一个悬疑喜剧,可是所有人错误的概念是,一个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你怎么去拍这样一个东西?落差就在这里。”张昭说。
  解决“落差”是光线影业要做的事情。
  “把喜事系列当做年夜饭来做,当做春晚去想,《家有喜事》就是饺子,大城市可以不吃饺子,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饺子是必须的。”张昭认为,光线影业的发行推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湛江,他们的广告和赞助商来源于餐馆,合作的方式是“订年夜饭,送电影票”;在温州,光线影业的广告都是在生活频道,而不是娱乐频道;在广州,光线影业选择的合作对象大多是美容院,因为当地很多人过年要美容。
  支撑精准营销推广的是光线影业建立的独特的销售发行网络。王长田说,光线影业的发行模式是一个以市场部、大区办事处和城市销售代表相结合的三级矩阵式市场系统。市场部下设10个销售大区,这10个销售大区层级下,分布着50多个“销售办事处”。
  张昭则喜欢用美国的电影发行做比:“冯小刚十年之前就说‘要为人民服务’,今天的人民在哪?是中小城市的观众,以美国为例,真正的市场不在纽约,不在洛杉矶,在美国中等城市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我们在消费者身上用心,别人花心思在明星身上也不能说不对。”
  同时,坚持电影品牌化道路,则是张昭这位带有明显海归气质的电影人所信奉的运作理念。张昭在美国的几年时间内,亲身感受的是美国电影公司在品牌运作方面的成果。《007》系列电影、《哈利 • 波特》系列电影、《蜘蛛侠》系列电影……这都证明了品牌电影强大的号召力和不可估量的市场空间。而早在2008年底,光线就确立了电影品牌化的路线,已经开始的喜事系列、处于制作阶段的《四大名捕》系列和《兵器谱》系列等,都是这一路线下的产物。
  光线影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匹来势汹汹的黑马:它在过去四年保持了每年至少100%的增长速度。
  而在王长田看来,光线影业不应该以黑马的形象出现,也并非横空出世,因为这向来不是他的性格。“我们是有计划的,一路走来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不认为我们走得很快,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的平衡,我的性格就是相对平衡,我不会去冒险做什么事情,也不会保守。”
  
其他文献
年根前儿,北京乌泱泱地到处是“趴踢”,这个评奖,那个纪念,忙乎得一塌糊涂。我人头熟,脸皮儿薄,经常被朋友忽悠来捧场凑趣儿看热闹,也经常无趣溜边儿肠子悔青,回到家免不了灵魂深处闹革命,很批软字一闪念,自我总结,自己就不是“趴踢”场上一棵葱。  作为舶来品,“趴踢”之类的做法基本是抄袭资本主义那一套,文质彬彬,虚情假意,飘飘忽忽,逢场作戏。尤其是所谓冷餐会,更是形式主义装死人。一干鸟人,男的油头粉面,
期刊
一  我至今能记得小时候看到过的那块斑驳的石碑,它孤零零地立在一个沙丘里,大大的箭标,直直指向大海,上面写着:东京离此地十二里。据说,来自北京的学者曾为此前来考证过,又据说,后来得出结论那是块伪造的石碑。然后,那块石碑突然消失了。  石碑消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还总有人去那片已然光秃秃的海边寻找。老家的人依然相信,这绝对是块真的石碑。因为我,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从小时候就一遍遍地听说“沉东
期刊
“看,多好的一片地!”  耿学刚站在首阳山前的一道葡萄垄上,右手臂伸在半空中划拉了一下,用带有浓重唐山味儿的普通话发出感叹。  那是一片600亩的丘陵地。作为昌黎最大的个人酒葡萄种植户和中国第一家私人酒堡的拥有者,在这里种出了含糖量高达26度的酿酒赤霞珠,要知道,一般的赤霞珠最高的含糖量为17度。他说,一位风水先生告诉他,“前有水绕,后有山抱,风水宝地呀。”  “这样的风水宝地在昌黎其实多得很。”
