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教无类”的意义,是降低学校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知识的甘露滋润。为了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孔子的举措是扩招,即扩大招生规模,以给学子们更多的机会。
可以说,孔子是扩招的首创者。不过,孔子的扩招,却与如今的扩招多有不同。
孔子扩招,年龄不限。曾参来了,曾参的父亲曾点也来,父子同學,景观不错。
孔子扩招,出身不限。比周公还富有的冉求来了,身为城镇贫民的颜回来了。
孔子扩招,特长不限。德行见长的闵子骞、冉伯牛来了,辞令见长的宰我、子贡来了,办理政事见长的冉有、季路来了。
孔子扩招,学费当然还是得交。学费多少?孔子定的标准是 “十束干肉”。这个价格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亦可以交得起,看来是个平民可以接受的价格。若是连这也付不起怎么办?在孔子这里似也可勤工俭学,樊迟就是个例子。樊迟喜欢问孔子种庄稼、种蔬菜之类的问题,看来这个学生,很可能是来自基层,所以特别关心这些实际的学问和技能。而孔子出门,樊迟赶车,做孔子的司机不会老是无偿吧,是不是以工代费?
孔子是名人是名师,传授的是正宗国学,报名的学生前拥后挤。这是抬高学费好机会呀,但孔子从不敛财,坚守他的扩招理念,认为“不得其道得之,不处也”。
扩招后,孔子的工作量相当大。不过他从未感到手足无措,反而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他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注重学生的理想、抱负、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既时时与学生有一对一的思想交流、学术探讨,还常常与学生一起沐浴春光,结伴旅行,而教育质量,也辉煌无比,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贤人达标率很高。
孔子靠的什么?靠的是“有教无类”理念,靠的是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一个叫陈亢的学生曾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他老爸是否给他开小灶吃偏饭。孔鲤说:“哪有啊,有一次,他在院子站着,看见我后,问我‘学《诗》乎’?我说没有,他告诉我说‘不学《诗》,无以言’;另一次,他问我‘学礼乎’?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无以立’。”由此,陈亢坚定地对同学们说:“孔老师对儿子,与对咱大伙一样,也没特别的照顾。”
孔子“有教无类”爱学生,当然学生也就爱孔子。正因有这扩招后仍融洽无比的师生关系,所以,虽然孔子“述而不作”,但其学问和言行,却由弟子记录了下来,成了后人的宝贵财富。
可以说,孔子是扩招的首创者。不过,孔子的扩招,却与如今的扩招多有不同。
孔子扩招,年龄不限。曾参来了,曾参的父亲曾点也来,父子同學,景观不错。
孔子扩招,出身不限。比周公还富有的冉求来了,身为城镇贫民的颜回来了。
孔子扩招,特长不限。德行见长的闵子骞、冉伯牛来了,辞令见长的宰我、子贡来了,办理政事见长的冉有、季路来了。
孔子扩招,学费当然还是得交。学费多少?孔子定的标准是 “十束干肉”。这个价格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亦可以交得起,看来是个平民可以接受的价格。若是连这也付不起怎么办?在孔子这里似也可勤工俭学,樊迟就是个例子。樊迟喜欢问孔子种庄稼、种蔬菜之类的问题,看来这个学生,很可能是来自基层,所以特别关心这些实际的学问和技能。而孔子出门,樊迟赶车,做孔子的司机不会老是无偿吧,是不是以工代费?
孔子是名人是名师,传授的是正宗国学,报名的学生前拥后挤。这是抬高学费好机会呀,但孔子从不敛财,坚守他的扩招理念,认为“不得其道得之,不处也”。
扩招后,孔子的工作量相当大。不过他从未感到手足无措,反而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他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注重学生的理想、抱负、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既时时与学生有一对一的思想交流、学术探讨,还常常与学生一起沐浴春光,结伴旅行,而教育质量,也辉煌无比,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贤人达标率很高。
孔子靠的什么?靠的是“有教无类”理念,靠的是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一个叫陈亢的学生曾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他老爸是否给他开小灶吃偏饭。孔鲤说:“哪有啊,有一次,他在院子站着,看见我后,问我‘学《诗》乎’?我说没有,他告诉我说‘不学《诗》,无以言’;另一次,他问我‘学礼乎’?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无以立’。”由此,陈亢坚定地对同学们说:“孔老师对儿子,与对咱大伙一样,也没特别的照顾。”
孔子“有教无类”爱学生,当然学生也就爱孔子。正因有这扩招后仍融洽无比的师生关系,所以,虽然孔子“述而不作”,但其学问和言行,却由弟子记录了下来,成了后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