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当下舞台美术的文化创作最缺乏什么内涵,观众最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舞台美术盛宴,探讨当下舞台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汇,立足剧目倡导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同时我们舞台美术要紧贴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尽可能传递时代的正能量。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强烈自豪感,多角度地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舞台美术这一桥梁使人民群众加深对文化的精神感悟,满足对时代精神文明的需求。
关键词:舞台美术;传统文化;融汇;正能量;当下
引言:舞台美术是戏剧艺术诸要素中担负着向观众表达和传述静态造型美的“物象”。所有的舞台软硬装置、道具、绘景、照明、服装、化装等在相互的配合中发挥作用,创造出综合的艺术效果。当下舞台美术是现代科技与综合艺术的自由组合与体现。当下舞台美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滋养,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一直以来活在人民的实践之中,被人民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并伴随时代不断改进。在戏剧综合艺术舞台美术中传统文化可谓是举足轻重。
一、舞台美术为观众传递内在的情感
舞台美术对演出效果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能向观众传递内在情致、内在意蕴作为最高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舞台美术的作用,达到以艺术形象感染观众的目的。视觉形象一旦和观众的情绪、联想融会在一起,就会形成气氛。舞台上的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一旦和舞台气氛相感应,气氛就成为演员与观众共同享有的精神因素和艺术信息的载体。
二、文化传递与精神回归
我们不得不承认,上百年来,我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不屑培养真、善、美,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栅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跟前者是多大的反差啊!传统文化营养丰富,当代核心价值也仍然需要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再另起炉灶。我们一方面要挖掘、继承、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的特性和需求。
三、舞台艺术中呈现的科技与文化融汇
当下舞台美术与传统文化融汇,可以大大加强整个演出剧目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是舞台美术视觉效果成功的关键。在舞台美术风格特色推动创新,应充分利用科技和传统文化概念设计的优点,美化元素。为舞台表演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力当下舞台美术把更多的艺术创作“搬”上舞台,让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当下舞台美术视觉触发的思考
站在观众的视角回顾我们国家近十年的舞台美术创作,创作者的思路打开了,艺术创作开始具有了国际水准;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的戏剧舞台面貌,3D、多媒体等的介入,增强了舞台的现代感。舞台美术的观赏性、审美性提高了。但同時我们也要尊重文化,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舞美创作出现了技术至上、盲目高投入、人才缺乏、文化积淀空洞等问题。高科技时代舞台美术对文化情感归属的传承,发展引人关注。
(一)舞美创新需谨慎表现手段
舞台美术的变化,反映的是文化,是社会审美的变化。一方面受到社会审美的影响,一方面也有着深远的社会效应。信息爆炸的时代,节目制作拼命加大信息量,结果海量信息反而掩盖了内在。大屏幕从舞台走向社会,遍布城市商业区,简直成了“屏污染”。科技手段的介入为传统的舞台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戏曲舞台上,高科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是艺术创造中的工具、手段,而且要用得到位,用在刀口上,要注意“度”的问题。与戏曲舞台的表现语言相抵牾的,如转台、LED等,要格外慎用。当下舞台美术为戏曲的现代化,只能铺砖添瓦。只是参与,不是替代,更不是标示戏曲现代化的惟一标尺。我认为,继承比创新更重要。戏曲舞美创作的基础还是要尊重艺术规律,先把传统的东西继承好、吸收好、领悟好,然后才寻求革新之道。
(二)舞美创作应在演出主体中找到平衡点
关于舞美设计,一个成功的舞美艺术家不应淹没在新技术的追逐、各种手段的尝试中,而是多思考适合文本内涵,与表演、人物塑造相融合的表现方式,努力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如舞美设计薛殿杰就将布莱希特的美学观念在舞台上实践,融本民族文化风格和布莱希特艺术风格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北京人艺的写实化舞台布景也是一种风格。近几年复排的《天下第一楼》《骆驼祥子》《龙须沟》等剧,写实化的舞台景观依然具有生命力,深受观众喜爱。写实布景、风格非但没有过时,还可以呈现出写意、诗化的意境,传递美的意蕴。
(三)舞美创作更需要关注剧本的文化内涵
一台好的舞美,应该是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反映剧本主题、导演要求、艺术家想表现的主要内容。每个细节都要紧扣主题,舞台一步步变化、一层层烘托出晚会或剧目的主题,这才是好的设计。核心视觉要素必须与演出的主体诉求要吻合,要靠创意加技术吸引观众,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其实舞美比导演更难做。舞美不是简单的布景,而是对具体节目表现手段的深化,把节目内涵实景化,立刻让人耳目一新。最好的设计,是恰到好处。
结论
“中国社会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生活习惯、审美情趣、阅读方式等等的改变。随着这样的改变,艺术欣赏方式也在传统欣赏习惯的基础上渐渐发生了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人民的素质,或是说社会的精神文明的缺陷更加的突出,快餐文化的冲击使我们的行为显得烦躁不堪,骨子里的文化流失,是不容轻视的。
参考文献:
[1]沈尧定著.舞台美术设计实践与技巧[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2]胡妙胜著.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3]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史美术卷[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4]陈颗著.我的艺术舞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5]吴光耀编译.西方演剧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6]苏国荣著.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7][日本]大智浩佑口七朗著张福昌译.《设计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罗文筠著.中国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大垒(1986.3),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从事舞台美术,影视美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灯光,绘画,雕塑,艺术教育等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舞台美术;传统文化;融汇;正能量;当下
