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教育”的生存论之思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存论看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凭借的是关心这种良知,而非占有、掠夺、榨取的心态。从生存论的视角看,“关心教育”事关人类的福祉,也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一、关心教育:超越教育的钟摆性
  
  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来,知识教育成为教育的代名词,教育以开发智力、传承学术为鸿鹄。这尤为体现在课程的学术性、教法的标准化和管理的规训化中。
  课程的学术化。就如布鲁纳说的,课程改革不能回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但是,课程改革却被视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各国的智力竞争和学术竞争达到白热化的今天,课程改革被宣传为提升国力的重中之重,每一个国家都试图开发出最具学术性的课程,以此铸就出领先于他国的人力资源。为此,各国政府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用于鼓励学术性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师的培训。但是,越具学术性的课程,越是一种给智力天才设计的课程,丝毫未关心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所需所求、所思所想。
  教法的标准化。在学术性课程的牵引下,教师按照某种既定的标准开展教学:简短回顾前一天的教学内容、阐明当天的教学目标、讲解新内容(用小的可控制的步骤)、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辅导练习、再检查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单独练习。所谓的五步教学法和七步教学法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备课的指导原则,也成为评价授课是否优秀的标尺。真正的问题在于,所谓的标准化的教法“不仅对那些要求高级思维的教学任务没有多少益处,对基本技巧的开发也并非总是适用的。再者,……不认为它有助于真正的智力开发”[1]。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法在乎的只是知识的系统讲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管理的规训化。要实践标准化的教法,势必以规训作为保障:对教师的规训、对学生的规训、对教学评价的规训。因为要实践标准化的教法,教师不应中断他们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步骤,这需禁止和制止学生产生的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的各种行为,以确保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为强化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只看重成绩而非其他的能力,并时刻宣传成绩会带来幸福生活。这种规训化的课堂管理,把学生看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不管适应还是不适应,到了课堂上,就必须学习相同的知识,丝毫未关心学生理解的差异性。
  由于教师只在意外在于学生的知识,学生也潜意识地过分在乎成绩,这导致他只学会了以事实知识算计这个世界,而不知道如何去关心这个世界。正如胡塞尔说的,“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在我们生存的危机时刻,这种科学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2]尽管知识教育受到批判,但它依旧如一台充满活力的老式吊钟,其钟摆依旧不知疲倦地来回摇摆,摇摆的弧线长度永远是相等的,而这个弧线就是对知识的追求,而非对人的关心。只要摇摆的弧线不变,钟摆无论摆到哪儿,其根本的价值取向依旧未变。也就是说,无论教育怎么变革,其变革的目的最终仍是对知识的追求。只要能提高考试成绩,教育爱怎么改革都行。如果不能提高考试成绩,不管教育多么以人为本,其变革也要立即停止。为了摆脱这种钟摆式的循环往复,必须抛弃教育以开发智力和追求学术为首要任务的论调。如果教育真有一个首要的任务,这个首要任务也只能是关心学生,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教育不能一味追求学术目的而放弃对学生的关心。
  实际上,像家庭一样,学校是一个具有多重目的和功能的机构。就像一个家庭不能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一样,教育也不能只顾学术而忽略其他的目标。为此,必须对传统教育目标进行彻底变革,以培养关心人、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为首要目标。如果不重视满足学生关心的需要,学校也难于实现其在学术上的目标。因为,关心教育不仅关心学生的所需所求,而且还关心学生的生命体悟;它不仅关心学生获得安身立命的技术,而且还关心学生如何生活得更好;它不仅关心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而且还关心学生将这些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生存智慧。因此,关心教育并不反对知识教育,它是对知识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它面向人的诗意生存,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关心:人的生存使然
  
  海德格尔认为,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是人的基本生存结构,因为人在世的本性就是关心。言外之意,“关心”指的是我的心已向你敞开,你的心也向我敞开,我与你的心之间没任何隔阂,彼此之间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如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关系,不是建立在物质利诱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人情难却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心灵沟通的基础上。因此,“关心”是无条件的,就像父母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他们不需要子女的任何付出,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把子女抚养成人。如果关心带有某种外在的目的,那就不是关“心”了,而是关“物”或关“情”了。
  关心之所以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在于,在这种无条件的爱中,人与外界保持着家园的关系。首先,这种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是可以理解、发现、感知的。那就是说,关心具有意向性,关心总是要关心什么,没有无对象的关心。这个对象之所以成为关心的对象,就在于它是“我”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是生活幸福的来源,是生存下去的意义。其次,这种关心具有属我性,关心总是“我”在关心。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的书本等这些,一旦以“我”来强调的时候,朋友、老师、书本等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就在我所关心的对象中显现出来。我关心这些,就如同我关心我自己一样。第三,在关心中,“我”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我与他的关系,他毕竟是外在于我的存在,与我没有相干性。这种关系也不是我与你的关系,你毕竟是我的附属物,带有强烈的被动性。这种关系是我与我的关系,我对这些对象如此熟悉,如此了解,以至于我依寓其中徜徉自得。
