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回家好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林 明 整理:张笑溪
  我老婆现在成了她朋友们羡慕的对象:老公对她百般疼爱,一有空就携妻挈子外出旅游、运动,甚至还会带她去听昏昏欲睡的音乐会和看不懂的话剧……女人们说,从我们身上看到了外国电影才有的结婚多年仍然恩爱如初,看到了什么叫始终如一。当老婆给我讲述这些的时候,她的表情是满足的、骄傲的、自信的。
  谁也不知道,我们也曾有过淡漠的几年,一度差点离婚。
  我今年32岁,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一样,受社会风气和内心某个角落欲望的影响,结婚两年时,我出轨了。现在回头分析当时的心理,我还是能够原谅和理解当时的自己。对那些仍然视婚外感情为时髦游戏的人,我也不会认为他们人品有什么问题,社会已经很宽容了,我也不会那么“卫道士”。但我不会再那样,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一生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我的家庭、我的爱人,我不希望他们难过。
  在我出轨的那段时间,我也会抱怨妻子这不好那不好,以这个为借口在婚姻外寻找刺激,甚至想过离婚。我换过两任情人,有时候觉得挺没意思,累,良心发现的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她们的,什么也给不了。
  恰在那时我接待了一个客户,一个憨厚的美国大叔。他到中国公干,顺便带着妻子旅游。我陪了他们三天,三天中,他俩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彼此爱恋、倾慕让我惊骇。我们都以为外国人很开放,他们的家庭很混乱,事实上根本不是。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告诉我,他们一直这样,因为他们都相信爱情,尤其相信婚姻是爱情的港湾,有了婚姻,爱情才更加稳定……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游戏人生并不是不在乎爱情,恰恰是因为渴望爱情。但我根本没有理解爱情,没有学会对待爱情。
  那段时间想得挺多。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与其这样抱怨、不作为,不如好好和妻子沟通,好好经营我的婚姻。毕竟,那些所谓的激情都是短暂的,即使离婚和让我有激情的女人重新组织家庭仍然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既然我想要的是高质量的爱情、婚姻,那我为什么不把花在外边的功夫用在爱人身上?与其为欲望滥情,不如正正经经营造一份爱情,这才对得起我短暂的人生。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再回家看到妻子时,我不再觉得不顺眼了:她的唠叨,我理解成关心;她的不加修饰,可能是因为太忙;她渐渐发福,最美的年月都给了我啊……我突然很心疼这个女人。爱上她的当初,我是那样真诚坚定地想要一辈子照顾她…
  我开始改变自己,慢慢断了和情人的联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家里。我带孩子玩耍;和妻子讨论她的工作甚至是最近看的书: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出去度假,看着孩子欢快的身影和妻子容光焕发的脸,我的心异常平静踏实:这就是我要的幸福。当我把家庭生活看得很重之后,突然发现,周围很多人都这样,追求家庭幸福成了最时尚、跟国际接轨的事。呵呵,原来最传统的就是最时尚的,无意中我赶了个潮流。
  在我做出改变后,妻子也悄无声息地变了,虽然不可阻挡地长了细纹,但更有内涵了,更体贴我了。在结婚七八年后,在感情走私过后,我——比以前更爱老婆。虽然她并不知道我的心曾游移过,但我自己知道:这才是回家了。
  
  “回归”新闻
  
  老公回家打官司:以经济为基础缔结的非婚姻关系极易为钱而崩溃。2002年,中国首例夫妻联手告“二奶”案在广西玉林审结,花心了三年的丈夫与情人翻脸后欲取回“赠与”后者的房屋一套。遭拒后,丈夫“回归家庭”、与妻子联手对外,但官司败诉。因经济而回归家庭,并不能算真正的“回归家庭”。
  全职爸爸出现:男性回归家庭潮中,“全职爸爸”悄然出现。由爸爸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的家庭在京沪两地越来越多了,已占到有婴儿家庭总数的2%~3%。男性退守家庭的理由有五:自己工作不好,妻子能养家;事业有成,暂时无经济之忧;帮助妻子全力度过“35岁职业关”;夫妻性格相反,丈夫更适合主内;soho一族,能在家办公。
  “家庭潮人”:“家庭”与“潮人”两个概念合并成的一个新名词。最近有一份调查:“经济条件允许时,您可以放弃工作回归家庭?”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男性居民表示赞成,仪比女性低2.9个百分点。赞成的人中,多数是“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的“三高”人群。曾经是择偶标准的“三高”们,如今成为回归家庭湖中的弄潮儿。
  链接:男人为何回归家庭
  
  现实让男人变得聪明
  林先生,36岁,外企中层
  在生存竞争愈来愈惨烈的今天,打工的,说不定哪天会被降职或下岗,做生意的,说不准哪天会破产或失败。所以,男人们在职场上冲刺的同时,很需要一个有安全感的、不需要设防的后方让他安静地休息。与十多年前男人在职场搏杀时只想着去“二奶”、“小秘”处得到“温柔安抚”不同,今天的男人更向往回到一个愿意为他们负责的女人处休养生息。而愿意为男人们负责的女人,首先是对自己负责的女人,她们一般不愿意做男人的“小秘”和“二奶”,她们与男人的关系,只能是夫妻!
  
