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泛舟 山花采蜜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就是把课堂的大门打开,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大语文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却发现如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尽人意,大多数孩子只是被动地阅读,而并非真正地享受阅读和被阅读所滋养。这一现状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相距甚远。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根源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阅读氛围不浓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并首次跌破50%。以识字者总体样本为基数计算,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全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阅读计划。学者朱永新也曾提出“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确实堪忧。”这样的社会因素,是造成小学生群体,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的一重要负面影响因素之一。
  2、在学校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大多数小学生还在题海文山中苦苦挣扎,能挤出一点点时间阅读不大容易,甚至是一种奢侈。
  3、家长的教育观念趋于功利,让孩子看作文集、做教辅习题,几乎成了家长们提高孩子成绩的共识。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显得苍白无力而又单一,更剥夺了孩子课余得到心灵滋养的机会。
  4、在书店我们常发现漫画书架前门庭若市,文学类、科普类的书籍问津者寥寥,手持书籍的学生多数只看画面,不看文字……孩子们对“奥特曼”、“宠物小精灵”、“魔卡少女樱”等漫画人物烂熟于心,但却不知巴金、冰心等名家是何人,不知天文、地理是何物。这是孩子因年龄、性格特点的影响,加之时下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冲击,所以多好外表“色、香”浓的“速食面”类书籍。
  针对以上因素,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构建班级课外阅读生态时,做了以下有效的实践:
  一、“恶竹应须斩万竿”——更新观念,认识“读”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学习文字资料等形式,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等先进教育理念,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共识,还课外阅读应有的地位。
  二、“蜂采百花酿甜蜜”——推荐书源,了解“读”的丰富内容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合适自己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但书海淼淼,该选择怎样的书籍阅读呢?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好了阅读的“航标”才不至于“南辕北辙”,才能引领学生采蜜于百花之中。
  1、借课文生疑处推荐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饶有趣味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好奇心驱使孩子们争先抢后地提出了各种疑问,笔者借此“东风”,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等读物。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又引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接触神奇的生物世界。
  2、借课文省略处推荐
  名家名篇收编到教材中,常有所删减。如教材中的《凡卡》是根据俄国作家契柯夫的同名小说缩写的,在选入课文时,“凡卡的母亲佩拉盖雅在世时曾在席瓦列维父老爷家里当女佣,老爷的女儿奥尔格·伊格纳捷夫娜很喜欢聪明的小凡卡,教他念书、写字、数数,还教他跳四组舞”这一情节没有纳入课文。于是,有学生提出:“小说的主人公凡卡是一个9岁的穷孩子,没有上过学,怎么能给爷爷写信呢?”顺承这一课堂生成,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凡卡》原作,他们很容易地从省略的文段中找到了答案,此举既化去了孩子心中的疑问,又使他们接受了外国文学的熏陶,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
  3、借教材空白处推荐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序言,收录在人教版第十册,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刻画了小英子美好的童年。讲授这课的时候,笔者并没有急于分析课文,而是把《城南旧事》里面几个有趣的片段“抛出来”,讲到关键处又戛然而止。那时已被精彩情节所吸引的学生,当然是不依不饶地要求笔者把故事讲完,可以说此时笔者“请君入瓮”的目的已达到。“想知道后事如何,请看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为序的《城南旧事》。”就是这样一个顺手推舟的建议,学生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课后纷纷购买此书整本细细地读下来。巧妙地运用教材的空白处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促使他们在课外主动地阅读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
  4、推荐《语文课程标准》上推荐的读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各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并列出了不同年级段的阅读书目,这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减少了盲目性,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吴承恩的《西游记》等等,都是经过无数考验而流传下来的典范书籍,有益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情感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5、推荐“时尚”读物
  《哈利·波特》曾经风靡校园,《冒险小虎队》让孩子手不释卷,“皮皮鲁”和“鲁西西”成了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可见儿童读物也有自己的时尚风向标,并在校园中形成风气冲击着孩子,老师、家长对儿童时尚读物的甄别尤为重要。作为师者要蹲下身段,走进这些“时尚”中去体验,从而做好“引导”、“推荐”工作。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推荐优秀的时尚儿童读物,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曹文轩的《草房子》,或期刊《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等,避免粗暴地对某些优秀的时尚儿童读物进行隔离,另一方面,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告诉学生某些时尚读物存在糟粕,如有些漫画中充斥着暴力、色情内容,有些校园小说中错字连篇,引导他们远离这类书籍。   三、“水深自有渡船人”——指导方法,掌握“读”的多种方式
  有的学生课外读物读得不少,但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往往是一味追求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而没有找到“门道”。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读法”上的指导,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如以下几种:
  1、 精细研读
  就是对文章精细地静心阅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升华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快速略读
  快速浏览,不需逐字逐句读下去,只要把握到关键的词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
  3、边读边批注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学生在文章上圈点勾画,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点点体会、观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潜心读书的有效体现。
  4、写读书笔记
  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语句摘录下来,把读后的体会写成文段,是对已读文段的再度理解与沉淀积累。
  这四种读书的方式,不是单一地使用,也不是单独地培养,笔者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随机渗透,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打碎桎梏,留出“读”的充裕时间
