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研究生适龄团员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团建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研究生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党建带团建、队伍建设、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研究生;团建;党建;队伍建设;创新
  作者简介:王敏(1979-),女,湖北老河口人,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员;张桂荣(1970-),男,江苏阜宁人,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95)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16-02
  一、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逐年扩招,在校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根据教育部2013年9月4日公开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在校学历教育研究生人数171.98万人。研究生团员人数也随之增加。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截止到2013年底,研究生在校人数78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1.4%。其中,28岁以下研究生团员比例为82.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具体组织形式。加强研究生团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高校在开展团工作时忽视了研究生具有的年纪较长、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成熟、生源较复杂、学制较灵活、居住较分散等特点,简单套用本科生团建工作模式,使研究生团建工作难以取得实效。[1]
  目前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组织体系不健全,许多高校团委未将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纳入全校团建工作进行统筹考虑,院系分团委的工作也主要针对本科生开展,研究生基层团支部建设处于涣散状态;二是队伍建设跟不上,院系研究生团建工作负责人不明确,研究院团员骨干力量不足,使研究生团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研究生团员作用发挥不足,大多数研究生团员意识淡漠,不主动缴纳团费,不参加团的各项活动,甚至不少研究生团员以为自己早已不是团员,不知道退团的年龄是28岁;四是当前研究生团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创新不够,活动数量少,内容缺乏新意,简单照搬本科生活动模式,无法适应研究生团员的需求,缺乏吸引力,削弱了研究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2]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使研究生团工作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新时期研究探索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的途径
  1.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夯实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基础
  组织建设是共青团能够根植广大青年的基础,也是团组织发挥力量所在。充分发挥高校研究生党员人数较多、党组织建设较完备的优势,以党建带团建,构建“校—院—班级”三级研究生团组织建设模式,是当前健全和完备研究生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2012年5月15日“江苏省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上的讲话,截止到2011年底,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党员数为19.79万人,其中研究生党员数占研究生总数的56.71%、研究生党支部2573个。不少高校积极探索研究生党建新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生党支部直接建在研究生班级、实验室或课题组,已经初步建立起体系较为完备、组织较为健全的研究生党建模式,具备了以研究生党建带研究生团建的组织领导条件。
  以党建带团建,首先是“建”。学校层面,校团委要在校党委领导下将研究生团的工作纳入全校团建工作统筹考虑;学院层面,院系分团委要在学院党委(党总支)领导下开展研究生团的工作,有条件的院系应设立研究生团总支统筹协调本学院研究生团的工作;基层组织方面,充分利用研究生党支部建在班级、课题组和实验室的优势,组建研究生团支部,实现“党、团、班”共建,协调配置各种资源,有效开展各种有利于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团学活动。其次是“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指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学习借鉴党组织建设的经验,使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行有指挥、学有楷模。研究生党组织要把加强研究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以规划和安排,要积极吸纳优秀研究生团员骨干参加研究生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在发展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时应重视研究生团支部的推荐意见,把研究生参加团的活动的情况作为重要考评内容。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要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对研究生团的工作的指导,利用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优势促进研究生团组织建设走上正轨。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团组织建设人才力量
  研究生团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团工作的组织保证与人才支撑。加强研究生团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配齐配强研究生团干部,明确院系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为学院研究生团建的首要负责人,担任院系分团委书记或副书记,开展本院系研究生团的工作。当前,大部分高校都配备了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具备了开展研究生团工作的人才条件。在选配团支部干部时,应利用“党、团、班”共建优势,在团支部选举时可提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委员担任团支部书记,提名党支部委员或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担任团支部委员,真正达到党、团、班干部队伍的有机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加强对研究生团干部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举办专职团干部培训班、组织校际交流、安排外出学习和挂职锻炼等途径拓宽研究生团干工作视野,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团干部流动较快的特点,应周期性地对主要研究生团干部进行轮训。最后,应建立科学可行的研究生团干部工作标准和考核体系,以考评促发展,鼓励研究生团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生,了解研究生,提升服务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研究生团组织的凝聚力
  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感兴趣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和学术活动方面。研究生团组织要抓住研究生三观较成熟、思想较独立、对学术活动感兴趣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富于思想性、教育性的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为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服务,增强团组织在研究生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1.以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为抓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高校研究生会、院系研究生分会和各类研究生社团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具体组织形式,各级研究生团组织要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研究生学生组织和班级在教育、团结与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为研究生群体顺利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选派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学校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科学构建组织架构,在学校共青团和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开展各类研究生活动,收集、整理研究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合理建议,并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保持沟通,保障研究生权益,切实成为沟通研究生和学校关系的桥梁纽带。定期召开研究生代表大会,鼓励研究生代表广泛调研,积极提案,发挥研究生在学校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
  2.以学术活动为支撑,创新研究生团学活动内容
