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领域中的重要定律,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也是历年来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扎实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内涵及其原理,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表达,了解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能够使我们高中生深刻感受到物理课程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价值,有利于丰富自身的物理知识体系,并逐渐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的过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的物理学习与深入探究奠定有利基础。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定律 原理 生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90-01
  电磁感应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多次电磁感应实验后发现的,并得出结论:当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那么就会有电流在闭合回路内产生,这样正好可以抵消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而回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就是感应电流。这就是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所熟悉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的出现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气的新时代。因此,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深入探究电磁感应定律,有利于扎实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对于提升物理成绩和学习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的物理现象。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根本原因。因为,当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必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为闭合的,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在此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只与线圈匝数n和磁通量的变化有关,而磁通量的变化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磁场强度不变,垂直于磁场回路面
  积发生改变,此时, ;其二是垂直于磁场回路的面积
  发生不变,而磁场的强度不发生任何变化。此时, 。
  2.电磁感应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电磁感应定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水能、热能、核能等多种形式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依靠电磁感应定律,构造能够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磁场与交变电流,实现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发电机在工作时首先给转子通入电流,让转子产生磁场,这样带动定子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进而在感应线圈内形成方向、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图1 发电机工作原理 图2 变压器工作原理
  (2)电磁感应定律在变压器中的应用。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多为220v的交流电压,但由于各个区域和生产生活设备对电压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戶需求,需要运用变压器对电压进行调整,这就需要运用到电磁感应定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交流电源和电流通过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后,在铁芯中产生交流磁通,同时,在铁芯的引导下经过次级线圈L2,产生感
  应电动势: 。
  假设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不存在任何耗损,则有:
  ,
  变压器的两端参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
  从计算结果可知,初级L1线圈与次级线圈L2的感应电动势比值与线圈的匝数成正比,利用电磁感应的变压原理可以实现交流电压的调高和调低。
  (3)电磁感应定律在手机无线充电技术中的应用。在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但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手机的耗电与充电问题就成为人们在购买手机时首要关心的问题。
  (4)电磁感应定律在电磁炉中的应用。电磁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也运用了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的内部安装了大量导线圈,交流电接通后,会通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接着再转化为高频交流电,这样交流电通过线圈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当烹饪器具放置在电磁炉上,交变磁场穿过烹饪器具,进而在器具内产生电磁感应电流,但由于器具的内阻比较高,以至于大部分感应电流产生热效应,从而完成物的烹煮过程,这就是电磁炉的动作原理。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感应电动势成正比,这样,通过控制电磁炉内部的电流,实现对磁场强度的控制,这样就使得感应电流随之变大变小,最终实现对电磁炉温度的控制。
  高中物理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为人类开拓电气化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高中生应该深入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及其计算方法,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付仕达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01):142.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它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作为历史教师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高中历史 兴趣培养 核心素养 授课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83-
期刊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任务,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教育性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借助教学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性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科价值和内容研究兴趣的提高。  教育性评价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
期刊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写作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考察形式之一,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高中教学中,一般的语文写作都需要800字以上,大概需要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鉴于教学内容较多,高中生学习任务紧,教师不可能长时间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大作文写作。为此,微写作模式逐渐成为众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以200-300字的篇幅来浓缩一篇文章的精华,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也提
期刊
生物学科素养的構建,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从更高、更全局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眼、动脑、动耳、动手、动口”的机会,将多感官参与融入以"素养"为目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关注学生学科能力体现,切实提升生物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
期刊
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历史教师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开放的历史课堂;深入发掘研究教学文本,加强学生的实践。  高中历史 人文素养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89-01  1.人文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中考对于他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高中,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考复习中,如何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中考历史备考的高效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 中考备考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78-02  在中考复习中,很多
期刊
当前,我国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小培养。而对一个学生最好的塑造方式就是通过阅读使他们明白更多道理,在书中得到的知识会使得孩子受益匪浅。因此,小学课内外阅读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视的一个重点问题。只有在少年时期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对于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进行解决,更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度过难关。  语文教学 课内外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期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也会提高考试成绩。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是很多学生眼里较难掌握的科目,尤其是高中物理,它决定着一个学生是否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这更加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注意。而本文就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提分技巧这个问题作出讨论。  物理 学习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
期刊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运用微课教育优势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 微课资源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87-01  微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优化
期刊
探究式教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等,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主动探索 实例引入 应变和引导 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