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测试,语文试卷中又没有直接考语法知识的题目,所以,有很多教师只是在围绕着考试转,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考试而讲解,认为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目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几乎到了“淡出”的地步,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可怕现象。
1 语法的远离
人们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态度如此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初中语文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问题。有人搬出历史佐证,他们认为,回顾文学史,从吟诵《诗经》的老百姓到“诗仙”“诗圣”的李白、杜甫,再近观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们都不曾接受过一天的语法学习,却留下了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文学宝典。再看今天,接受多年语法学习的大学生却连一封书信都写不成功,可见语法学习没什么实用价值。还有人回顾了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尤其在八十年代,语文教学对语法的极端重视致使语文课变成了语法课,结果导致学生因语法的枯燥乏味而对语文课生厌,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形成了语文教学质量“慢、费、差”的不良现象。其次是还有一个甚至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谁也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初中语文教材。对于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这套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人欣赏它强烈的时代性和浓郁的人文性,而我却认为这套教材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缺少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整体性,尚未建构起语文教学的体系,或者说在语法知识体系这一块,未能确立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材只是把语法知识安排在附录中出现,这样就给初中语文教师一个错觉——语法知识不重要,不值得为它花费课堂时间,哪还有哪个学校的哪个语文老师会利用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去讲解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呢?同样的道理,对于文言文中诸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问题也就不作要求了。于是语法教学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是“谈‘法’色变”,也就不足为怪了。
2 语文课堂的尴尬
初中语文语法的远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者来说,也许不值一提,或者说不以为然。但它给一线初中语文教师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给自主学习的初中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难以衡量的,给轻松活跃的初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尴尬却是屡见不鲜的。由于现在的高考、中考会考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如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运用、语句仿写、压缩、扩展等,而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又必须建立在对汉语语法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例如常见的病句修改中,就要涉及到许多语法知识,如成分残缺,即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它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句子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否则,学生对这类病句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然,也就谈不上对症下药。
3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3.1 初中语法知识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中语法知识的掌握。由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与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初中语法知识,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学习高中知识。初中语法教学淡出,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难融入高中语文的学习,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
3.2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正如王蒙先生在谈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时所说的:“如果你的中文基础坏,外语能学好吗?连母语都说不清楚,你能学好外语吗?根本不可能。跟老婆吵架,那么点小事都解释不清楚,你改用英文解释你能解释清楚吗?更不清楚。你如果能用英文解释清楚,前提是你已经用中文把它解释清楚了。”
3.3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必须掌握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和复句的类型等基本知识,必须能够明确句子的结构和朗读的节奏和语气。而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是词、短语、句子的成分等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样,“课标”中对写作的很多要求都与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是分不开的。一个学生如果连顺畅的句子都写不好,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正确使用,我们怎么要求他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来?另外,古诗文朗读节奏,病句的修改,词类的活用等知识的传授也离不开语法知识。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略语法知识的教学,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淡化不淡出。而在具体的做法上,本人觉得有两点应该考虑:一是教材的编写,是否采用以前苏教版的编排方法,把几个语法知识要点安排为几个“专题”;二是教师的教学,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初中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结合这两点,相信会在今后的语法知识教学上取得新的进展。
1 语法的远离
人们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态度如此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初中语文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问题。有人搬出历史佐证,他们认为,回顾文学史,从吟诵《诗经》的老百姓到“诗仙”“诗圣”的李白、杜甫,再近观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们都不曾接受过一天的语法学习,却留下了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文学宝典。再看今天,接受多年语法学习的大学生却连一封书信都写不成功,可见语法学习没什么实用价值。还有人回顾了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尤其在八十年代,语文教学对语法的极端重视致使语文课变成了语法课,结果导致学生因语法的枯燥乏味而对语文课生厌,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形成了语文教学质量“慢、费、差”的不良现象。其次是还有一个甚至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谁也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初中语文教材。对于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这套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人欣赏它强烈的时代性和浓郁的人文性,而我却认为这套教材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缺少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整体性,尚未建构起语文教学的体系,或者说在语法知识体系这一块,未能确立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材只是把语法知识安排在附录中出现,这样就给初中语文教师一个错觉——语法知识不重要,不值得为它花费课堂时间,哪还有哪个学校的哪个语文老师会利用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去讲解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呢?同样的道理,对于文言文中诸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问题也就不作要求了。于是语法教学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是“谈‘法’色变”,也就不足为怪了。
2 语文课堂的尴尬
初中语文语法的远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者来说,也许不值一提,或者说不以为然。但它给一线初中语文教师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给自主学习的初中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难以衡量的,给轻松活跃的初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尴尬却是屡见不鲜的。由于现在的高考、中考会考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如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运用、语句仿写、压缩、扩展等,而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又必须建立在对汉语语法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例如常见的病句修改中,就要涉及到许多语法知识,如成分残缺,即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它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句子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否则,学生对这类病句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然,也就谈不上对症下药。
3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3.1 初中语法知识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中语法知识的掌握。由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与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初中语法知识,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学习高中知识。初中语法教学淡出,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难融入高中语文的学习,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
3.2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正如王蒙先生在谈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时所说的:“如果你的中文基础坏,外语能学好吗?连母语都说不清楚,你能学好外语吗?根本不可能。跟老婆吵架,那么点小事都解释不清楚,你改用英文解释你能解释清楚吗?更不清楚。你如果能用英文解释清楚,前提是你已经用中文把它解释清楚了。”
3.3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必须掌握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和复句的类型等基本知识,必须能够明确句子的结构和朗读的节奏和语气。而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是词、短语、句子的成分等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样,“课标”中对写作的很多要求都与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是分不开的。一个学生如果连顺畅的句子都写不好,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正确使用,我们怎么要求他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来?另外,古诗文朗读节奏,病句的修改,词类的活用等知识的传授也离不开语法知识。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略语法知识的教学,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淡化不淡出。而在具体的做法上,本人觉得有两点应该考虑:一是教材的编写,是否采用以前苏教版的编排方法,把几个语法知识要点安排为几个“专题”;二是教师的教学,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初中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结合这两点,相信会在今后的语法知识教学上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