  男人在“情感浮躁期”代价太大
  罗先生,45岁,外贸公司经理
  现在已婚男人们对“家”、对“情感”的理解,已不像十年前那么浮躁和“跟风”,他们之所以越来越认可传统家庭关系,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十多年的惭愧,声声保证下次绝不再犯。为了让蓝菲放心,他甚至带她去见了那个女孩。那的确是个单纯的女孩,她不知道凌伟明已婚。那落泪的脸至今印在蓝菲脑海里,为了爱情伤心欲绝,那是原来的蓝菲也曾有过的表情。
  之后,蓝菲就一直陷在离或不离的煎熬中。离,她明明对他还有爱,再说孩子还小;不离,她咽不下这口气,眼里时刻显现丈夫和第三者卿卿我我的画面。
  她选择了报复,和一个网友上了床。两人在网上聊得热火朝天,惺惺相惜。见了面倒二话不说,直奔主题。第二天早上,看到枕边这张陌生男人的面孔。蓝菲心里空落落的,赶紧穿好衣服离开。关门出去的那一刻,眼泪就落了下来。
  蓝菲发现,这次所谓的报复其实并没带给自己任何平衡感。相反,她只感到后怕和恶心。
  
  变被动为主动
  
  蓝菲沉默过一段日子,毕竟现在跟那种动不动就抹泪的境界不挨边了,好比兑了太多水的芝麻糊,就算你用筷子怎么搅腾,也黏糊不起来了。
  女人一旦连吵闹的精力都丧失殆尽,则说明她真对这段婚姻彻底绝了念想,剩下的更多是无奈:既放不下,又舍不得,只能得过且过。
  蓝菲的第二次外遇是她的男同事。此人相貌出众,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老爱和蓝菲开些暧昧不明的玩笑,对她颇有意思。搁在以前,蓝菲或者含糊一笑打哈哈,或者干脆不作任何回应。她坦承,当初之所以能抵住诱惑,实在是因为引发她背叛的筹码不够。现在一切都无所谓了。
  那次单位聚餐后,她主动邀约他去开了房。对方一开始受宠若惊,之后便欣然接受,结果还甘之如饴。
  蓝菲就那么带着颈间的吻痕回了家,颇有些飞蛾扑火、鱼死网破的惨烈味道。
  “难道只许州官放火,还不让百姓点灯”,那天蓝菲给自己灌了很多酒,在凌伟明面前笑得像个傻子,惹他愤怒地摔门而去。她发疯似地将手里的红酒杯朝地上掷去,如同轻而易举地击碎自己的婚姻。
  之后,蓝菲和凌伟明便彻底“活”得不耐烦起来。凌伟明从家里搬了出去,每周只回来见一两次孩子。
  “没意思,真没意思。”蓝菲则很快和那个男同事断了关系。对方依旧欣然地接受了这种结局,毕竟他也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男人和女人对待外遇的态度常常截然不同,谁会把零食当正餐?
  
