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欧,于希腊无益

来源 :博鳌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妖怪”已经钻出了魔瓶——欧洲正再次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ECB)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另一场争论也再度浮出水面:退欧对希腊是否有益,是否会蔓延到其他欧元区国家?当然,重要的问题在于,希腊金融体系如何经受住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退出欧元区;希腊还要多久才能重新被金融市场所接纳;考虑到希腊的利息负担已经相对较低,债务重组的好处能有多大?缺少外部帮助对希腊将是雪上加霜。从希腊的角度看,上述明确指向退欧不是明智之选。
  但我不打算在此附和这些说法,而是想着重讨论另一种观点:即希腊需要退出欧元区,才能进行货币贬值和重新获得竞争力,使经济重拾增长。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Ifo Institute)的汉斯-韦尔纳·辛恩(Hans-Werner Sinn)教授近来又大力宣扬这一观点。
  货币贬值并非重获竞争力的途径
  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经常账户自2007年以来均发生了巨大调整,从高额赤字转为接近平衡或盈余。然而调整的组成却有很大不同(见右图)。在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调整最大的组成部分来自出口增加。因此这三个国家都成功转变了生产结构,显著提高了出口。这是可取的、健康的调整方式,也显示出推动三国外部调整的主因并非需求收缩。在意大利,出口增加也高于进口减少。


  希腊则是外部调整中的一个异类。它的调整几乎完全来自进口收缩,出口只在最近才有所增长。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阻碍了希腊的出口?希腊与其他欧元区国家调整情况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高工资或货币没有实际贬值吗?下图显示了私人部门以欧元计量的工资水平。可以看到,希腊的时薪已大幅下降,实际上是欧元区除了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图中未包括)以外最低的。这与其他三个接受纾困计划的国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形成对比,这三国尽管采取调整措施,但私人部门的时薪反而有所上升。
  出口变动与私人部门工资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显示,希腊是个异类。尽管2007至2014年名义工资增长大幅下降,希腊的出口仍然疲弱,没有像在其他国家观察到的那样出现起色。如下散点图进一步显示出希腊的明显异常,立陶宛和斯洛伐克也一样。
  货币贬值的好处将小于预期


  我的总体结论是,货币迅速贬值给希腊经济带来的好处将远小于预期。希腊出口疲弱的主因可能是:产品市场僵化,政治体制阻碍实际变革、保障极少数人的利益,缺乏如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的佩拉基蒂斯(Pelagidis)谈到过的出色领导人,等等。从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ECB)这“三驾马车”能够帮助希腊改革这一点来说,希腊退出欧元区甚至会适得其反。
  这并不是说当前的债务趋势和债务水平是可持续的。但可能有必要进一步减轻希腊债务负担,尤其是如果通胀继续低迷、经济增长低于“三驾马车”预期的话。公共部门债权人之前实施过多次此类债务减免措施,就未来而言,减轻希腊债务负担而不造成欧元区债权人损失的进一步措施仍然可行。实际上,可以将平均债务期限在当前30年的基础上延长。欧洲贷款的利率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这些措施都不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供希腊现在开支,但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让希腊债务负担更加可以为继。
  希腊退欧的金融和经济冲击
  希腊退出欧元区会造成大范围金融和经济动荡,对其国内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冲击,引发银行挤兑和资本外逃。希腊将不得不实施资本管制,之后又不可能轻易取消,塞浦路斯就是先例。希腊新发行的货币将出现汇率崩盘,导致高通胀,同时迫使背负大笔外币债务的银行和企业破产。而且,希腊将在一段时间内被隔绝在资本市场之外,希腊企业和社会的借款成本将飙升,进一步助推又一轮衰退蔓延。
  与2012年相比,金融危机蔓延到其他欧元区国家的风险较小,因为欧洲央行目前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而且金融系统更加健康,欧元区新的治理结构也已经形成。而退欧之后,希腊新货币极可能大幅贬值,以及随后希腊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潜在违约,除了给欧元区公共部门造成损失之外,还将危及整个欧元区私人部门对希腊的债权索偿。同时,也不能低估欧元不可逆转性受到的长期政治影响,希腊退欧将意味着,欧元区未能建立起必要工具,保证最脆弱成员的存活。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是,在僵化的经济条件下,出口不会因工资成本变动而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希腊退出欧元区不太可能对经济有很大帮助。希腊和其他欧元区国家达成一项避免希腊违约和退欧的全面协议,显然才符合双方的利益。

