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是教低年级数学的,很明白如果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孩子的计算能力还很差(除去孩子的个人智力和先天条件外),就是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师对于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工作做得不到位。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计算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数学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计算的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由于计算活动必须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对大脑的综合刺激,强化大脑各区的神经联系和贯通。所以,计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低年级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有些学生已能逐一计数或逐一加算,但有关进、退位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计算感觉很困难。这是由于进、退位加减法和整十数计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始较多地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实物教具来帮助教学,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感兴趣。
1 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利用小棒帮助教学。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12-9,就让学生先摆出1捆和2根小棒(即12根小棒),要求学生从中拿走9根。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小捧,所以很快就发现从2根中不能拿走9根,就只能把1捆破开,从中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得3根,所以12-9=3。学生算出后,我再告诉学生这种计算方法叫“破十法”。由于刚才是学生自己摆小棒得出结论的,因此很快就理解了“破十法”的含义。其他十几减九的计算就能自己以此类推地进行计算了。
2 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法时,利用计数器进行教学。例如,教学20+30时,出示计数器帮助教学。“20”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两粒珠子,加上“30”,就让学生来说说应怎么拨?(仍旧在十位上再拨上三粒珠子),从而就可得出:20+30=50,通过拨计数器的珠子来进行整十数的加减,使学生对数位、以及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思增加了理解,知道了整十数的加减就是几个十与几个十之间的加减。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不是很多,小学生对计算缺乏经验,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源于生活,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计算,而是让学生去体会到计算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每认识一个数后,让学生画实物图或出示实物学具“小木棒”,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手、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不要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要花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练习,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学生都较好地掌握“凑十法”,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不是无目的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于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情感投入,同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基础开展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三、练习灵活多样,培养小组合作交流
计算课是很枯燥的,如何变枯燥为有趣,练习题的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可采用游戏方式,如送信、开火车、摘红旗等方式,增加趣味性。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参与式”教学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生生平等。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合作者是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合作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自主获取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合作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设计者。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交流各自的感受、体验、理解,从而达成共识的活动主人。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拿出100根小木棒,先让小组进行合作,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然后10根10根地数,一共有100根小棒。从一根一根地数到10根10根地数,发展了小组合作观念,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计算教学除了从让学生理解算理人手外,更重要的是巩固练习。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很愿意学习新知识,但同时他们也会很快遗忘新知识,因此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适度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1 加强口算练习。主要形式有:卡片练习,即出示卡片,学生立即报得数,或师生对口令,使学生建立“算式——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平时每节课开头一般都安排这样的口头计算的题目。
2 笔算注重正确性。针对笔算错误较多的情况,除了安排正常的练习外,我还在课上安排“学当小医生”、“谁的本领大”等游戏内容,把一道道的笔算错误题当作一个个“病人”,让学生来当“医生”,看谁“医术”好,治疗“毛病”最彻底。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成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有些学生已能逐一计数或逐一加算,但有关进、退位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计算感觉很困难。这是由于进、退位加减法和整十数计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始较多地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实物教具来帮助教学,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感兴趣。
1 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利用小棒帮助教学。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12-9,就让学生先摆出1捆和2根小棒(即12根小棒),要求学生从中拿走9根。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小捧,所以很快就发现从2根中不能拿走9根,就只能把1捆破开,从中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得3根,所以12-9=3。学生算出后,我再告诉学生这种计算方法叫“破十法”。由于刚才是学生自己摆小棒得出结论的,因此很快就理解了“破十法”的含义。其他十几减九的计算就能自己以此类推地进行计算了。
2 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法时,利用计数器进行教学。例如,教学20+30时,出示计数器帮助教学。“20”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两粒珠子,加上“30”,就让学生来说说应怎么拨?(仍旧在十位上再拨上三粒珠子),从而就可得出:20+30=50,通过拨计数器的珠子来进行整十数的加减,使学生对数位、以及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思增加了理解,知道了整十数的加减就是几个十与几个十之间的加减。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不是很多,小学生对计算缺乏经验,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源于生活,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计算,而是让学生去体会到计算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每认识一个数后,让学生画实物图或出示实物学具“小木棒”,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手、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不要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要花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练习,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学生都较好地掌握“凑十法”,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不是无目的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于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情感投入,同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基础开展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三、练习灵活多样,培养小组合作交流
计算课是很枯燥的,如何变枯燥为有趣,练习题的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可采用游戏方式,如送信、开火车、摘红旗等方式,增加趣味性。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参与式”教学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生生平等。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合作者是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合作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自主获取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合作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设计者。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交流各自的感受、体验、理解,从而达成共识的活动主人。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拿出100根小木棒,先让小组进行合作,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然后10根10根地数,一共有100根小棒。从一根一根地数到10根10根地数,发展了小组合作观念,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计算教学除了从让学生理解算理人手外,更重要的是巩固练习。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很愿意学习新知识,但同时他们也会很快遗忘新知识,因此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适度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1 加强口算练习。主要形式有:卡片练习,即出示卡片,学生立即报得数,或师生对口令,使学生建立“算式——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平时每节课开头一般都安排这样的口头计算的题目。
2 笔算注重正确性。针对笔算错误较多的情况,除了安排正常的练习外,我还在课上安排“学当小医生”、“谁的本领大”等游戏内容,把一道道的笔算错误题当作一个个“病人”,让学生来当“医生”,看谁“医术”好,治疗“毛病”最彻底。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成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