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课程设计中企业项目教学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企业对工科类毕业生的要求及现行工科课程设计的不足,在校企合作下,阐述了课程设计的企业项目教学方法的选题原则和具体实践过程。对项目的实施对象、时间安排提出了要求,并对项目提出、选定项目、制订计划、具体实施以及考核进行了详细说明,介绍了学校、企业所采取的一些有力措施。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培养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工科课程设计;企业项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工程素养
  作者简介:冯军(1979-),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讲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3CZ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29-02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然后围绕着这些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主张学生从实践中探索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对于工科类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设计是大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培养环节,[1]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2]现行的课程设计时间短,设计内容陈旧单一且与企业要求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将阶段学习的知识充分加以综合和运用,且影响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根据近年来对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科类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很多用人企业单位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希望能尽快进入岗位角色。而现在很多学生在实践能力及工程素养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本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研究将项目教学法融入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让学生接触以产品为目标的企业项目,在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培养下,学生不仅能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而且可理解技术产品开发流程及具体技术指标要求,提升了工程素养,为就业打下一定基础,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在学生实践能力及工程素养培养方面的不足。
  一、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认真抓好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的立题工作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前提,它决定着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方向和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特色。
  1.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选题应围绕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要全面把握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其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服务面向、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等等,才能正确选题方向。
  2.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选题应尽量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和科研方向相结合
  工科教师本身手里拥有一些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这些研究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利用教师与企业签约的这些横向课题,开展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工作,充分利用教师对自己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较深入和独到的研究,以及其对课题内容的熟悉,方便地进行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工作的指导,同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的具体实践
  由于企业项目具有产品化的特点,知识覆盖面较广,所以课程设计性质一般为综合性,内容不限于一门课程往往涵盖几门课,所以实施的对象一般要求为大二下学期的学生,或者大三上学期的学生。学生已学过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也大都开设起来,正是刚刚度过入门期,这时开展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恰到好处,既可以巩固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对即将要学到的关键知识进行深化,让学生接触实际企业项目,进行实践,必将遇到问题,可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本课程设计的时间长度一般要求为1~2个学期,这是由企业实际项目开发的周期所决定的;也不能像传统方式,由于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消化,课程设计效果大打折扣。
  经过研究,整个方案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1.制订具体项目
  教师与企业经过协商和充分研究,根据上述选题原则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人才储备计划,并依据专业岗位要求,制订实际项目。项目均紧扣课程要求,分为三类:
  (1)传统企业项目。一般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普适的基本项目,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项目,通过研发,熟悉整个开发过程,打下基础,至少能在一个发展方向上做到入门,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2)在研企业项目。一般是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企业工程师正在完善或者探索研发之中,工程师对项目开发的每个细节都比较熟悉,也很有经验和心得,便于指导学生;学生通过思考、研发甚至创新和一线技术人员交流,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3)未来计划企业项目。一般是企业准备着手开展的项目,一切都在起步当中,学生通过参与研发,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视野,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机会。
  2.制订计划
  (1)企业派技术骨干对项目方案进行剖析,提出详细的技术指标、开发项目所需知识。教师同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和交流,由学生自主选取项目,教师考虑学生个人能力,从整体考虑对项目进行分组,保证人员配置合理,每组为4~6人,并进行小组人员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传统的课程设计时间太短,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只能敷衍了事;在获取学校制度的支持下,项目计划时间不限定为1个学期内,可延长为2个学期,有充足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认真完成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写好项目进度表,指明每一阶段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及技术指标,并将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考核,给学生一点压力、一点动力。
  3.具体实施
  (1)在学院专门开设一个课程设计实验室,配备常用的实验耗材,设置必要的实验设备,有老师进行管理,并成立一定额度的基金,专供有需要的学生购置实验器材。
  (2)教师每周按时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对于一般问题,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培养其自学及探索精神;当遇见难题时,对于个别问题进行详细指导,对于普遍问题,教师可集中授课;组织学生每2周汇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鼓励相互间的讨论、交流。
  (3)企业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实验室进行指导。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特别是实践方面,很有针对性;技术人员有项目经验,对项目开发流程及其细节很熟悉,可谓见多识广,往往能起到“一语道破天机”的效果。
  (4)派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学习。进入企业开发第一线,企业人员可进行现场授课,解决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了解企业的岗位工作及要求,才能深切感知自身的不足,促使其上进。
  4.考核评价
  (1)依据各个项目进度的安排,对每个阶段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项目活动记录、收集整理的资料、阶段性总结报告等全面地评定,作为平时成绩。[3]