  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端正了,知道有哪些可读的优秀书籍了,也明白阅读的良好习惯了,但要真正落实有效课外阅读,还需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课业多,家长教育目的功利,学生对读什么、怎样读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桎梏着孩子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更是“悦”读不起来了。为打碎桎梏,留出“读”的充裕时间,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1、 引导学生利用“周三无作业日”好好地饱餐一顿“课外阅读套餐”。
  2、 每天做好课时调控,低年段每天给学生预留大约三十分钟阅读时间,中高年段每天预留十五分钟。
  3、 落实学校“阅读大课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制度,每周坚持和学生一起随音乐静静阅读。
  4、 减少书面作业的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可自由阅读的机会。
  五、“千树万树梨花开”——形成合力,营造“读”的浓郁氛围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构建班级“课外阅读生态”,除了发展个体自主阅读外,还要让这种课外阅读之风形成一种氛围,使学生之间互相带动,形成合力,高效地汲取课外语文信息。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借力“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欢庆的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熏陶享受爱书、读书、尚书的良好氛围。
  2、开展“亲子共读”、“家长读书心得征文”等家庭阅读活动,家校合力,事半功倍。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阅读之星”的活动评选,做光荣的读书人。
  4、班级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讲故事比赛”、“美文推荐会”等活动,共同分享阅读的成果。
  5、创办班刊,让学生体验“厚积薄发”的成功感。
  参考文献:
  1、 黄孔辰:《走进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文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6月。
  2、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其他文献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凝聚力的形成与否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区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我们的学校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改造我们的学校。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努力改变自己,以适应别人。  一、提升自我素质,做优秀校长  1、做有责任心的校长。把责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工作的侮一个细节之中去,用心灵去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学校于2010年9月制定了杨镇二中“ICD”(主体·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开始专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ICD”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1.探索出适合我校各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在于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现状,可以解决我校课
期刊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精神需求?GDP追求?  范周: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走过不短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也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渐深入。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您是如何理解的?  刘玉珠: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要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目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在于国民科学文化素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法治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通过介绍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栏目,分析探讨了该栏目的特点,提出要以此栏目为观察对象,研究解决法治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老化等问题,为今后中国法治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法治电视节目;启示;创新  法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中重要且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是国家进行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提前部署、强强联合、深度报道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2016年“两会”报道的宣传策略,从紧扣主题、创新形式、讲好故事三个维度阐释了教育专业媒体“两会”报道的规律特点,进而从抢占高地、深度融合、流程再造三个着力点探讨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未来重大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宣传报道;策略;创新路径  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媒体比拼实力、扩大影响的重要宣传战役。作为专业
期刊
【内容摘要】红色题材纪录片是中国本土纪录片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题材纪录片的受众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地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进行代入式传播,以便增强传播效果,《走读大别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走读大别山》;传播价值  《走读大别山》是一部反映鄂豫皖红色历史的四集电视纪录片,这部电视纪录片以“探秘”“体验”“穿越”“释疑”为手段,以扎实严谨的考证、采访和独特
期刊
1982年1月我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在学校里当了两年半教师后调至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电化教育工作,1989年10月电教中心单独设立,我担任负责人。1990年江苏省教育厅发文要在全省选两个试点建立教育电视台,取得经验在全省推广,我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了《如皋建立教育电视台的可行性报告》报送省电教馆,这份可行性报告后来在《江苏电化教育》和《中小学电教》刊登。由于如皋市电化教育工作在省里有
期刊
近一段时间的美国,传播界至少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当选总统特朗普一反以往美国总统惯例,对包括《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洛杉矶时报》等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持极端不信任态度,公开宣布它们是不受白宫欢迎的机构,①另一件是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通过社交媒体传播。  对于特朗普的这种公然选边站,美国各界自然是见仁见智,《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迪恩·巴奎特说,这在《纽约时报》历史上是首次。CNN公关部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252篇有关“网红”信息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指出了中央主流媒体在对网红的媒介形象建构上的特点,论证了网络媒体形成的话语体系对于传统媒体话语体系的构建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红;媒介形象;中央主流媒体  一、引言  随着“papi酱”“罗辑思维”的风靡,人们发现当下的“网红”与10年前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有所不同,现在的“网红”不仅包括娱乐明
期刊
编者按:《法治天下》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合办的一档电视栏目,为了确保该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日前本刊专门与有关部门一起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为让更多人分享专家智慧,本刊特意精选几位专家发言,编辑成篇,以飧读者。  【内容摘要】电视法治类节目优化传播是一个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栏目为例,从正向传播角度阐释了《法治天下》栏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