  关心首先表现为关注。“在先行于自身已经在世的存在中,本质上就一同包括有沉沦地寓于所操劳的世内上手事物的存在。”[3]从海德格尔的观点看,关心作为人的生存使然,显现于他所关注的人与物中:将自己的操劳贡献于他物,将自己的操神分享给他人,从而寓于所遇的事物和人中,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当我真正关注某人或某物时,我就会认真倾听、观察、感受,愿意接受他所传递的一切信息。于是,关心又表现为移情,即我能体会到对象的所需所求,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呵护他、关怀他。有些人试图去关心,但总不能理解他人的“心”,也就不能进行移情换位的思考,所作所为甚至让另一方感到厌憎。就如一名老师由于没有进入学生的心中,即使再苦口婆心进行劝导,学生依旧不为之心动,依旧我行我素。这说明,关心要让另一方接受,并显现出他接受了关心,最后这种确证能被我感知到。只有这样,一种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关心虽然是人之生存的本性使然,但在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关心。他们对天不再顾忌,对地不再感恩,对神不再敬畏,对他人不再尊重,而以“有用”作为衡量他人或他物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有用的,就去关心;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就弃之不顾。当代的教育也打上了功利主义的烙印,培养出来的人拥有开天辟地的本领,但失去了关心周遭世界的能力。就如奥特加说的,当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有知识的无知者”:说他有知识,因为他是一位专家,他通晓自己方寸天地中的一切;说他无知识,因为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他知之甚少。“有知识的无知者”最大的特点是过一种毫无思想的平庸生活,并以平庸的心智去统治整个社会。[4]
  
  三、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关心学生:教育的首要目标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尽管现代人不知道如何关心了,但关心作为人的良知并没有泯灭,因为人毕竟是人,他能过一种自我筹划、自我选择的生活,不会永远沉沦下去。海德格尔认为,若人的生存是一条时间河流,那么这条河流的名字就叫做关心:关心着与自己相遇的事物,也关心着与自己相遇的人,在关心事物与关心他人中,自我也得到关心。由此,关心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让人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二是让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游刃有余,三是让人在与自我的打交道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超越。海德格尔呼吁以教育唤醒人沉睡的关心的良知。他认为,凭借学会关心事物、他人和自我,教育让人成为大地的守护者,过一种诗意的生活。[5]
  学会关心事物。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能没有地球。所以,教育要“培育地球公民的身份,为此教授人类……面临共同的生死问题”。[6]生长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事物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如果我们不珍惜和爱护我们所拥有的事物,或者放纵自己的贪欲,那就是破坏或者浪费这个世界的资源。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之所以日益凸显,就在于今天接受教育的人,将直接决定明天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学会关心他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要和身边的人打交道。即使世界再大,人口再多,自我也只在一定的空间中和有限的群体中生活,如朋友、同桌、同学、教师、邻居、家人、亲戚。他们是自我丰富多彩生活所在。如果失去身边的人的关心,或者自我也不关心身边的人,生活将是单调和乏味的。只有学会如何分辨身边的人的关心,并接受他们的关心,也才能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埃德加·莫兰说,教育应促进“无论亲疏的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7]简单来说,世界的和平、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建立在关心他人的基础上,这也是多元文化在今天能彼此交流的原因。
  学会关心自我。关心总是“我”在关心,懂得关心自我的人才会懂得去关心他人或他物。一个不懂得关心自我的人,也不会懂得关心他人或他物。教育首先要让自我学会关心自己的身体。人以身体存在于社会中,失去了身体也失去了自我。其次要学会关心自己的精神。身体的活力在于精神的迸发,它是自我成其为自我的标签。第三要会学会关心自我的职业生活。自我以职业立足于世界中,不掌握一定的技术,也就谈不上崇高的精神追求。第四要学会关心娱乐生活。会享受生活的人,也是会工作的人。
  如何让学生学会关心呢?关键要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生活在关心中,他们受到别人的关心,同时也鼓励去关心别人。从学校来说,学校要创造一种连续性的教育环境,因为要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它需要连续性。首先是目的的连续性,即关心要贯穿到学校的所有日常工作中,让学生每时每刻觉得有人在关心他们;其次是地点的连续性,让学生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一种归属感。第三是人的连续性,创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处、合作、交流的机会。第四是课程的连续性,不同的专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专业都反映并服务于人类关心的主题。从教师来说,教师要成为实践智慧者,首先要无条件地爱学生,以替代父母的角色关心学生;其次要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机智地同学生打交道,让学生时刻感受关心并实践关心。
  
