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有“拉祜纳”、“拉祜西”、“苦聪”等支系。全省拉祜族人口达47.5万(2010年),主要居住在滇南澜沧江流域的澜沧、孟连、双江、镇沅、勐海等地海拔1000-18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拉祜”意为火烤虎肉,历史上,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狩猎是拉祜族男子最主要的工作。而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由妇女承担,以种植稻谷和茶叶为主。茶叶是拉祜族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拉祜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关键词:拉祜族;茶;情缘
一、拉祜族和茶的起源
云南共有26个民族,全省共有30多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一个是以四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这就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各地出土的文物和洞穴遗址证明,还在旧石器时期,澜沧江两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动,这些人群就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濮人”,又因这些族群所讲语言属于孟高棉语系,史学家们为了将他们与湘、桂、黔地区的濮人相区分,于是将他们称为“永昌濮”。在商、周时期永昌濮人氐羌系民族(哈尼、拉祜、傈僳、基诺纳西等民族)从青藏高原迁往云南,部分进入了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古濮人至少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在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进行狩猎活动,捕到野兽、也禽就用火烤吃。古濮人的主食就是烤肉,天天吃那烤肉,没有一种解热去油腻、助消化的汤水伴着吃,肠胃是受不了的。古濮人在吃烤肉时一定要寻找一种能去油腻、去积热、助消化的汤水喝。在喝过的各种野花、野菜、枝叶中,发现茶汤去油腻、去腥味、助消化的效果最好。古濮人长期吃茶,十分清楚茶叶具有清热解毒、解油腻、消食等功能。当古濮人从游居到定居,开始进入刀耕火种,进入半农耕半狩猎的时代,自然要将已知的野生茶树因为家种。古濮人一定居建寨就种茶,只要有刀耕火种过的地方,附近总能找到人工栽培的特大型的古茶树。在1358年傣族进入双江定居,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双江之所以称“濮满地”,也就是濮人群居住地的意思。后来改成“勐勐”,80多年前才改称为“双江”。所以,古代定居在双江境内的这些拉祜族也就是引种古茶树的族人之一了。
二、双江拉祜族的种茶历史
双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距今约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是茶属近缘,其分布区域被北回归线平分,横跨澜沧江水系,正好与云南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相重叠,而澜沧江是双江自治县与景谷的界河,北回归线横穿双江自治县境,证明了双江属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目前,双江自治县境内已经发现多处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考证,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27万亩,海拔2200-2750m,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原生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同时境内还存有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9822.7亩,它与周边地域一起,构成了茶树起源、演化,被人类发现利用、驯化栽培的完整链条。双江是茶祖居住的地方根据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记载,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會旧石器时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时,澜沧江两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动,这些族群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濮人”。双江境内居住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土著民族是濮人的后裔,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
从有限的文献记载来看,最晚在明代,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栽种茶树,许多民族都以栽培、加工、贩卖茶叶为生。到了1925年,双江勐库茶区开始强势亮相。清末民初,曾一手创制了沱茶的大理商号“永昌祥”,制作的沱茶中,有60%的原料来自于勐库茶区。如今在勐库茶区,只要是有拉祜族人居住的寨子,就一定会有古茶树,特别是现在勐库拉祜族居住地冰岛寨子生产出来的冰岛茶是我县的名茶,也是我市乃至我国有名的品牌茶叶。这些没有被人工矮化过的古树茶,这得益于拉祜族人茶树或者说是对生命的敬畏。
三、双江拉祜族制茶方法
