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开始学习语文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们的文学意识培养很重要。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安排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通过观察实际教学发现,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还有所欠缺,会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注重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此,不仅要提升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而且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导经典诵读,体验音韵魅力
我国古人曾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诗词音韵中的和谐,使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这一元素。在古诗词中韵律也很重要,押韵的诗句易于背诵,同时还会让古诗充满节奏美。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背诵,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雅韵之美。在具体背诵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诵读来初步感受诗意,之后将诗中押韵的诗句找出来,最后传授给学生与诗词格律相关的知识。可以说,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对引领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韵律,促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一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诵读,感受句子结尾的字所具有的音律特点。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诗句的朗朗上口,进而可以发现古诗词里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结尾的字是押韵的。所以,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句的押韵,感受到其中的和谐之美。然后,教师引入其他诗歌让学生继续诵读,同时让他们分析这些诗歌在押韵方面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诵读分析能够发现类型不同的诗歌所具有的押韵特点也是不一样的:绝句与律诗都会有严格的押韵格式,通常来讲,一首诗中只可以押一个韵;古风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严格,里面会发现换韵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在诵读之后发现,很多诗歌都只押平声韵,如《石灰吟》这首诗歌里面,“山、闲、间”这些字均为阴平和阳平字。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诗歌中的这些字替换为上声和去声字,并试着去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在换韵之后诗歌不再朗朗上口,同时诗歌也丧失了和谐美。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深入地体悟诗词的韵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传授与韵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正如洪深指出的,通过押韵能够让节奏感得以增强,韵越繁节奏越急。如此,学生便能明白诗歌中所包含的韵律可以使其充满和谐之美,而我国传统文化也注重和谐美。
二、融入传统美德,促进感悟积累
古诗词中的很多警句妙语都凝练着厚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精華,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记忆了这个民族的烙印,而统编版教材里包含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和文章,这些诗词和文章描绘了我国各个时代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会相关礼仪。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素材,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悟,使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引入“勇敢”的美德,渗透与勇敢相关的名言(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名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勇敢美德。又如,在教学《爱国》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述我国古代与爱国相关的典故,如岳飞、文天祥等人物的事迹,这样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内涵深刻、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积累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融入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使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底蕴。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作诗风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教师也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将经典诵读和思想道德教育相互渗透,能引领学生在诵读积累中不断感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充分感知美、认识美,真正做到真诚善良,心境开阔,积极向上。
三、注重文化熏陶,提升文学素养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要注重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为古诗词在用词方面非常含蓄精炼,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有限,所以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晦涩难懂的词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效的活动和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并把古诗词和传统文化链接到一起,引领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进而在深入理解古诗词中充分领略到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美妙,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田园意境,使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美,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词人辛弃疾的一些经历,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对词作者和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田园生活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文化氛围,这时引导学生朗读诗词,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其中的音律与节奏。最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辛弃疾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宋词,进而深刻领会词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从古诗词的趣味点着手,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课堂,引导学生深读古诗词,并且适当开展诗词文化活动,让诗词从教材中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此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十分重要,它能让学生在学习经典古诗的过程中,提升其文学素养。经典古诗词教学不只是字词的书写、诗句的背诵,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美丽的文字走进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让他们的思想、气质、涵养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
总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它用自己博大的胸襟,承载万物。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使语文教育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和时代的价值。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将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魅力,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从而轻松做到在培养学生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真正恋上传统文化和语文之根。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引导经典诵读,体验音韵魅力
我国古人曾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诗词音韵中的和谐,使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这一元素。在古诗词中韵律也很重要,押韵的诗句易于背诵,同时还会让古诗充满节奏美。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背诵,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雅韵之美。在具体背诵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诵读来初步感受诗意,之后将诗中押韵的诗句找出来,最后传授给学生与诗词格律相关的知识。可以说,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对引领学生体会诗词的节奏韵律,促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一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诵读,感受句子结尾的字所具有的音律特点。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诗句的朗朗上口,进而可以发现古诗词里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结尾的字是押韵的。所以,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句的押韵,感受到其中的和谐之美。然后,教师引入其他诗歌让学生继续诵读,同时让他们分析这些诗歌在押韵方面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诵读分析能够发现类型不同的诗歌所具有的押韵特点也是不一样的:绝句与律诗都会有严格的押韵格式,通常来讲,一首诗中只可以押一个韵;古风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严格,里面会发现换韵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在诵读之后发现,很多诗歌都只押平声韵,如《石灰吟》这首诗歌里面,“山、闲、间”这些字均为阴平和阳平字。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诗歌中的这些字替换为上声和去声字,并试着去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在换韵之后诗歌不再朗朗上口,同时诗歌也丧失了和谐美。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深入地体悟诗词的韵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传授与韵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正如洪深指出的,通过押韵能够让节奏感得以增强,韵越繁节奏越急。如此,学生便能明白诗歌中所包含的韵律可以使其充满和谐之美,而我国传统文化也注重和谐美。
二、融入传统美德,促进感悟积累
古诗词中的很多警句妙语都凝练着厚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精華,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记忆了这个民族的烙印,而统编版教材里包含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和文章,这些诗词和文章描绘了我国各个时代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会相关礼仪。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素材,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悟,使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引入“勇敢”的美德,渗透与勇敢相关的名言(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名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勇敢美德。又如,在教学《爱国》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述我国古代与爱国相关的典故,如岳飞、文天祥等人物的事迹,这样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内涵深刻、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积累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融入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使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底蕴。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作诗风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教师也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将经典诵读和思想道德教育相互渗透,能引领学生在诵读积累中不断感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充分感知美、认识美,真正做到真诚善良,心境开阔,积极向上。
三、注重文化熏陶,提升文学素养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要注重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为古诗词在用词方面非常含蓄精炼,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有限,所以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晦涩难懂的词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效的活动和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并把古诗词和传统文化链接到一起,引领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进而在深入理解古诗词中充分领略到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美妙,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田园意境,使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美,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词人辛弃疾的一些经历,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对词作者和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田园生活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文化氛围,这时引导学生朗读诗词,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其中的音律与节奏。最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辛弃疾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宋词,进而深刻领会词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从古诗词的趣味点着手,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课堂,引导学生深读古诗词,并且适当开展诗词文化活动,让诗词从教材中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此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十分重要,它能让学生在学习经典古诗的过程中,提升其文学素养。经典古诗词教学不只是字词的书写、诗句的背诵,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美丽的文字走进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让他们的思想、气质、涵养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
总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它用自己博大的胸襟,承载万物。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使语文教育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和时代的价值。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将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挖掘出来,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魅力,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从而轻松做到在培养学生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真正恋上传统文化和语文之根。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