  传统教育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道德上,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但是,太多的教师依旧拘泥于知识教育的框架中,以为只要设计一个好一点的课程,改进一下教学方法,或者采用更有效的课堂管理,就能让人诗意地生存。实际上,教育应该关心学生,指导他们关心自我、关心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关心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关心动植物和地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诗意地生存于大地上。正因为如此,关心学生和让学生学会关心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并不与学术和智力发展相抵触,相反,它为智力和学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杰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4] Jose Ortega Y Gasset. The Revolt of The Masses. London: George Allen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聚焦讨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全过程出发,精选富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旨在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模式,实现《综合英语》课程对学生价值导向的引导与渗透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专业;实践  【作者简介】胡莉(1982-),女,汉族,重庆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要】“活动”是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针对牛津上海版高中英语教材,设计了Project活动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教材中某个Project的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所组成的Project板块的活动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在Project板块的活动系统中,情境创设、指令语以及多模态资源的提供是三个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要工具。从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的互动中,体现了Proj
【摘要】书面写作是高中英语中占分值较高的部分,而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词不达意,语言冗长而导致失分。英语教材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工具,因而本文主要根据学生常见的写作误区进行分析,依托教材给予相关英语概要写作的建议,以此提高其写作的得体性,以期对后续学生的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教材;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策略  【作者简介】严淑芳,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根据当下英语全国卷的写作需要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视阈下,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写作教学与听说训练相结合、教学与阅读相结合等方法,促进高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开展正常写作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英语写作训练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后作业中去,以便能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新课标;书面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覃婧,湖北潜江中学。  引言  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reflective work on an article in regards to the impact of the absence of grammatical tense in L1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tense-aspect system in English. The author will tho
【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从学生、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考核几个方面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达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时俱进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教材;教学方式;考核体制  【作者简介】田宏,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网络教育逐渐被引入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网络课堂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让传统课堂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智慧型、高效能型不断转变,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主要是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状况对构建网络课堂、实施网络教育进行价值分析,从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解析网络课堂,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课堂,推动现代化教育的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日趋紧密,作为基本语言技能——英语日益受到学生重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是提升学生英语输入能力和输出的重要场所。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策略是一线大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有
【摘要】思维导图(The Mind Map)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段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何映莹(1978.02-),女,汉族,广东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结合新课标要求可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在多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等。同时,立足高考视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更具灵活性与实践性,以此打破固有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此,高中英语教师应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不断增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经验,分析了高考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