早期的双江拉祜族制茶一般都是非常简单,包含了采摘、炒茶、揉捻、晾干等步骤,茶汤的口味也比较单一。而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的口味需求也不断变化,拉祜族人民为了逐渐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学会了很多制茶的方法,分别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拉祜族最常用且最原始的制茶方法也就是不发酵的手工制茶方法: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翻炒,待茶叶全熟后放在簸箕或炕笆上,用双手揉捻成条,然后,将团在一起的茶叶抖散开,像撒花瓣一样均匀地撒在蔑笆上晾晒,待晒干即可饮用。茶叶摘采后直接进入炒菁步骤,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因此茶汤的色泽较绿,原汁原味。如果雨天,揉捻好的茶叶拉祜族会撒在炕笆里,然后放在火炕头上烘干。这种茶汤有种烟火味,现代人不怎么爱喝。
四、双江拉祜族的饮茶习俗
(一)拉祜族喝茶的习俗有很多,他们主要喜欢喝烤熟后煮出来的茶,以下列举我们从小常见的几种喝法:
第一种喝法:把鲜叶采下来,用树枝将茶叶一片一片穿起来,放在火塘周围烘烤,待茶叶烘干至焦黄色后放在小土罐里,倒入沸水煮5分钟左右即可倒喝。这种茶喝起来有淡淡的鲜叶清香和茶叶焦香味。这种喝法通常在山上狩猎或早出晚归的农活地理制喝,因为农忙,中午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休息。
第二种喝法:将采来的鲜叶茶叶放在用葫芦制成的瓢里面(拉祜族非常喜欢在葫芦里储藏种子或制作可以吃的东西,因为葫芦是他们的图腾),然后从火塘里夹几块火红的木炭放在茶叶上面,边放木炭边迅速翻抖,等茶叶基本烤得焦黄时,倒入滚烫的开水,再把木炭夹出来即可倒饮了。
第三种喝法:将新鲜茶叶放在石板或瓦片上炒至焦黄,放入土罐里,倒入开水煮5分钟即可饮用。
第四种喝法:将干茶放在土罐里,在火塘边抖炒,当闻到丝丝茶叶的焦香味时,倒入开水煮5分钟即可饮用。
第五种喝法:找一个大的铜罐,铜罐里放入茶叶、红糖、生姜,再注入滚烫的沸水,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倒饮。这种茶通常用在拉祜族婚宴中敬客人。
(二)拉祜族的茶礼
茶作为一种饮品,拉祜族也不例外,当有婚宴或亲朋好友聚会、祭祀活动等都离不开茶。
在婚宴中,主人专门请一个有煮茶经验的煨茶人,从婚宴开始的第一天就不间断地用火煮好茶水备用,直至婚宴结束。通常在饭后,随时给客人倒上一杯热茶解渴、解油腻。还要给新人做好红糖姜茶敬给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敬给亲朋好友,感谢帮忙和参加自家的婚宴。
另外,在祭祀活动中,比如祭拜山神、祭拜茶神、清明节上坟等都要用到茶水供奉,祈求山神、茶神、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家人健康平安。
结束语:
拉祜族是个善良而淳朴的民族,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书写着云南茶文化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尤中.云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红伟,张俊.普洱茶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3]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10.
关键词:拉祜族;茶;情缘
一、拉祜族和茶的起源
云南共有26个民族,全省共有30多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一个是以四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这就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各地出土的文物和洞穴遗址证明,还在旧石器时期,澜沧江两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动,这些人群就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濮人”,又因这些族群所讲语言属于孟高棉语系,史学家们为了将他们与湘、桂、黔地区的濮人相区分,于是将他们称为“永昌濮”。在商、周时期永昌濮人氐羌系民族(哈尼、拉祜、傈僳、基诺纳西等民族)从青藏高原迁往云南,部分进入了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古濮人至少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在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进行狩猎活动,捕到野兽、也禽就用火烤吃。古濮人的主食就是烤肉,天天吃那烤肉,没有一种解热去油腻、助消化的汤水伴着吃,肠胃是受不了的。古濮人在吃烤肉时一定要寻找一种能去油腻、去积热、助消化的汤水喝。在喝过的各种野花、野菜、枝叶中,发现茶汤去油腻、去腥味、助消化的效果最好。古濮人长期吃茶,十分清楚茶叶具有清热解毒、解油腻、消食等功能。当古濮人从游居到定居,开始进入刀耕火种,进入半农耕半狩猎的时代,自然要将已知的野生茶树因为家种。古濮人一定居建寨就种茶,只要有刀耕火种过的地方,附近总能找到人工栽培的特大型的古茶树。在1358年傣族进入双江定居,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双江之所以称“濮满地”,也就是濮人群居住地的意思。后来改成“勐勐”,80多年前才改称为“双江”。所以,古代定居在双江境内的这些拉祜族也就是引种古茶树的族人之一了。
二、双江拉祜族的种茶历史
