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也是班级管理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班级建设中实施集体主义教育是使学生在班集体学习生活中养成集体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感,进而对班级管理起到维护和促进作用。作为当代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面临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而言如何善于在集体中学习生活,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体主义教育现状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它的灵魂,那就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可使班级有一个正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产生巨大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优越的内外部环境。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增强反过来又容易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社会背景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一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日子。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从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独生子女们虽然生活在由父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组成的一个家庭小集体。但在这个集体里,孩子享受到的是一切围绕他们转的“皇帝”“公主”般待遇,所享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服务,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所有的获得都是“应该的”,产生不了“合作、付出、帮助、谅解等”团队意识,在家庭环境里他/她也经历不了集体生活。他们在较优越的环境中生活,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更多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心里很难想着他人,行动中就更难去热心助人。
2.学校背景
现在教育中听得最多的是“个性张扬”。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其个性特长,成了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点。但事有两面性,重视了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作为集体主义的“共性”就往往容易被忽略了。过分追求“个性张扬”使得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不顾及对他人利益的损害,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个人背景
沟通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正是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在班集体中学习生活中、如果不善于沟通合作、不善于人际交往的话,碰上事情一旦没处理好,又没有倾诉和发泄的对象时,往往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二、在班级建设中集体主义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1.团结互助原则
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一切教育机会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甘愿为集体增光添彩。学生一旦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团结以及团结互助的重要性,班级里也就会逐渐的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进而促进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2.区别小团体主义原则
小团体主义实质是扩大的个人主义。在小学班级建设中,因为受学生年龄、阅历的影响,小学生很容易把集体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混淆起来。因此,在班级建设中为了更好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必须强化班级管理,树立正确舆论;营造集体氛围,培养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摒弃小团体主义思想。
3.责任义务原则
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离开了集体的个人就像离开大海很快就会干涸的一滴水。在班级建设中要让学生树立班级小主人意识,班级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三、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策略
1.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和谐、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建设中,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将集体主义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如认真打扫卫生、不损坏公物、不在校园追逐打闹等,以礼貌的方式同他人交往,尊重他人,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拒绝脏话,时时做到自己心中有班级,心中有学校,为集体添砖加瓦。
2.积极开展主题班会,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此时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让他们满怀喜悦,心情激奋。他们都想努力在新的集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向他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班主任应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逐渐懂得,班级是一个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同学遇到困难应主动关心,主动帮助,慢慢增强团队意识,逐步形成集体观念。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班主任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如开设班级图书角、作文评比专栏、手抄报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激发和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集体养成良好健康的班风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以活动为契机,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各种有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增强班集体的凝集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从内心深处得到真切的奉献体验,进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最终构建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如在班级的各项比赛活动中进行赛前动员,赛后总结,让每一名学生都认识到集体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班里的任何一位同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融入到每一项集体活动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贡献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5.科学利用家庭教育,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集体。父母和作用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班主任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良好的集体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两次教育所能奏效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细致、复杂和艰苦的工作,是长期的教育和师生合力共创的结果。班主任要放远目光,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坚持把集体主义观念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班级建设中。
一、集体主义教育现状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它的灵魂,那就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可使班级有一个正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产生巨大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优越的内外部环境。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增强反过来又容易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进而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社会背景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一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日子。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从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独生子女们虽然生活在由父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组成的一个家庭小集体。但在这个集体里,孩子享受到的是一切围绕他们转的“皇帝”“公主”般待遇,所享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服务,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所有的获得都是“应该的”,产生不了“合作、付出、帮助、谅解等”团队意识,在家庭环境里他/她也经历不了集体生活。他们在较优越的环境中生活,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更多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心里很难想着他人,行动中就更难去热心助人。
2.学校背景
现在教育中听得最多的是“个性张扬”。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其个性特长,成了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点。但事有两面性,重视了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作为集体主义的“共性”就往往容易被忽略了。过分追求“个性张扬”使得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不顾及对他人利益的损害,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个人背景
沟通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正是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在班集体中学习生活中、如果不善于沟通合作、不善于人际交往的话,碰上事情一旦没处理好,又没有倾诉和发泄的对象时,往往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二、在班级建设中集体主义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1.团结互助原则
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一切教育机会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甘愿为集体增光添彩。学生一旦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团结以及团结互助的重要性,班级里也就会逐渐的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进而促进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2.区别小团体主义原则
小团体主义实质是扩大的个人主义。在小学班级建设中,因为受学生年龄、阅历的影响,小学生很容易把集体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混淆起来。因此,在班级建设中为了更好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必须强化班级管理,树立正确舆论;营造集体氛围,培养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摒弃小团体主义思想。
3.责任义务原则
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离开了集体的个人就像离开大海很快就会干涸的一滴水。在班级建设中要让学生树立班级小主人意识,班级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三、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策略
1.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和谐、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建设中,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他们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将集体主义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如认真打扫卫生、不损坏公物、不在校园追逐打闹等,以礼貌的方式同他人交往,尊重他人,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拒绝脏话,时时做到自己心中有班级,心中有学校,为集体添砖加瓦。
2.积极开展主题班会,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此时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让他们满怀喜悦,心情激奋。他们都想努力在新的集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向他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班主任应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逐渐懂得,班级是一个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同学遇到困难应主动关心,主动帮助,慢慢增强团队意识,逐步形成集体观念。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班主任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如开设班级图书角、作文评比专栏、手抄报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激发和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集体养成良好健康的班风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以活动为契机,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各种有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增强班集体的凝集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从内心深处得到真切的奉献体验,进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最终构建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如在班级的各项比赛活动中进行赛前动员,赛后总结,让每一名学生都认识到集体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班里的任何一位同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融入到每一项集体活动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贡献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5.科学利用家庭教育,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集体。父母和作用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班主任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良好的集体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两次教育所能奏效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细致、复杂和艰苦的工作,是长期的教育和师生合力共创的结果。班主任要放远目光,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坚持把集体主义观念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班级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