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缺乏合作动力、学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合作模式单一三个方面。要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必须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瓶颈 对策
一、引言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为了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真正需求的人才。这种与市场接轨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认可,学生在校所学能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三大瓶颈
1.企业缺乏合作动力
这是目前校企合作最大的障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定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说,校企合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学生去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和风险,这是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多数企业在合作中,只注重人才的获得而对于职业教育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因此把校企合作当做是选择人才的途径,对于人才的培养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学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是没能吸引更多企业的主要原因。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专业特色,没有建立与企业对应岗位需要的能力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最终导致毕业生无法顶岗实习。
3.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学校把学生送去企业实习。很多企业员工数量并不多,没有太多可用于培训在校学生的资源,这种模式很难行得通。对于学校来说,即使能够把学生送出去,人数也是有限的。如何选拔是一個令人头疼的问题,从实际操作看,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去企业实习的合适人选。
三、突破瓶颈的途径与策略
1.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相对于大型知名企业来说,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深知招聘到优秀人才不易,因而具有强烈的合作欲望,希望通过帮助学校培养一部分在校学生这种手段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在合作中,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名额,学校给予企业一部分特权,例如优先选择毕业生,定期到学校举办行业相关讲座,在本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等等。一方面,这些实习学生通过企业这个平台得到锻炼,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实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了解企业,毕业之后可以选择与这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这种合作模式把校企结合落到了实处,企业和学校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各取所需。
其次,消除企业顾虑是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关键。学生到企业实习不可避免地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压力及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问题的风险。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不难处理,学校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按人数给予企业适当经费,难的是学生管理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管理如果完全由企业负责则不太现实,毕竟学生和员工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最好的办法是由学校派专业教师管理,安排他们在企业的食宿,配合企业照顾好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样,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学校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
最后,尽可能选择一个企业和学校都方便的时间段。一般来说,很多学校在大四安排有专门的实习期,并且分配有学分,允许学生抽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大二、大三阶段,也可以将一部分学时用于企业实习。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要想吸引企业,就必须从专业设置充分考虑就业形势,避开过于热门的专业,设立就业面较大的专业。针对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力争使该专业的实训课达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建立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多讲实际性的内容,采取案例分析、任务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校企合作多元化
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和学校深入合作的保证。学校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或者按照企业的要求建设实训基地,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实训课程。企业可以定期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去学校授课,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实习人数有限的问题,又为企业带来了额外收入。
四、结语
以上三个问题是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要顺利落实还需要政府提供必要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政府充分发挥监督和保障职能,如委派专门机构管理,制订教育发展规划等,促进合作教育发展。目前在我国,政府对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态度还停留在口头鼓励和舆论宣传上,没有能够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颁布。校企合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李梦卿,张碧竹.我国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11-15.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瓶颈 对策
一、引言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为了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真正需求的人才。这种与市场接轨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认可,学生在校所学能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三大瓶颈
1.企业缺乏合作动力
这是目前校企合作最大的障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定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说,校企合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学生去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和风险,这是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多数企业在合作中,只注重人才的获得而对于职业教育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因此把校企合作当做是选择人才的途径,对于人才的培养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学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是没能吸引更多企业的主要原因。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专业特色,没有建立与企业对应岗位需要的能力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最终导致毕业生无法顶岗实习。
3.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学校把学生送去企业实习。很多企业员工数量并不多,没有太多可用于培训在校学生的资源,这种模式很难行得通。对于学校来说,即使能够把学生送出去,人数也是有限的。如何选拔是一個令人头疼的问题,从实际操作看,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去企业实习的合适人选。
三、突破瓶颈的途径与策略
1.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相对于大型知名企业来说,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深知招聘到优秀人才不易,因而具有强烈的合作欲望,希望通过帮助学校培养一部分在校学生这种手段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在合作中,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名额,学校给予企业一部分特权,例如优先选择毕业生,定期到学校举办行业相关讲座,在本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等等。一方面,这些实习学生通过企业这个平台得到锻炼,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实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了解企业,毕业之后可以选择与这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这种合作模式把校企结合落到了实处,企业和学校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各取所需。
其次,消除企业顾虑是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关键。学生到企业实习不可避免地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压力及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问题的风险。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并不难处理,学校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按人数给予企业适当经费,难的是学生管理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管理如果完全由企业负责则不太现实,毕竟学生和员工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最好的办法是由学校派专业教师管理,安排他们在企业的食宿,配合企业照顾好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样,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学校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
最后,尽可能选择一个企业和学校都方便的时间段。一般来说,很多学校在大四安排有专门的实习期,并且分配有学分,允许学生抽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大二、大三阶段,也可以将一部分学时用于企业实习。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要想吸引企业,就必须从专业设置充分考虑就业形势,避开过于热门的专业,设立就业面较大的专业。针对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力争使该专业的实训课达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建立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多讲实际性的内容,采取案例分析、任务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校企合作多元化
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和学校深入合作的保证。学校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或者按照企业的要求建设实训基地,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实训课程。企业可以定期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去学校授课,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实习人数有限的问题,又为企业带来了额外收入。
四、结语
以上三个问题是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要顺利落实还需要政府提供必要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政府充分发挥监督和保障职能,如委派专门机构管理,制订教育发展规划等,促进合作教育发展。目前在我国,政府对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态度还停留在口头鼓励和舆论宣传上,没有能够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颁布。校企合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李梦卿,张碧竹.我国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