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小学教学的基础性,人们对小学教学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其中,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华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的关注。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对感情的感悟能力,正确抒发感情的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朗读教学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行诵读,长此以往不能很好的养成情感丰富的朗读,难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高效示范朗读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中朗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针对高效示范朗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14-01
1 引言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2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朗读时间被讲解占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这些讲解往往占用了学生的朗读时间。一节课下来,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则太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昙花一现。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书不读熟不开讲”。而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却是更多地把朗读的任务留在了课外,至于学生课外是否真正阅读了或是阅读的效果如何却是一无所知。这种把于先生的教诲抛在脑后的做法能在教学上有多大成就是可想而知的。
2.2 朗读目标不明确。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齐读、错读、分角色读……这样的课堂看似朗读教学的力度大,其实朗读效果未必好。如同一节课的教学不能离开教学目标一样,教师在朗读教学之前也是要先明确朗读的目标的,并且要根据目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教师对朗读目标不明确,指导学生朗读就带有盲目性,学生的朗读是没有目标的读。这样的朗读只能是事倍功半,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兴趣。
2.3 朗读指导不巧妙。不少语文老师重朗读轻指导或是指导方式单一不巧妙。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可听到诸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XX页,有感情地把第XX自然段朗读一下”之类的教学语言。这种朗读指导看似有指导其实不然,因为学生根本就搞不清楚要用什么感情或是什么语气,更不用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感情或语气了。所以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朗读起来只能是乱读一气。
2.4 只求气氛不求实效。朗读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實际上绝大多数的老师还是特别喜欢齐读的方式的。究其原因就是齐读能使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最关键的是如果齐读起来声音洪亮整齐就给老师一种教学氛围浓烈的感觉,这样就给老师一种教学效果良好的错觉。而实际上不视教学目的一律选用齐读在教学效果上是没有实效的。
3 结合学生实际,培养朗读情感
学生的思维是具有个体性的,朗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学生在朗读赏析课文时难免会掺杂自己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情感倾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课文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有些学生悟出的道理与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有所偏离。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一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客观地讲,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课文中的有些内容还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时时学语文”,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并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4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4.1评价要具有赏识和激励性 。
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激励性的语言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产生自信,获得动力。因此,教师应从为孩子发展的思想出发,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自己的学生,不时地对他们给予适当的鼓励,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朗读的信心。
4.2评价要具有指导性 。
低年级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逐步指导,朗读水平有待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得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继续练习”之类的语言泛泛而“评”,是很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教学时,教师只有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持续地提高朗读水平。
4.3评价要尊重学生个性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学生由于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能够尊重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4.4评价要掌握好尺度 。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教师要摆正心态,既不要期望过高,说学生这里没读好,那里没感情,也不要漠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一味地称赞学生,这样都极易使学生“迷失自我”,而是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又明白尚须继续努力的地方,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朗读学习中来。
5 结语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固有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实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反思教学任务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逐渐完善小学语文高效示范朗读教学策略。相信经过以后的实践,对以上提出的策略不断完善,一定能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巧燕,贺方春.试论朗读教学的情感把握[J].云梦学刊,2003(1)
[2]谢全民.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3,22(11):36-38.
[3]黄贵平.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12):12-1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14-01
1 引言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2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朗读时间被讲解占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这些讲解往往占用了学生的朗读时间。一节课下来,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则太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昙花一现。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书不读熟不开讲”。而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却是更多地把朗读的任务留在了课外,至于学生课外是否真正阅读了或是阅读的效果如何却是一无所知。这种把于先生的教诲抛在脑后的做法能在教学上有多大成就是可想而知的。
2.2 朗读目标不明确。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齐读、错读、分角色读……这样的课堂看似朗读教学的力度大,其实朗读效果未必好。如同一节课的教学不能离开教学目标一样,教师在朗读教学之前也是要先明确朗读的目标的,并且要根据目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教师对朗读目标不明确,指导学生朗读就带有盲目性,学生的朗读是没有目标的读。这样的朗读只能是事倍功半,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兴趣。
2.3 朗读指导不巧妙。不少语文老师重朗读轻指导或是指导方式单一不巧妙。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可听到诸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XX页,有感情地把第XX自然段朗读一下”之类的教学语言。这种朗读指导看似有指导其实不然,因为学生根本就搞不清楚要用什么感情或是什么语气,更不用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感情或语气了。所以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朗读起来只能是乱读一气。
2.4 只求气氛不求实效。朗读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實际上绝大多数的老师还是特别喜欢齐读的方式的。究其原因就是齐读能使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最关键的是如果齐读起来声音洪亮整齐就给老师一种教学氛围浓烈的感觉,这样就给老师一种教学效果良好的错觉。而实际上不视教学目的一律选用齐读在教学效果上是没有实效的。
3 结合学生实际,培养朗读情感
学生的思维是具有个体性的,朗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学生在朗读赏析课文时难免会掺杂自己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情感倾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课文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有些学生悟出的道理与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有所偏离。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一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客观地讲,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课文中的有些内容还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时时学语文”,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并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4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4.1评价要具有赏识和激励性 。
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激励性的语言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产生自信,获得动力。因此,教师应从为孩子发展的思想出发,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自己的学生,不时地对他们给予适当的鼓励,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朗读的信心。
4.2评价要具有指导性 。
低年级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逐步指导,朗读水平有待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得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继续练习”之类的语言泛泛而“评”,是很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教学时,教师只有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持续地提高朗读水平。
4.3评价要尊重学生个性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学生由于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能够尊重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4.4评价要掌握好尺度 。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教师要摆正心态,既不要期望过高,说学生这里没读好,那里没感情,也不要漠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一味地称赞学生,这样都极易使学生“迷失自我”,而是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又明白尚须继续努力的地方,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朗读学习中来。
5 结语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固有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实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反思教学任务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逐渐完善小学语文高效示范朗读教学策略。相信经过以后的实践,对以上提出的策略不断完善,一定能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巧燕,贺方春.试论朗读教学的情感把握[J].云梦学刊,2003(1)
[2]谢全民.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3,22(11):36-38.
[3]黄贵平.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