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从言语交际学来看,是交際双方彼此间的言语互动。这里要讨论的“对话”, 并非作为言语交际学的一个概念,而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因此,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一、阅读教学应当成为对话
(一)阅读的本真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文本,即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符号系统把握文本的意义,而决不是读文字本身。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过程中,在与作者之心的沟通、交流、碰撞过程中,由读者自己生成的。在阅读中,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个新的境界,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因此,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进行
(二)学生的阅读是能动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接受理论告诉我们,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参与创作的水平和结果是由其"期待视野"的不同而决定的。正如王夫之《船山遗书》所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
因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对话过程,具体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
二、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
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具备以下特征:
(一)它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法则。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并彼此悦纳。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师生之间应成为对话的伙伴。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二)它应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
(三)它应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和交往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步的行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三、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一)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对话过程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有了这种对话意识,即使言辞上再激烈,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辩,也是对话,而且还可能是更高级的对话;甚至,只要有了这种对话意识,人们相互之间默默无言的相对也是对话。正如人们所说的,“没有对话意识的问答,就像一个只有骨肉而无灵魂的僵尸,绝非真正的对话。”
(二)善于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比如: 1.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对话的欲望。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3.创设活动情境。陈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是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三)鼓励、尊重并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
接受理论和解释学都告诉我们,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此理。因此,阅读教学完全应当给学生多元解读、自主发现文本涵义的空间,不能再搞过去应试教育下的一元论了。这里的关键在于,创造的基础是阅读,不能抛弃作者的本意。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等等。有创意的阅读,只能生长于对学生独特见解的珍视,更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
人类已步入对话时代,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乘上“对话”的翅膀!
一、阅读教学应当成为对话
(一)阅读的本真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文本,即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符号系统把握文本的意义,而决不是读文字本身。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过程中,在与作者之心的沟通、交流、碰撞过程中,由读者自己生成的。在阅读中,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个新的境界,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因此,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进行
(二)学生的阅读是能动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接受理论告诉我们,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参与创作的水平和结果是由其"期待视野"的不同而决定的。正如王夫之《船山遗书》所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
因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对话过程,具体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
二、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
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具备以下特征:
(一)它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法则。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并彼此悦纳。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师生之间应成为对话的伙伴。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二)它应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
(三)它应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和交往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步的行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三、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一)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对话过程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有了这种对话意识,即使言辞上再激烈,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辩,也是对话,而且还可能是更高级的对话;甚至,只要有了这种对话意识,人们相互之间默默无言的相对也是对话。正如人们所说的,“没有对话意识的问答,就像一个只有骨肉而无灵魂的僵尸,绝非真正的对话。”
(二)善于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比如: 1.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对话的欲望。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3.创设活动情境。陈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是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三)鼓励、尊重并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
接受理论和解释学都告诉我们,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此理。因此,阅读教学完全应当给学生多元解读、自主发现文本涵义的空间,不能再搞过去应试教育下的一元论了。这里的关键在于,创造的基础是阅读,不能抛弃作者的本意。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等等。有创意的阅读,只能生长于对学生独特见解的珍视,更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
人类已步入对话时代,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乘上“对话”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