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不同的人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进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坚持“为了一切学生”,利用分层性教学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全面性等特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实现全体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差异;整体进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教学效能的衡量标准,但由于学生个体在自身素养、智力发展、解题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等方面存在差距,加之,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整体性、抽象性和复杂性以及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性和复杂多样性,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运用“同一标尺”,同一方式,同一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及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目标要求。可见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少部分学生为教学对象的“精英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初中生中考成绩比重结构图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效能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近年来,本人围绕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认识到该策略在缩短学生群体间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分层教学策略的方法和举措进行简要论述。
一、紧扣学生学习实际,体现一个“准”字,设置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要求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教学理念的确定,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和全面的理念,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树立“整体教学”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在备课准备环节,遵循“学生、教师、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各类型学生群体的学习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纲要等方面内容,找准各类型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以及追赶求进的目标,设置针对性的教学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如在“一次函数”一节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就利用“有的放矢”教学原则,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以及以往学生在学习该节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目标“能力、情感、素养”三位一体的要求,设置了“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讨论,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求解简单的含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研究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树立辨证的世界观”等具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身努力的方向,提升学习活动的针对性。
二、抓住数学问题层次性,体现一个“活”字,开展层次分明的数学问题训练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科能力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素养锻炼的重要平台。同一数学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同一教学要求的内容,可以借助不同难度要求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实施。可见,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层次分明、难易适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问题解答活动,让各类学生在探究、分析、解答不同难度问题中,得到问题解答方法的有效掌握和解题要领的深刻领会,获得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这一目标。
如在教学“相似形”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现实表现,向学生提出了“△ABC和△A'B'C'中,AB=8cm,BC=6cm,
CA=5cm,A'B'=6cm,B'C'=4.5cm,C'A'=
3.75cm,则△ABC和△A'B'C'吗?”、“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延长AB到E,使BE=AB。试说明:①△ADC
∽△ACE;②CE=2DC”、“ 已知△ABC∽△A'B'C',对应高AD和A'D'的长分别为3cm和4cm,S△ABC+S△A'B'C'=75cm2,求S△ABC和S△A'B'C'”等具有不同难易特性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进行解题能力锻炼提供时机,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或互助合作小组开展问题解答活动,使学生能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究、解答等活动,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三、突出教学双边互动性,体现一个“动”字,实施共同参与的问题辨析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培树的双边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而辨析活动,不仅能够使全体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时机,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树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矛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多样性的双边互动评析活动,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动”起来,“思”起来,让优生带领差生和中等生进行有序学习活动,从而使不同类型学生在同一问题辨析反思活动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讲解综合性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矛盾性教学情境,要求各类型学生都能结合所掌握知识内容,解题经验,对问题解题过程进行评析活动,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在其他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步认清了解题过程的不足和优点。同时,教师要求让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见解,阐述对该问题解题过程的关键,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展现自我风采的时机,从而使学生在“分工协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足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始终“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面向每个学生”,将全体的学生全面整体发展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空间,实现全体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双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差异;整体进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教学效能的衡量标准,但由于学生个体在自身素养、智力发展、解题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等方面存在差距,加之,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整体性、抽象性和复杂性以及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性和复杂多样性,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运用“同一标尺”,同一方式,同一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及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目标要求。可见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少部分学生为教学对象的“精英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初中生中考成绩比重结构图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效能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近年来,本人围绕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认识到该策略在缩短学生群体间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分层教学策略的方法和举措进行简要论述。
一、紧扣学生学习实际,体现一个“准”字,设置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要求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教学理念的确定,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和全面的理念,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树立“整体教学”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在备课准备环节,遵循“学生、教师、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各类型学生群体的学习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纲要等方面内容,找准各类型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以及追赶求进的目标,设置针对性的教学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如在“一次函数”一节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就利用“有的放矢”教学原则,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以及以往学生在学习该节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目标“能力、情感、素养”三位一体的要求,设置了“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讨论,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求解简单的含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研究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树立辨证的世界观”等具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身努力的方向,提升学习活动的针对性。
二、抓住数学问题层次性,体现一个“活”字,开展层次分明的数学问题训练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科能力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素养锻炼的重要平台。同一数学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同一教学要求的内容,可以借助不同难度要求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实施。可见,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层次分明、难易适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问题解答活动,让各类学生在探究、分析、解答不同难度问题中,得到问题解答方法的有效掌握和解题要领的深刻领会,获得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这一目标。
如在教学“相似形”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现实表现,向学生提出了“△ABC和△A'B'C'中,AB=8cm,BC=6cm,
CA=5cm,A'B'=6cm,B'C'=4.5cm,C'A'=
3.75cm,则△ABC和△A'B'C'吗?”、“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延长AB到E,使BE=AB。试说明:①△ADC
∽△ACE;②CE=2DC”、“ 已知△ABC∽△A'B'C',对应高AD和A'D'的长分别为3cm和4cm,S△ABC+S△A'B'C'=75cm2,求S△ABC和S△A'B'C'”等具有不同难易特性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进行解题能力锻炼提供时机,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或互助合作小组开展问题解答活动,使学生能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究、解答等活动,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三、突出教学双边互动性,体现一个“动”字,实施共同参与的问题辨析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培树的双边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而辨析活动,不仅能够使全体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时机,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树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矛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多样性的双边互动评析活动,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动”起来,“思”起来,让优生带领差生和中等生进行有序学习活动,从而使不同类型学生在同一问题辨析反思活动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讲解综合性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矛盾性教学情境,要求各类型学生都能结合所掌握知识内容,解题经验,对问题解题过程进行评析活动,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在其他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步认清了解题过程的不足和优点。同时,教师要求让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见解,阐述对该问题解题过程的关键,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展现自我风采的时机,从而使学生在“分工协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足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始终“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面向每个学生”,将全体的学生全面整体发展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空间,实现全体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