其他文献
大学在创造、解读并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早已作为教学与研究功能的组成部分确立下来 ;而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概念的出现,让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期待:大学能够、也应该在创新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的出现,也推动了人们这种思维的转变。国家创新体系推助了以下观念:即创新是在由一系列交叉互动的机构所组成的体系内培育出来的。  较为传统的观点是,大学通过培养具备技能的毕业生和专业人才这些人力资本和提供科
期刊
“一带一路”计划是中国希望看到的图景,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倡议并管理的共同市场。其将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一起,创设出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和特别经济区(SEZ)网络,核心是连接中国、东南亚和印度洋北部的港口,以及陆地上贯穿中亚和欧洲大陆的地区。  这一倡议并非一国将自身意志强加于别国,而是一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发展中国家,基于共性和共同发展经济的目标而作出的选择;这一倡议旨在建立新
期刊
到2050年,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劳动人口将是现在的两倍,达到12.5亿。到2035年,非洲进入15-64岁劳动年龄段的人数将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如果世界想要避免社会、经济和生态崩溃,就必须为未来十年加入劳动大军的1亿非洲劳动者提供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非洲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与中国和印度二十年前的情况相似:如何创造经济增长来吸纳急剧增加的劳动力。此外,非洲15岁以下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大约60
期刊
中国刚刚步入新的一年:羊年。恰巧我也属羊。与荷兰的华人社区交流中,我得知中国有个成语:三阳(羊)开泰。在我即将访问中国并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之际,这真是吉言吉语。我们共同展望未来时,有充分的理由感到乐观。  尽管中国和欧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就在几十年前,双方的经济联系还十分有限。1975年中欧建交之后,情况迅速产生了变化。如今,欧盟(EU)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双边商品贸易额达到近4
期刊
如今人们已普遍认同,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东移。按美元衡量,在从20世纪最后25年至本世纪的十几年里,“西方”国家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下降逾10%。在经过购买力差异调整后,按照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贡献则提高了很多。总体而言,新兴市场国家(大多来自东方)占全球GDP的份额在2008年突破了50%大关。目前占到全球GDP的58%。  近年来,上述经济重心东移的迹象似乎不断强化,迪拜机场超越
期刊
一些东亚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储备,有助于这些经济体在面临市场压力和相对经济规模迅速变化的时期,维持宏观经济和汇率的稳定。通常而言,这是防范外部冲击给出口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一种策略。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旨在限制外汇储备以避免汇率操纵的规则。但迄今为止尚未拿出切实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而且,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在多边基础上就此类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应对
期刊
在过去十年里,拉美经济发展迅速(见图1),年均增长率为5%,而2014年仅为1.3%,是2002年以来增速最缓的一年。在最近一期的《区域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该区域在2015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低于1%,且中期前景也不容乐观。拉丁美洲到底怎么了?为何增长率急剧下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即使在情况最好的中期前景预测中,其增长率也不容乐观?对于拉美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地区来说,这些难题并没有明确
期刊
著名国际政治家李光耀与世长辞,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等多位全球政要扼腕叹息,对其历史贡献赞誉有加。二战后,亚洲和平崛起,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增强,李光耀无疑是在其中起到重要斡旋作用的政治人物。其影响力包括帮助西方正确理解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战略。而他在新加坡国内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极为卓越、影响深远的成绩,世人对此的认识或许还不充分。李光耀率先采取融合兼收、虑及长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期刊
亚洲经济发展及经济一体化  亚洲过去五十年的经济崛起是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增长故事之一。 1950年,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仅占全球GDP的15%。至2000年,这一比例已经翻了一番,达到30%。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30年,全球GDP的40%将由中国、印度和东盟经济体一起完成,他们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实力将会超过美国与欧洲 1。  亚洲经济增长的
期刊
跨国公司税赋分配问题凸显  对于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运营的企业,其缴纳的税收该如何分配?这是国际税收政策的核心关切问题。换句话说,国际税收政策是企业税收政策的附属功能,因为它会对跨国公司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为企业各类收入与支出确定其地理“来源”,并就哪些司法辖区享有主要征税权或次级征税权达成一致意见。  最古老的“现代”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各“东印度公司”除外)。然而,征税权的分配问题直到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