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文化输出为目的,在旅游文化翻译中,以笔者曾翻译过的文本为研究对象,试图整理旅游景点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或者传说的外译特点及外译策略,从而更好地为提升杭州旅游外宣翻译做参考,也进一步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杭州西湖;传说故事;旅游文化;韓语外译
前言
翻译作为语言间的交流活动,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跨文化交际,特别在旅游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顺应“文化走出去”的趋势,以介绍本土名胜古迹或美食吸引国际游客为原则,更加要注重翻译的诠释,使翻译做到真正的为跨文化交流服务[1]。本文将《西湖传说故事》的韩语翻译为研究对象,将翻译策略整理并举例说明并探讨最恰当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文化下的韩语翻译
(一)杭州旅游文化文本类型
杭州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遍布杭州内外。杭州目前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2011),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2014),良渚文化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2019),其中关于西湖的名胜古迹翻译和西湖相关的传说故事翻译也是非常能唤起游客的共情。在对旅游文化文本分类时,按照Newmark[2]的文本类型划分,旅游文化文本具有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因此可以划分为呼唤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根据语言功能在某一篇文本上所起的主要作用,结合Nida的文化因素理论,可将旅游文本中相关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和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根据以上分类情况,本文选取杭州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景点,并对其旅游文化文本进行分类[3]。在本文中的研究对象《西湖传说故事》中的文本类型基本有物质文化类和宗教文化类的,本书共有15个故事,例如‘白蛇传‘,’三潭映月‘,‘白堤’,‘东坡肉’,‘宋嫂鱼’等。
(二)中国传说故事韩语翻译特点
中国和韩国由于地理位置近,历史进程上相互交错,来往甚密,受儒家影响较深,所以在传统神话或传说故事类型上有很多相似,譬如“七仙女下凡”,‘牛郎织女’等等,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大多韩语外译都是采取直译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因为文化背景的相通之处就忽略了韩国人的认知差异,切断文化的关联意义,导致翻译文本丢失了应有的文化成分。源语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所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致使他们必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源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译语读者来说却可能构成文化缺省成分[4]。而这些缺省成分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既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因素,亦是中华文化外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忽视。
二、《西湖传说故事》韩语外译策略
韩语外译的策略可以根据中韩两国文化特点及学者们常用的翻译策略来进行,其中可以借用文化的相似性来解释一些标题,译者也可以发挥译语优势,灵活变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全译、摘译、改译、提要增删、解释、增加、类比、删减、释义、改写,也可以是直译、意译,或归化、异化,或是这些翻译手段的综合,因事制宜,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译文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使外国读者和游客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以期达到传达旅游文化信息、宣传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传递文化,发展吸引游客,发展经济,尽可能传递旅游“呼唤功能”的意境美、诙谐美、简约美、形式美等审美效果[5]。
三、结语
在上一小结的翻译策略中本文还未详细给出实际例子,在今后的研究中会继续完善,希望能为旅游文化翻译提供一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琳. 河北省旅游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研究. 传播力研究,2021(2): 25.
[2]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amum Press, Ltd, 1981:12-13.
[3]龚晨枫,文化传播背景下杭州旅游文化翻译策略,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06), 615.
[4]王大来 . 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原则 [J]. 外语研究,2004 (6):68-77.
[5]秦宏莉,旅游文化翻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高校讲台,2007(35):353.
作者简介:胡洁,1985年12月,女,汉族,籍贯:浙江金华,毕业专业:韩国语教育,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在职院校:浙江树人大学。
关键词:杭州西湖;传说故事;旅游文化;韓语外译
前言
翻译作为语言间的交流活动,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跨文化交际,特别在旅游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顺应“文化走出去”的趋势,以介绍本土名胜古迹或美食吸引国际游客为原则,更加要注重翻译的诠释,使翻译做到真正的为跨文化交流服务[1]。本文将《西湖传说故事》的韩语翻译为研究对象,将翻译策略整理并举例说明并探讨最恰当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文化下的韩语翻译
(一)杭州旅游文化文本类型
杭州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遍布杭州内外。杭州目前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2011),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2014),良渚文化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2019),其中关于西湖的名胜古迹翻译和西湖相关的传说故事翻译也是非常能唤起游客的共情。在对旅游文化文本分类时,按照Newmark[2]的文本类型划分,旅游文化文本具有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因此可以划分为呼唤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根据语言功能在某一篇文本上所起的主要作用,结合Nida的文化因素理论,可将旅游文本中相关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和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根据以上分类情况,本文选取杭州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景点,并对其旅游文化文本进行分类[3]。在本文中的研究对象《西湖传说故事》中的文本类型基本有物质文化类和宗教文化类的,本书共有15个故事,例如‘白蛇传‘,’三潭映月‘,‘白堤’,‘东坡肉’,‘宋嫂鱼’等。
(二)中国传说故事韩语翻译特点
中国和韩国由于地理位置近,历史进程上相互交错,来往甚密,受儒家影响较深,所以在传统神话或传说故事类型上有很多相似,譬如“七仙女下凡”,‘牛郎织女’等等,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大多韩语外译都是采取直译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因为文化背景的相通之处就忽略了韩国人的认知差异,切断文化的关联意义,导致翻译文本丢失了应有的文化成分。源语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所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致使他们必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源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译语读者来说却可能构成文化缺省成分[4]。而这些缺省成分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既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因素,亦是中华文化外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忽视。
二、《西湖传说故事》韩语外译策略
韩语外译的策略可以根据中韩两国文化特点及学者们常用的翻译策略来进行,其中可以借用文化的相似性来解释一些标题,译者也可以发挥译语优势,灵活变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全译、摘译、改译、提要增删、解释、增加、类比、删减、释义、改写,也可以是直译、意译,或归化、异化,或是这些翻译手段的综合,因事制宜,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译文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使外国读者和游客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以期达到传达旅游文化信息、宣传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传递文化,发展吸引游客,发展经济,尽可能传递旅游“呼唤功能”的意境美、诙谐美、简约美、形式美等审美效果[5]。
三、结语
在上一小结的翻译策略中本文还未详细给出实际例子,在今后的研究中会继续完善,希望能为旅游文化翻译提供一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琳. 河北省旅游文化资源的韩语外译研究. 传播力研究,2021(2): 25.
[2]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amum Press, Ltd, 1981:12-13.
[3]龚晨枫,文化传播背景下杭州旅游文化翻译策略,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06), 615.
[4]王大来 . 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原则 [J]. 外语研究,2004 (6):68-77.
[5]秦宏莉,旅游文化翻译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高校讲台,2007(35):353.
作者简介:胡洁,1985年12月,女,汉族,籍贯:浙江金华,毕业专业:韩国语教育,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在职院校: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