  外遇没有好日子
  
  分居那段时间,蓝菲反倒冷静了下来。她反思自己和凌伟明十余年的感情经历,发觉自己也必须对他的出轨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她一直在忙着改变对方,必须找个好工作,有份高薪水,还要有前途……冥冥中,那个高中时代为自己写浪漫情书的男生离自己越来越远,取而代之地便是现在这个众人眼里的所谓精英男人。当然,成为精英男人并非是其出轨的非充分必要条件。但必须承认,当男人真以为自己是精英后,的确很容易滋生“风流才子多春思”的情怀。
  蓝菲有些后悔,恨自己最终敌不过外遇的惯性力量,它推动着自己离既有的轨道愈来愈远,最终脱轨。信任是基石,外遇是魔鬼。可后悔有何用?当蓝菲将背叛作为报复的工具那天起,就注定了她和她的婚姻都是输家。
  蓝菲痛定思痛之后,才发现身边关于外遇的伤痛竟然如此触目惊心。她的一个发小最近因为外遇被妻子发现,而妻子到单位大吵大闹,差点丢了工作,最后离了婚。还有一个闺蜜,因为被丈夫发现,从此陷入暗无天日的家庭暴力。后者离婚后,选择了只和男人发生一夜情,而不再恋爱和结婚。
  最终,蓝菲和凌伟明很有共识地选择了离婚。当外遇成为一种“必然”,他们都没有信心收拾感情的残局。未来怎么办?再婚是否意味着将再遭受外遇之痛?蓝菲很茫然,一副信心缺缺的样子。
其他文献
朱凤琴:63岁  郭常信:68岁    1967年深秋,我和妻子朱凤琴的婚恋在“文化大革命”响彻云霄的革命口号中开始了。  我1965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辽宁美术出版社,按规定“下去”参加了一年“四清”。1966年9月回来,正赶上“文化大革命”。1967年,我已是27岁的大龄青年了,还没有女朋友,好心的老同志吕燕就帮我介绍对象。  对象是比我小5岁的女孩朱凤琴,在太原街一个食品商店工作,各
期刊
口述:和慕娟 整理:许 芳    我叫和慕娟,是沈阳市第一食品厂一名退休工人。1956年8月和老伴蒲文和登记结婚,这张结婚证陪伴我们携手走过了52年的风雨历程。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乐亭县的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们,坚强的母亲带着我们兄妹4人艰难的生活。因为家里穷,缺劳力,小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安心在农村参加劳动。  两年后,有亲属在城市里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他叫蒲文和,是辽宁
期刊
男人没有女人就没有家。丁乃钧直到40岁仍然单身一人。  1980年年底的一天晚上,整个学校一片冷清,年近40岁的丁乃钧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一份《人民日报》。无意间,他看到了一则广告,便突发奇想:既然产品能在报纸上登广告,单身的我是否也可以在报上刊登一则征婚广告呢?于是,丁乃钧连夜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请求给他登一则征婚广告……  1981年初,《市场》报刊登了这则征婚启事,丁乃钧也
期刊
泡泡是位二奶。  当然,在我认识二奶泡泡之前,泡泡只是泡泡,一个多梦、善感,雅致并且漂亮得有些离谱的女孩。  那是1993年11月底的某个黄昏,我刚来深圳不到一个月,因赶一个特别的采访(采访内容我忘了),破天荒打了一部的士。抵达目的地之后,我猛地一掀车门,撞翻了一位骑车上夜校的少女。天啊,因为我的莽撞、焦躁,竟将这位美女的小拇指撞成了骨折。  我放弃了采访,陪她去了医院。等待的间隙中,我们相互谈论
期刊
李爽,52岁,画家。1984年在巴黎结婚,定居至今。    李爽躲在法国人白天祥的公寓里。尽管公寓就在北京,她踩着的是自己国家的土地,但她依然有些心里没底。每当有陌生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她都忍不住一阵紧张。  这是1980年的秋天,李爽刚刚23岁,身份是自由画家,最辉煌的职业经历是参加了中国美术馆的星星画展。“窝藏”她的白天祥是她的情人,时任法国驻北京使馆文化处的外交官。1979年,两人在一次画展
期刊
褚芳莲与徐先桃,恋爱始于1976年的秋天。那时候,21岁的徐先桃,是全村唯一的高中毕业生,他幼年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与胞妹相依为命。加之徐弱不禁风,常年患病,亲友们都为他未来的婚事担忧。  不久,经人介绍,徐先桃认识了邻近的昌松公社松山四队褚芳莲姑娘。她身材匀称,眉清目秀。两人一照面,都暗暗相中了对方。8月,两家热热闹闹地将这门亲事订了下来。  同年10月,大学恢复招考的消息传开了,徐跃跃欲试,准
期刊
非把你搞臭不可!    上世纪80年代末,京城曾经出现一个轰动一时的“秦香莲上访团”。一面红色的小旗上,写着“秦香莲上访团”六个字,小旗旁常簇拥着几十个脸色憔悴、神情忧悒的女人,有的蓬头散发,有的衣装整洁,有的抱着孩子……  这个由36名妇女组成的“秦香莲上访团”,“团长”是北京人薛桂荣,团员则来自全国各地。她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上告她们当了“陈世美”的丈夫。  薛桂荣原本是北京一家服装厂的女
期刊
非典型案例    著名的《海蒂性学报告》指出在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下,女性外遇的意义,不只在情感和性欲的满足,有些是对丈夫外遇的报复。  蓝菲的故事就是其中的非典型案例。  如果说外遇有主动和被动之分,那么—开始,她属于后者。情感和欲望无处释放,靠和丈夫之外的男人发生纠葛,以图换取些许的自尊和平衡。  自从发现丈夫凌伟明那天晚上并非如他所说,在和部门同事开会之后,心思细腻的蓝菲便发现他开始接二连三
期刊
60年。我们学会将“结束即仇人”的感情结果柔化为“没有爱情但有亲情”;  60年。我们终于不再以粗暴的方式、沉重的羞耻感对待离婚,把它变成跳槽一样的“没什么大不了”:  60年。我们的择偶观经历了政治到情感的演变,走向人财双全的复合标准。  婚恋家庭观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意识投影。老舍以《四世同堂》讲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某个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史,读者从中却能窥视到那个时代下所有家庭的喜怒哀乐。管中窥豹,
期刊
“父亲突然离世,正处事业高峰期的古力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宽厚的母亲从幕后走到台前,给他新的动力。如今,这个曾迷茫、困惑的孩子,已长成参天大树,为渐渐老去的母亲遮风挡雨。  2009年6月22日,“中国围棋第一人”古力当选为“重庆城市形象代言人”,那一刻他喜极而泣。他动情地说,这个荣誉比冠军重,责任大于荣誉。他知道,能够拥有今日的荣誉,离不开严厉的父亲和宽厚的母亲。    泪光中,父亲的脸依然清晰。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