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作者简介的艺术探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是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艺作品研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那么作者该如何简介呢?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能否对传统的“名”,“字”、“号”、“籍贯”……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呢?我们能否融会贯通、与时俱进、有的放矢、看人下特点将作者简介的新颖生动呢?我以为作者简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系统介绍,使学生全面了解作者
  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文章的作者,我们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在中华民族文化史或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者,我们一定要系统介绍,力争使学生对作者有全面了解。因此我们在介绍作者时,不妨借鉴传统方法:名、字、号、籍贯、思想、作品、地位……。例如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林黛玉进贾府》时对孔子、曹雪芹的介绍。其他诸如对孟子、韩愈、蒲松龄的介绍。此方面大家较为熟悉,不再赘述。
  二、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前后贯通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不仅要熟悉高中教材,而且对小学、初中教材也要“观其大略”,只有对小学、初中教材“观其大略”,我们才能对学生的基础,上课环节的安排了然于胸,才能上课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介绍作者的时候,我们才能将知识更好的发酵、融会贯通。例如讲《三戒》时介绍作者柳宗元,我是这样安排的:1、前面讲《赤壁赋》的时候我们熟悉了唐宋八大家,谁能说出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两位是谁。2、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哪些作品。3、《江雪》的题材是诗歌,《小石潭记》的题材是游记,我们今天学习的《三戒》呢。再如讲《茶馆》、《祝福》时对老舍、鲁迅的介绍,我们都可以用此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复苏了学生的记忆,温故而知新。
  三、紧扣课文,把握作者创作心境
  课堂教学中,任一教学环节的安排,无不是为学生理解课文服务,作者简介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简介作者时务必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例如讲《陈情表》时,对李密创作心境的把握:一方面作为蜀国旧臣,由于种种原因李密不愿到晋任职;一方面晋武帝诏书特下,催逼紧急,李密进退两难,所以才写《陈情表》借侍奉祖母之虚来掩盖自己辞不奉诏之实。再如对“创造社”巨子郁达夫创作《故都的秋》时心境的把握:1921年9月——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化活动,1931年2月国民党在枪杀柔石等“左联”5位青年作家的同时,对郁达夫也发出了警告,并对其秘密监视。因他曾先后参加“中国自由大同盟”、“左联”、“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与抗日活动,1933年4月,在越来越严重的政治迫害与经济压力之下,他终于从“文化战场”上海移居杭州。在杭州期间,郁达夫试图从山水自然中寻求解脱,去排遣心中的苦闷与寂寞。才于1934年7月不远千里、北上故都去饱尝故都的秋味。同样余秋雨创作《废墟》时的心境,朱自清笔耕《荷塘月色》时的况味都是我们所不应忽视的。
  四、以点代面、突出人物主要事迹
  作者简介时,对一些次重量级作家或非文艺性作品的作者,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要以点代面、突出人物主要事迹即可。例如讲《邓稼先》,只要突出杨振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即可;讲《合欢树》,只要突出史铁生20岁即双腿瘫痪,身残志坚,轮椅上不懈奋斗的事迹即可;讲《读〈伊索寓言〉》,只要突出钱钟书博学多才,蛋好吃(指《围城》),何必见鸡(指钱钟书)的事迹即可。如此简介作者,虽然是粗笔勾勒、绘其轮廓,但作者的形象已形神毕肖,跃然纸上,如一副大写意的中国画。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的。
  五、独劈蹊径,润物无声激励学生
  语文教学固然知识的传授、听说能力的培养是第一要务,但语文教学也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课堂上我们如何避免空洞的说教,如风行水上,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去激励学生呢?巧妙的对作者介绍,也不啻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讲《提醒幸福》时对毕淑敏的简介,许多人也许会忽略其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时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应征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的人生简历,其实这难道不暗合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讲科普文《伯格曼法则在北极》对两级考察科学家位梦华的介绍:他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其实这难道不诠释了“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要义?司马迁宫刑之《史记》,蒲松龄落第之《聊斋志异》皆可为激励学生之典型。
  六、 吐故纳新,语言力求生动新颖
  央视知名栏目《百家讲坛》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之《三国》,北师大教授于丹之《论语》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契合了时代,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去解读。“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鲜活生动起来,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同样语文教学对作者的解读,我们也可以与与时俱进,是语言生动活泼起来。例如讲《雨霖铃》时对作者柳永的简介:柳永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歌坛偶像。和今天的“超级女声”比起来可谓“大哥大”。不信吗?论歌词传唱之广吧,连当时的外国西夏国也“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论粉丝规格之高吧,他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曾传入禁中,有宋仁宗“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为证。论歌词的效应吧,《望海潮》里描写江南的名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至金国,以至金主完颜亮顿有南侵之意。论他和粉丝的关系吧,他不耍大腕,自称“奉旨填词”心无旁骛,以至他死后,粉丝“合谋营葬”,每年清明纷纷外出扫墓曰“吊柳七”。
  作者简介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非可有可无,间或“小儿科”之论。若我们潜下心来,探究其玄机,也大有文章可做,且莫忽焉。
其他文献
一、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必须注意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 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
期刊
高中新课改后的化学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化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要想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
期刊
新课标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众所周知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的准确的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在课堂中用“音乐指令”来进行课堂常规管理教学,这样首先节省老师经常用嗓子,对保护嗓音有很大好处,其
期刊
学生升入初三之后,要增加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在此谈几点自己体会和感受以及几点做法。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
期刊
全国各地中考对非谓语动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不定式和V-ing形式方面。对动词不定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做宾语。2、做目的状语。3、做宾语补足语(带to或不带to)。4、"疑问词+不定式"。6、特殊结构;中考对V-ing的考查集中在finish, mind, enjoy等动词后用V-ing形式、介词之后用V-ing形式以及V-ing作宾语补足语等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目标是能够在具体的
期刊
“课程改革,说到底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赋予了课堂生命力。  一、精心设计,扣人心弦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时,我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友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
期刊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班级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们热爱并学好数学,就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固学生学习成绩的。  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依据高中物理教学,教学规律,端正教师教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在全国推行后,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性质和能否成为继承的标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理论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以种植、养殖、畜牧等农业目的,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农用土地占有、适用、收益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的土地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