期刊
《山楂树之恋》和《我的父亲母亲》很相似,可拍《活着》的张艺谋为什么会拍《三枪拍案惊奇》?  文艺片导演贾樟柯一直“不差钱”,他和任何一个拍大片的导演一样在乎商业利益。  电视圈的大佬王长田转战电影产业,而在十多年前,电视节目曾经逼得电影几近山穷水尽。  高群书并不觉得《风声》是部好电影,但他拍完这部电影后,更多的投资人愿意给他钱了。  靠“屎尿屁”起家的香港导演王晶,一直投资许鞍华的艺术片电影。 
期刊
曾在1990年代和陈佩斯合作拍摄《临时爸爸》、《编外丈夫》的导演陈国星最近一次见他,是在中国电影的一个庆祝盛会上,陈佩斯以陈强儿子的身份随父出席。陈国星说:“佩斯啊,回来拍电影吧,别排话剧了。”陈佩斯摸着光头“嘿嘿”一笑,没说什么,陈国星看到他的眼中明显闪过“一丝酸楚”。  2011年,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13年,远离电影圈已14年之久。沉寂十年,陈佩斯只专心做一件事情:做话剧。  2010年年初,
期刊
于爱情,  我们发现了并不年轻的诺言;  于真理,  我们找到了仍未泯灭的良知。  ——为米开朗琪罗诗谱《组曲》,1974    两个月前的圣诞节,馋宗大师沈宏非聊天时问我:2011新款大切诺基吉普(JEEP SUV)的广告音乐很不错,听着耳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是出自哪位作曲家之手?  尽管岁末雪落冰封,但看罢广告的我,心里还真有点小激动。  文明的碎片,出色之混搭。Dmitri Shostakov
期刊
孙葆洁45岁了,到了退役的年龄。在他最后一个赛季,得到了人生第九个金哨奖。  16年联赛,他的九个金哨成为中国裁判界的最高纪录。或许,很难有人会超越他了。那个叫陆俊的金哨曾经领先他,而现在身陷囹圄。更糟糕的是,绿茵场上的法官的形象也已随着中国足球的整体沉沦而几乎触底。    奔跑的小城少年  孙葆洁出生成长在山西榆次晋中地区,在他印象中,那是一个非常纯朴的小城。如果骑自行车,大约用半个小时就可以转
期刊
希腊神话中,雕刻家戴达罗斯不愿意在克里特岛上虚度一生。为了回到家乡,他开始收集整理羽毛,想要为自己做一双飞跃大海的翅膀。  伊卡洛斯——戴达罗斯的儿子喜欢站在他的身旁,用一双小手帮父亲劳动。父亲听凭儿子在一旁随意地摆弄羽毛,微笑地看着他笨拙的动作。  戴达罗斯为儿子也做了一双小翅膀,并叮嘱儿子:“你如果飞得太低,羽翼会碰到海水,沾湿了会变得沉重,你就会被拽在大海里;要是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靠
期刊
许鞍华一直喜欢拍那种“透明得可以接触到生活的戏”,这种文艺片连大陆的投资人都不愿意涉及,可拍“烂片”《大内密探零零狗》的王晶愿意连续为她投资三部电影。  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陈嘉上曾经说:“香港电影之所以能够撑着,是因为我们还有王家卫、许鞍华,而不是因为有我和王晶。”他同时提醒说,从《天水围的日与夜》开始,许鞍华最近的三部电影的投资人都是王晶。  这是一个“奇怪”组合。“这大概也是香港电影工业的一个
期刊
曾如一潭死水的电影业,现在成了高增长和高风险的行业。  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发现,那个冷清多时的电影院突然热闹起来,门口摆着的广告牌刷着醒目的美术字,放映的都是正火的香港录像。这是1990年代中后期的一天,这一幕在很多小城市上演。做大了的录像厅租用了城市的电影院,那时候,中国的电影几近谷底。    “死水微澜”  1990年代中期是电影业第二次萧条期,第一次是1985年左右。而就在改革开放初期,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