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针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诸因素,探讨了工序质量在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了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序质量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质量问题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根据1999年建筑业统计年鉴,1999年全国共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649512项,竣工415501项,其中优良工程为126069项,优良率为30。3%;地方单位的工程优良率更低,仅有26%。工程质量不仅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可能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的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的内容。工程项目质量包括实体质量、工作质量、功能和使用价值的质量。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是在工序中创造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阶段划分和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分析
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等方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过对投入资源和条件的质量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事中控制,指导对所完成工程产品质量检验的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即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按时间为进程展开,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里的“事”,不只指整个工程,也指整个工程中的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分界点不仅针对整个工程的开工和完工而言,也可针对施工过程中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的开始和结束。也就是说,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不断循环推进的。对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这样循环式地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使得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一种节奏感、韵律感。质量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质量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
质量事故原因 设计责任 施工原因 材料原因 使用原因 其它
所占比例/% 40。1 29。3 14。5 9。0 7。1
由表1可以看出,在质量事故原因中,施工原因、材料原因及其它原因所占比例超过了50%,也就是说,施工阶段质量事故比例很大,所以加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运用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基本模式理论,加强对影响因素、事中工序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阶段质量事故。
3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
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因此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严格质量检查和加强成品保护。
3.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以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1.1选择质量控制点的一般原则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及其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具体来说,可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有: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
(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及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3.1.2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的对象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有如下8个方面:
(1)人的行为。对某些工序或操作,应以人为重点进行控制。例如:复杂模板放样对人的技术水平有相应的要求。
(2)物的状态。对于某些工序或操作,应以物为监控重点。例如: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空间与场地条件等。
(3)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它常常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常作为控制的重点。例如,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中使用的预应力钢筋性能与质量,要求质地均匀、硫磷含量低,以免发生冷脆或热脆。
(4)施工技术参数。例如:对优质填方进行压实时,对填土含水量等参数的控制是保证填土质量的关键;冬季混凝土施工控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等技术参数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5)施工顺序。对于某些工作必须严格控制工序或操作之间的顺序。
(6)技术间歇。有些工序之间要有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例如:混凝土浇筑后至拆模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
(7)易发生或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
(8)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例如:膨胀土等特殊土地基的处理。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可采取以下方法:①进行控制措施交底。将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向操作班组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②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③认真记录,检查结果;④运用统计方法不断分析改进(实施PDCA循环),以保证质量控制点的质量符合要求。
3.2工序质量预控措施
工序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在其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偶然性、随机性因素影响和系统性因素影响。前者是由于工序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例如,所使用材料质量上的细小差异、施工设备运行的正常振动、检验误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其工序质量基本是稳定的,在管理上是容许的;后者则是在工序产品质量特征数据上出现了异常大的波动或散差,例如,使用了不合格材料、施工机具设备严重磨损、违章作业、检验量具失准等,这在质量管理上是不允许的,项目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排除系统性因素的干扰,使工序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保证工序活动及产品的质量。对工序质量不合格的,必然要返工,既会加大成本,也影响下道工序的顺利施工及施工进度。因此,要加强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预控工作。
所谓工程质量预控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制订对策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通过对工程实施质量预控的方法,可以达到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目的、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和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心中有标准,施工有准则,施工后能达到预定目标。。
3.3工序质量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技术交底、施工图纸、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求实施,直接关系到工程产品能否达到要求和标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靠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检查和控制,使工程对象始终处于被控制状态之中。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检查:
3.3.1旁站监督和现场巡视检查
有些质量问题由于操作不当所致,有些操作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工程质量虽然表面上似乎影响不大,却隐藏着潜在危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
人员和监理人员应注意对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规操作,不符合质量的要及时纠正。
3.3.2工序质量交接检查
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方能移交到下一道工序。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能得到保障。因此,应在生产班组及操作者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
3.3.3隐蔽验收检查
指被其它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坚持隐蔽检查,是防止质量隐患确保质量的重要措施,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4工程施工预检
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应进行预先检查,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避免造成质量事故。例如,对桩基应检查标准轴线;基础工程应检查轴线、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等;砌体工程应检查墙身轴线、楼层标高、砂浆配合比、孔洞位置尺寸等;钢筋混凝土工程应检查模板尺寸、标高、支撑预埋件,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主要管线工程应检查标高、位置、坡度和管线配合等;电气工程应检查变电、配电位置,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等。
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3.4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已完工,有些分项工程还在施工,或若某些分项工程某些部位已完工,某些部位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的成品,不采取保护措施,就会造成损伤,影响质量。因此,现场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应采用“护、包、盖、封”等质量保护措施,
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充分重视成品保护工作。道理很简单,哪怕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优质品、上等品,若保护不好,遭受损伤或污染,也将会成为次品、废品、不合格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丛书编审委员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72-175.
[3]丁纯云.建筑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2(3):19-20.
[4]刘定高.工程施工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J].江苏交通工程2,001(5):62-64.