双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距今约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是茶属近缘,其分布区域被北回归线平分,横跨澜沧江水系,正好与云南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相重叠,而澜沧江是双江自治县与景谷的界河,北回归线横穿双江自治县境,证明了双江属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目前,双江自治县境内已经发现多处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考证,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27万亩,海拔2200-2750m,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原生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同时境内还存有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9822.7亩,它与周边地域一起,构成了茶树起源、演化,被人类发现利用、驯化栽培的完整链条。双江是茶祖居住的地方根据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记载,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會旧石器时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时,澜沧江两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动,这些族群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濮人”。双江境内居住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土著民族是濮人的后裔,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
从有限的文献记载来看,最晚在明代,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栽种茶树,许多民族都以栽培、加工、贩卖茶叶为生。到了1925年,双江勐库茶区开始强势亮相。清末民初,曾一手创制了沱茶的大理商号“永昌祥”,制作的沱茶中,有60%的原料来自于勐库茶区。如今在勐库茶区,只要是有拉祜族人居住的寨子,就一定会有古茶树,特别是现在勐库拉祜族居住地冰岛寨子生产出来的冰岛茶是我县的名茶,也是我市乃至我国有名的品牌茶叶。这些没有被人工矮化过的古树茶,这得益于拉祜族人茶树或者说是对生命的敬畏。
三、双江拉祜族制茶方法
早期的双江拉祜族制茶一般都是非常简单,包含了采摘、炒茶、揉捻、晾干等步骤,茶汤的口味也比较单一。而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的口味需求也不断变化,拉祜族人民为了逐渐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学会了很多制茶的方法,分别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拉祜族最常用且最原始的制茶方法也就是不发酵的手工制茶方法: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翻炒,待茶叶全熟后放在簸箕或炕笆上,用双手揉捻成条,然后,将团在一起的茶叶抖散开,像撒花瓣一样均匀地撒在蔑笆上晾晒,待晒干即可饮用。茶叶摘采后直接进入炒菁步骤,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因此茶汤的色泽较绿,原汁原味。如果雨天,揉捻好的茶叶拉祜族会撒在炕笆里,然后放在火炕头上烘干。这种茶汤有种烟火味,现代人不怎么爱喝。
四、双江拉祜族的饮茶习俗
(一)拉祜族喝茶的习俗有很多,他们主要喜欢喝烤熟后煮出来的茶,以下列举我们从小常见的几种喝法:
第一种喝法:把鲜叶采下来,用树枝将茶叶一片一片穿起来,放在火塘周围烘烤,待茶叶烘干至焦黄色后放在小土罐里,倒入沸水煮5分钟左右即可倒喝。这种茶喝起来有淡淡的鲜叶清香和茶叶焦香味。这种喝法通常在山上狩猎或早出晚归的农活地理制喝,因为农忙,中午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休息。
第二种喝法:将采来的鲜叶茶叶放在用葫芦制成的瓢里面(拉祜族非常喜欢在葫芦里储藏种子或制作可以吃的东西,因为葫芦是他们的图腾),然后从火塘里夹几块火红的木炭放在茶叶上面,边放木炭边迅速翻抖,等茶叶基本烤得焦黄时,倒入滚烫的开水,再把木炭夹出来即可倒饮了。
第三种喝法:将新鲜茶叶放在石板或瓦片上炒至焦黄,放入土罐里,倒入开水煮5分钟即可饮用。
第四种喝法:将干茶放在土罐里,在火塘边抖炒,当闻到丝丝茶叶的焦香味时,倒入开水煮5分钟即可饮用。
第五种喝法:找一个大的铜罐,铜罐里放入茶叶、红糖、生姜,再注入滚烫的沸水,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倒饮。这种茶通常用在拉祜族婚宴中敬客人。
(二)拉祜族的茶礼
茶作为一种饮品,拉祜族也不例外,当有婚宴或亲朋好友聚会、祭祀活动等都离不开茶。
在婚宴中,主人专门请一个有煮茶经验的煨茶人,从婚宴开始的第一天就不间断地用火煮好茶水备用,直至婚宴结束。通常在饭后,随时给客人倒上一杯热茶解渴、解油腻。还要给新人做好红糖姜茶敬给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敬给亲朋好友,感谢帮忙和参加自家的婚宴。
另外,在祭祀活动中,比如祭拜山神、祭拜茶神、清明节上坟等都要用到茶水供奉,祈求山神、茶神、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家人健康平安。
结束语:
拉祜族是个善良而淳朴的民族,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书写着云南茶文化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尤中.云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红伟,张俊.普洱茶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3]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