  学术活动是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开拓视野、增进交流的良好途径,研究生团学组织要创新活动内容,充分发挥专家(名人)讲坛、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对研究生的吸引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拓展研究生团组织工作的覆盖面,提升团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3]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团工委在校团委和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从2004年开始开展“研究生神农科技文化节”活动,打造“校、院、学科”三级学术交流平台,校级层面以专家讲坛为支撑组织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活动,院级层面以学术论坛为支撑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讲座,学科层面则组织小型学术沙龙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研究生神农科技文化迄今已举办十届,已经成为丰富研究生校园生活、开展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国内许多高校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学术科技节、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文化艺术节——菁华节以及河海大学的研究生科技文化节——金水节等都已经成为广大在校研究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平台。
  3.以研本交流为手段,增强研究生团组织影响力
  研究生思想较成熟、阅历较丰富,对专业学习有较深的认识,和本科生在年龄上差距不大,这些特点使研究生可能成为本科生学习、生活的最佳指路人。根据《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本科生最渴望得到的指导来自研究生。高校团组织应充分利用研究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保研、就业等方面沟通交流,一方面研究生可以给本科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引留优秀生源作出贡献。根据不完全统计,为吸引和留住优秀生源,大部分高校都对本校优秀本科生留校保送研究生推出了巨额奖学金等优惠措施,而不少本科生对本校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情况不了解,盲目选择保送或报考其他高校。推进研本交流能使本校优秀本科生更进一步了解本学科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发展前景、实验条件、学习环境和就业情况等,促使更多本校优秀生源留校,对提升高校研究型大学综合竞争力很有帮助。许多高校也充分利用本科生希望借鉴研究生学习生活经历的想法,选拔思想政治表现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团务助理和本科生兼职辅导员等,收效良好。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团结、引领、教育、帮助和服务青年方面的优势,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实将研究生共青团工作推进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晓峰,王业.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模式构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高珊.当前高校研究生团建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0,(3).
  [3]董海军,谢丽旋.高校研究生团工作模式的新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能源战略调整和新能源技术变革中,我国应准确定位近期改革突破口,加快谋划未来能源战略框架。”2014年4月16日,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在“华电大讲堂”上表示。杨昆介绍,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版图正在发生变化,消费重心东移,供应中心西移。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增能源消费的最大驱动力。世界大国都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把能源问题放在我国的大环境中研究,我们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新的
期刊
摘要:在工科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实践中,创新和创业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并在“两堂”之中融合创新和创业教育。通过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两堂”结合,将创业教育引入第一课堂;通过改革考核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创新和创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田芃(197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
期刊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地域辽阔,是我国多个民族聚居的区域。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仍相对滞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加快新疆教育发展尤其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双语”教育是一大亮点。在全疆有条件的地方扎实推进“双语”教育,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又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和现实需
期刊
摘要:分析了当前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卓越计划”指导思想下,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进行了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科技竞赛及实践基地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经过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程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黄金侠(197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
期刊
摘要:以巴斯大学工程和设计学院的理工类本科生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学制、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设计类项目、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高校理工类本科生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李红(197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性教学在国内外发展的近况,结合目前高校理科类现行教学模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以问题为向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通过改变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验课程环节,辅以新的“能力”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研究性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丽(1979-),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计
期刊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环境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运用GIS技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应急预案等领域的研究。根据环境专业培养目标,从教材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着重探讨如何让环境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较好地掌握GIS理论与技术。
期刊
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是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的,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由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以及电力通信等多个二级学科专业整合而成的,经历了多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践。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
期刊
走过2013,梦想在使命中奋进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2013年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明确队伍建设目标,推进公司培训模式转变,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展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主要指标  ◆ 完成送国网公司培训班168期次,512人次,培训量2802人天。  ◆ 完成省公司培训班469期次,26122人次,培训量118438人天。  ◆ 完成省公司层面6项竞赛、24项调考,共9258人次,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期刊
摘要:地方高师院校对本区域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当前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存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整合能力不强、对基础教育关注不够、与基础教育的文化共享不足等问题。应通过改变合作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营造合作文化等几个途径来谋求出路。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  作者简介:张登山(1976-),男,广东梅州人,广东嘉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