[5]王晓红,阴福民.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成品保护[J].山西建筑2,0022,8(10):60-618,8.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序质量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质量问题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根据1999年建筑业统计年鉴,1999年全国共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649512项,竣工415501项,其中优良工程为126069项,优良率为30。3%;地方单位的工程优良率更低,仅有26%。工程质量不仅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可能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的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的内容。工程项目质量包括实体质量、工作质量、功能和使用价值的质量。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是在工序中创造的。所以,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阶段划分和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分析
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等方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过对投入资源和条件的质量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事中控制,指导对所完成工程产品质量检验的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即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按时间为进程展开,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里的“事”,不只指整个工程,也指整个工程中的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分界点不仅针对整个工程的开工和完工而言,也可针对施工过程中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的开始和结束。也就是说,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不断循环推进的。对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这样循环式地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使得质量控制工作具有一种节奏感、韵律感。质量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质量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
质量事故原因 设计责任 施工原因 材料原因 使用原因 其它
所占比例/% 40。1 29。3 14。5 9。0 7。1
由表1可以看出,在质量事故原因中,施工原因、材料原因及其它原因所占比例超过了50%,也就是说,施工阶段质量事故比例很大,所以加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运用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基本模式理论,加强对影响因素、事中工序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阶段质量事故。
3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
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因此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严格质量检查和加强成品保护。
3.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以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1.1选择质量控制点的一般原则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及其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具体来说,可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有: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
(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及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3.1.2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的对象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有如下8个方面:
(1)人的行为。对某些工序或操作,应以人为重点进行控制。例如:复杂模板放样对人的技术水平有相应的要求。
(2)物的状态。对于某些工序或操作,应以物为监控重点。例如: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空间与场地条件等。
(3)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它常常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常作为控制的重点。例如,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中使用的预应力钢筋性能与质量,要求质地均匀、硫磷含量低,以免发生冷脆或热脆。
(4)施工技术参数。例如:对优质填方进行压实时,对填土含水量等参数的控制是保证填土质量的关键;冬季混凝土施工控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等技术参数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5)施工顺序。对于某些工作必须严格控制工序或操作之间的顺序。
(6)技术间歇。有些工序之间要有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例如:混凝土浇筑后至拆模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
(7)易发生或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
(8)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例如:膨胀土等特殊土地基的处理。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可采取以下方法:①进行控制措施交底。将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向操作班组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②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③认真记录,检查结果;④运用统计方法不断分析改进(实施PDCA循环),以保证质量控制点的质量符合要求。
3.2工序质量预控措施
工序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在其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偶然性、随机性因素影响和系统性因素影响。前者是由于工序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例如,所使用材料质量上的细小差异、施工设备运行的正常振动、检验误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其工序质量基本是稳定的,在管理上是容许的;后者则是在工序产品质量特征数据上出现了异常大的波动或散差,例如,使用了不合格材料、施工机具设备严重磨损、违章作业、检验量具失准等,这在质量管理上是不允许的,项目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排除系统性因素的干扰,使工序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保证工序活动及产品的质量。对工序质量不合格的,必然要返工,既会加大成本,也影响下道工序的顺利施工及施工进度。因此,要加强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预控工作。
所谓工程质量预控就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制订对策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通过对工程实施质量预控的方法,可以达到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目的、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和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心中有标准,施工有准则,施工后能达到预定目标。。
3.3工序质量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技术交底、施工图纸、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求实施,直接关系到工程产品能否达到要求和标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靠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检查和控制,使工程对象始终处于被控制状态之中。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检查:
3.3.1旁站监督和现场巡视检查
有些质量问题由于操作不当所致,有些操作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工程质量虽然表面上似乎影响不大,却隐藏着潜在危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
人员和监理人员应注意对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规操作,不符合质量的要及时纠正。
3.3.2工序质量交接检查
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方能移交到下一道工序。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能得到保障。因此,应在生产班组及操作者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
3.3.3隐蔽验收检查
指被其它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坚持隐蔽检查,是防止质量隐患确保质量的重要措施,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4工程施工预检
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应进行预先检查,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避免造成质量事故。例如,对桩基应检查标准轴线;基础工程应检查轴线、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等;砌体工程应检查墙身轴线、楼层标高、砂浆配合比、孔洞位置尺寸等;钢筋混凝土工程应检查模板尺寸、标高、支撑预埋件,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等;主要管线工程应检查标高、位置、坡度和管线配合等;电气工程应检查变电、配电位置,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等。
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3.4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已完工,有些分项工程还在施工,或若某些分项工程某些部位已完工,某些部位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的成品,不采取保护措施,就会造成损伤,影响质量。因此,现场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应采用“护、包、盖、封”等质量保护措施,
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充分重视成品保护工作。道理很简单,哪怕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优质品、上等品,若保护不好,遭受损伤或污染,也将会成为次品、废品、不合格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丛书编审委员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72-175.
[3]丁纯云.建筑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2(3):19-20.
[4]刘定高.工程施工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J].江苏交通工程2,001(5):62-64.
[5]王晓红,阴福民.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成品保护[J].山西建筑2,0022,8(10):60-618,8.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