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反思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通过对达到某种学习目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反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粗浅的认识,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反思中得以提高,并成为一种习惯。
一、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策略和反思
1、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学习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学习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2、在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让学生逐步学会及时整理数学知识,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使之系统化。
3、在题目做错之后学会思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
二、注重解题的反思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解数学题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清、概念不清、忽视条件、套用相近知识、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解题后,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
可是现在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任务,解完题目就万事大吉。我们的学生仅仅归结为马虎、粗心大意。但学生在解题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是由于不懂或不会造成的错误暂且不论,还有大量的错误是在学生自认为懂了、会了的情况下产生的。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懊惱。其实如果把产生这一类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粗心"是不妥当的。以上这些错误,都不是"疏忽"引起的,而是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法则并没有牢固地掌握。但只要学生自己解题后能认真进行反思,是不难发现并及时予以纠正的。可惜不少同学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解完了事,不加探索回顾,任其漏洞百出。这种错误思想和做法,影响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习惯
1、坚持书写数学日记,展示自己的数学情怀。的确,数学不如有的学科那样有趣,它本身的"枯燥与无味"常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这种隔膜感,必须寻找让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数学日记是学生自己的一块"自留地",它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之外,散发浓浓人情味,飘悠着奇妙的幻想,褒满了丰富的学科情结。让本来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数学视野,抒发自己的感受,体会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那不是最美的吗?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
2、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痕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记录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适时回顾自己的成长情况。如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努力?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互评。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通过对学生学习反思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粗浅的认识,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反思中得以提高,并成为一种习惯。
一、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策略和反思
1、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学习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抓住学习的契机,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2、在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让学生逐步学会及时整理数学知识,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使之系统化。
3、在题目做错之后学会思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分析能力。
二、注重解题的反思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解数学题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清、概念不清、忽视条件、套用相近知识、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解题后,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
可是现在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任务,解完题目就万事大吉。我们的学生仅仅归结为马虎、粗心大意。但学生在解题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是由于不懂或不会造成的错误暂且不论,还有大量的错误是在学生自认为懂了、会了的情况下产生的。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懊惱。其实如果把产生这一类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粗心"是不妥当的。以上这些错误,都不是"疏忽"引起的,而是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法则并没有牢固地掌握。但只要学生自己解题后能认真进行反思,是不难发现并及时予以纠正的。可惜不少同学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解完了事,不加探索回顾,任其漏洞百出。这种错误思想和做法,影响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习惯
1、坚持书写数学日记,展示自己的数学情怀。的确,数学不如有的学科那样有趣,它本身的"枯燥与无味"常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这种隔膜感,必须寻找让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数学日记是学生自己的一块"自留地",它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之外,散发浓浓人情味,飘悠着奇妙的幻想,褒满了丰富的学科情结。让本来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数学视野,抒发自己的感受,体会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那不是最美的吗?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
2、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痕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记录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适时回顾自己的成长情况。如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努力?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互评。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通过对学生学习反思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