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中国大陆讲学已有十余年的光景,这十余年间到过多少个城市已没有概念,很多城市曾去过多次,其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些城市以及中国大陆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在本世纪的最初十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有目共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中国的崛起已经上轨了。
上轨了,预示着中国在今后十年将走出一条更为不平凡的道路。2011年是一个新的开端,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端,也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
这十年对于中国的崛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已踏上这一高速发展的快车,这是势之所趋的共识。
我非常喜欢《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中国的千百万家企业既是这个势头的创造者,又要努力跟着势头跑。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同时也要面临种种考验和挑战。因此,在2011年的开端,每一家企业更要注重对自身战略的认知甚至重塑。
战略分析变得更为重要
在变革的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大环境和大趋势的认识变得更为复杂。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早已成为国际上的谈论焦点。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著作《中国大趋势》提出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系统展示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分析与认识。我想,每一名企业管理者的心里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对当前中国相对清晰的分析与认识。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早期(1925年12月1日)完成的一篇文章。他将当时中国社会诸多人群划分为几个阶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如何,中国革命如何区分对待这些人,对这些问题他已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一分析展开的。因此,与其说《毛泽东选集》是一部经典著作,不如说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今我们的企业正需要这种方法——做战略分析要客观、全面,有深度,切不可随着自己的偏好、特长或对某些领域的熟悉而产生主观臆断或猜想,这将严重影响到战略形成。
真正的市场在哪里?
战略分析的目的是要给自身定位,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可以走出去。走出去是可以的,但是反过头来,中国的市场绝不能丢。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都在利用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找到一个价值链上的分工,“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是被外国人叫起来的。但是,有多少国人真正享用了“中国制造”的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长不在别处,正在中国。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将由国际市场转变为国内与国际二者的平衡。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市场,如何区分对待东部与西部、城镇与乡村,这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去分析确定。
商业模式创新要趁早
过去30年的增长方式不再适合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多企业也都在谈论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正如后浪推前浪,没有永久的商业模式,每一种模式只适合当前的背景与环境,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握变的脉搏?
谈到创新,我总会想到《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在书中,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破坏性创新原则”,他指出很多经营良好的企业在大获成功之后作出的决策正为日后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这是有道理的,导致企业失败的决策往往是在其声名赫赫时提出的。这句话为诸多一路高歌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是企业感到不行了再去做,而是在最辉煌的时候就应该去尝试了。
上轨了,预示着中国在今后十年将走出一条更为不平凡的道路。2011年是一个新的开端,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端,也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
这十年对于中国的崛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已踏上这一高速发展的快车,这是势之所趋的共识。
我非常喜欢《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中国的千百万家企业既是这个势头的创造者,又要努力跟着势头跑。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同时也要面临种种考验和挑战。因此,在2011年的开端,每一家企业更要注重对自身战略的认知甚至重塑。
战略分析变得更为重要
在变革的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大环境和大趋势的认识变得更为复杂。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早已成为国际上的谈论焦点。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著作《中国大趋势》提出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系统展示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分析与认识。我想,每一名企业管理者的心里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对当前中国相对清晰的分析与认识。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早期(1925年12月1日)完成的一篇文章。他将当时中国社会诸多人群划分为几个阶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如何,中国革命如何区分对待这些人,对这些问题他已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一分析展开的。因此,与其说《毛泽东选集》是一部经典著作,不如说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今我们的企业正需要这种方法——做战略分析要客观、全面,有深度,切不可随着自己的偏好、特长或对某些领域的熟悉而产生主观臆断或猜想,这将严重影响到战略形成。
真正的市场在哪里?
战略分析的目的是要给自身定位,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可以走出去。走出去是可以的,但是反过头来,中国的市场绝不能丢。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都在利用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找到一个价值链上的分工,“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是被外国人叫起来的。但是,有多少国人真正享用了“中国制造”的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长不在别处,正在中国。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将由国际市场转变为国内与国际二者的平衡。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市场,如何区分对待东部与西部、城镇与乡村,这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去分析确定。
商业模式创新要趁早
过去30年的增长方式不再适合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多企业也都在谈论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正如后浪推前浪,没有永久的商业模式,每一种模式只适合当前的背景与环境,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握变的脉搏?
谈到创新,我总会想到《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在书中,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破坏性创新原则”,他指出很多经营良好的企业在大获成功之后作出的决策正为日后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这是有道理的,导致企业失败的决策往往是在其声名赫赫时提出的。这句话为诸多一路高歌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是企业感到不行了再去做,而是在最辉煌的时候就应该去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