  (2)项目结束时,进行答辩形式的考核。组织学生演示自己的成果,说明设计原理、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总结经验和教训;请学院里的教师及企业人员作为评委,提出相关问题,以此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项目的研究深度,给出成绩,并作为考核成绩。
  最后教师根据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客观地给出评价,并指出每个学生个人知识体系上及工作中的不足,促使其努力。
  三、效果分析
  1.传统模式和新模式的比较
  (1)设计内容。传统模式往往是几年不变化,有些甚至已被淘汰;新模式是来自于企业的项目,技术含量高,贴近市场,更主流,将来学生易融入企业。
  (2)实施过程。传统模式中学生是单枪匹马,时间短、交流比较少;新模式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时间充裕,不仅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还有企业人员的加入,大大增加了兴趣和积极性。
  (3)考核评价。传统模式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和多元智力理论;新模式考虑到多元智力理论,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4]
  2.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提高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自己动手,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所以很多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5]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效果显著。不少学生反映:“经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以前学过的但不明白的知识,自己搞懂了;有些还没学的知识,自己现在就懂了”、“以前同学间聊的是游戏,现在讨论的就是技术”、“现在才明白自己懂得太少,想去企业还得好好努力”等等。
  四、结束语
  企业项目化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解决企业项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培养了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康,余洁冰.工科学生课程设计与综合素质培养[J].高教探索,2009,(5):133-134.
  [2]杨丽曼,沈东凯.机械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17-120.
  [3]Pegy A Ertmer,Timothy J Newby Maureen,MacDougal students.responses and approaches to case-based instruction[J].The Role of Reflective Self-Regul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6,(3):719-752.
  [4]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114-116.
  [5]陈林,汪小燕,曾喻江.硬件课程设计的竞赛式教学方法及其项目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29-131.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地域辽阔,是我国多个民族聚居的区域。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仍相对滞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加快新疆教育发展尤其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双语”教育是一大亮点。在全疆有条件的地方扎实推进“双语”教育,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又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和现实需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卓越计划”指导思想下,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进行了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科技竞赛及实践基地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经过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程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黄金侠(197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
期刊
摘要:以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理工类本科生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学制、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设计类项目、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高校理工类本科生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李红(197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性教学在国内外发展的近况,结合目前高校理科类现行教学模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以问题为向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通过改变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课程环节,辅以新的“能力”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研究性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丽(1979-),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计
期刊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环境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运用GIS技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应急预案等领域的研究。根据环境专业培养目标,从教材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着重探讨如何让环境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较好地掌握GIS理论与技术。
期刊
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是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的,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由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以及电力通信等多个二级学科专业整合而成的,经历了多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践。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
期刊
走过2013,梦想在使命中奋进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2013年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明确队伍建设目标,推进公司培训模式转变,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展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主要指标  ◆ 完成送国网公司培训班168期次,512人次,培训量2802人天。  ◆ 完成省公司培训班469期次,26122人次,培训量118438人天。  ◆ 完成省公司层面6项竞赛、24项调考,共9258人次,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期刊
摘要:地方高师院校对本区域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当前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存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整合能力不强、对基础教育关注不够、与基础教育的文化共享不足等问题。应通过改变合作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营造合作文化等几个途径来谋求出路。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  作者简介:张登山(1976-),男,广东梅州人,广东嘉应
期刊
摘要:随着研究生适龄团员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团建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研究生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党建带团建、队伍建设、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研究生;团建;党建;队伍建设;创新  作者简介:王敏(1979-),女,湖北老河口人,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员;张桂荣(1970-),男,江
期刊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适应地方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创新技能培养”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整合现有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平台,拓展构建“课内外结合、产学研联盟”的新型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为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土木工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