引言:舞台美术是戏剧艺术诸要素中担负着向观众表达和传述静态造型美的“物象”。所有的舞台软硬装置、道具、绘景、照明、服装、化装等在相互的配合中发挥作用,创造出综合的艺术效果。当下舞台美术是现代科技与综合艺术的自由组合与体现。当下舞台美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滋养,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一直以来活在人民的实践之中,被人民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并伴随时代不断改进。在戏剧综合艺术舞台美术中传统文化可谓是举足轻重。
一、舞台美术为观众传递内在的情感
舞台美术对演出效果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能向观众传递内在情致、内在意蕴作为最高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舞台美术的作用,达到以艺术形象感染观众的目的。视觉形象一旦和观众的情绪、联想融会在一起,就会形成气氛。舞台上的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一旦和舞台气氛相感应,气氛就成为演员与观众共同享有的精神因素和艺术信息的载体。
二、文化传递与精神回归
我们不得不承认,上百年来,我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不屑培养真、善、美,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栅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跟前者是多大的反差啊!传统文化营养丰富,当代核心价值也仍然需要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再另起炉灶。我们一方面要挖掘、继承、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的特性和需求。
三、舞台艺术中呈现的科技与文化融汇
当下舞台美术与传统文化融汇,可以大大加强整个演出剧目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是舞台美术视觉效果成功的关键。在舞台美术风格特色推动创新,应充分利用科技和传统文化概念设计的优点,美化元素。为舞台表演提供更丰富的表现力当下舞台美术把更多的艺术创作“搬”上舞台,让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当下舞台美术视觉触发的思考
站在观众的视角回顾我们国家近十年的舞台美术创作,创作者的思路打开了,艺术创作开始具有了国际水准;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的戏剧舞台面貌,3D、多媒体等的介入,增强了舞台的现代感。舞台美术的观赏性、审美性提高了。但同時我们也要尊重文化,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舞美创作出现了技术至上、盲目高投入、人才缺乏、文化积淀空洞等问题。高科技时代舞台美术对文化情感归属的传承,发展引人关注。
(一)舞美创新需谨慎表现手段
舞台美术的变化,反映的是文化,是社会审美的变化。一方面受到社会审美的影响,一方面也有着深远的社会效应。信息爆炸的时代,节目制作拼命加大信息量,结果海量信息反而掩盖了内在。大屏幕从舞台走向社会,遍布城市商业区,简直成了“屏污染”。科技手段的介入为传统的舞台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然而,在戏曲舞台上,高科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是艺术创造中的工具、手段,而且要用得到位,用在刀口上,要注意“度”的问题。与戏曲舞台的表现语言相抵牾的,如转台、LED等,要格外慎用。当下舞台美术为戏曲的现代化,只能铺砖添瓦。只是参与,不是替代,更不是标示戏曲现代化的惟一标尺。我认为,继承比创新更重要。戏曲舞美创作的基础还是要尊重艺术规律,先把传统的东西继承好、吸收好、领悟好,然后才寻求革新之道。
(二)舞美创作应在演出主体中找到平衡点
关于舞美设计,一个成功的舞美艺术家不应淹没在新技术的追逐、各种手段的尝试中,而是多思考适合文本内涵,与表演、人物塑造相融合的表现方式,努力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如舞美设计薛殿杰就将布莱希特的美学观念在舞台上实践,融本民族文化风格和布莱希特艺术风格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北京人艺的写实化舞台布景也是一种风格。近几年复排的《天下第一楼》《骆驼祥子》《龙须沟》等剧,写实化的舞台景观依然具有生命力,深受观众喜爱。写实布景、风格非但没有过时,还可以呈现出写意、诗化的意境,传递美的意蕴。
(三)舞美创作更需要关注剧本的文化内涵
一台好的舞美,应该是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反映剧本主题、导演要求、艺术家想表现的主要内容。每个细节都要紧扣主题,舞台一步步变化、一层层烘托出晚会或剧目的主题,这才是好的设计。核心视觉要素必须与演出的主体诉求要吻合,要靠创意加技术吸引观众,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其实舞美比导演更难做。舞美不是简单的布景,而是对具体节目表现手段的深化,把节目内涵实景化,立刻让人耳目一新。最好的设计,是恰到好处。
结论
“中国社会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生活习惯、审美情趣、阅读方式等等的改变。随着这样的改变,艺术欣赏方式也在传统欣赏习惯的基础上渐渐发生了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人民的素质,或是说社会的精神文明的缺陷更加的突出,快餐文化的冲击使我们的行为显得烦躁不堪,骨子里的文化流失,是不容轻视的。
参考文献:
[1]沈尧定著.舞台美术设计实践与技巧[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2]胡妙胜著.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3]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史美术卷[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4]陈颗著.我的艺术舞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5]吴光耀编译.西方演剧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6]苏国荣著.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7][日本]大智浩佑口七朗著张福昌译.《设计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罗文筠著.中国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大垒(1986.3),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从事舞台美术,影视美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灯光,绘画,雕塑,艺术教育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