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后期康复训练;B组通过单纯太极拳步法进行康复训练;C组在A、B两组的基础上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治疗。6周后依据Berg平衡量表(BBS)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C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太极拳步法prokin平衡训练仪脑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89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50-01
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普遍患者会遗留运动、感觉、记忆等多种功能障碍,并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1]。我院对患者实施太极拳步法、Prokin平衡训练仪联合治疗法,取得较好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且B erg平衡量表(BBS)指数得分均小于20分,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A组患者25例,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4.5±2.8)岁;B组患者25例,男患17例,女患8里,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0.4±3.1)岁;C组患者25例,男患14例、女患11例,年龄为46~70岁,平均年龄为(53.1±4.2)岁。三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法进行训练,采取舒适体位,行以下运动:①双手交叉行前平举,侧平举,指鼻,向前指物等动作;②健侧下肢肌力训练;③患肢双手叉握,上肢前伸,头部、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超过膝关节,抬臀、髋、膝后伸展并站立;④站起于床边,逐步尝试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⑤患者成功徒手站立后,给予提重训练。
B组患者以单纯太极拳步法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情况如下:
太极拳步法康复训练[2]:①床上运动,患者采取舒适仰卧位,闭目,放松全身,进行意识性上、下肢抗阻运动,前期可由家属辅助,后期应由被动到主动,每次10min,每日3次。②床上至地上運动过渡,患者站立于地面,行太极拳起势动作,双脚分开同肩宽,前期进行静止站立,后期可由家属辅助进行左右重心的转移,并加以腰部的转动。③双膝微屈,重心下移,然后伸直,重心恢复,每次40min,每日1次。④步法训练,患者的患脚小幅度向患侧平行迈步,缓慢过渡至忠肢支撑,健足向健侧横向迈步,左右交替,转移重心;适应后行弓步练习,患足先向前迈步,向后撤步,呈弓步状。⑤上肢野马分鬃动作,双手行抱球状,而后行对角线交错动作,⑥上肢行倒卷肱动作,患侧上肢体向后伸展,再向前推出,健侧上肢向由前伸向后收于腰间。后期整体训练每次40min,每日1次。
C组患者在A、B两组基础上加以Prokin平衡训练仪(pk254p)联合法进行训练,具体情况如下:让患者对自身肢体障碍、平衡状况先进行本体感觉的初次评估,当患者完成评估时,仪器的系统则会根据患者的感觉评估情况为患者制定出一套最适合康复描迹,如一系列的背伸—趾屈运动,内外翻运动等,同时还制定本体感觉训练(荷载30%)线性轨迹描记,混合轨迹描记,复原轨迹描记及技巧练习等,患者根据制定的描记进行相关的训练。该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后期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进行训练频率的调节。
三组患者的运动强度需根据其自身耐受性适当调节,不宜过度劳累,应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逐渐增加运动量,对于中途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其他以外状况的患者,应及时终止康复治疗。
1.3诊断标准。此次以BBS评分情况作为诊断标准,得分越高,患者的治疗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平方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可对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进行肯定。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太极拳步法被广泛运用至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中,且取得较好的成效[3]。首先,太极拳步法讲究合理用力,改善了其他运动方式的僵化模式;其次,太极拳还结合意念运动,可对偏瘫患者的“视空”病征进行有效预防改善。我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耐受情况将其进行简化,主要包括起势、野马分鬃、倒卷肱、云手这四类动作。
Prokin对恢复患者的平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该方法利用了关节周围的本体感觉感受器的不连续性,对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海勇.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
[2]崔铁成,张宗程.太极拳步法练习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3,(9):69-70
[3]于敏华,王卫东.太极拳训练与偏瘫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7):447-448
方法选取7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后期康复训练;B组通过单纯太极拳步法进行康复训练;C组在A、B两组的基础上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治疗。6周后依据Berg平衡量表(BBS)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C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太极拳步法prokin平衡训练仪脑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89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50-01
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普遍患者会遗留运动、感觉、记忆等多种功能障碍,并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1]。我院对患者实施太极拳步法、Prokin平衡训练仪联合治疗法,取得较好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且B erg平衡量表(BBS)指数得分均小于20分,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A组患者25例,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4.5±2.8)岁;B组患者25例,男患17例,女患8里,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0.4±3.1)岁;C组患者25例,男患14例、女患11例,年龄为46~70岁,平均年龄为(53.1±4.2)岁。三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法进行训练,采取舒适体位,行以下运动:①双手交叉行前平举,侧平举,指鼻,向前指物等动作;②健侧下肢肌力训练;③患肢双手叉握,上肢前伸,头部、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超过膝关节,抬臀、髋、膝后伸展并站立;④站起于床边,逐步尝试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⑤患者成功徒手站立后,给予提重训练。
B组患者以单纯太极拳步法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情况如下:
太极拳步法康复训练[2]:①床上运动,患者采取舒适仰卧位,闭目,放松全身,进行意识性上、下肢抗阻运动,前期可由家属辅助,后期应由被动到主动,每次10min,每日3次。②床上至地上運动过渡,患者站立于地面,行太极拳起势动作,双脚分开同肩宽,前期进行静止站立,后期可由家属辅助进行左右重心的转移,并加以腰部的转动。③双膝微屈,重心下移,然后伸直,重心恢复,每次40min,每日1次。④步法训练,患者的患脚小幅度向患侧平行迈步,缓慢过渡至忠肢支撑,健足向健侧横向迈步,左右交替,转移重心;适应后行弓步练习,患足先向前迈步,向后撤步,呈弓步状。⑤上肢野马分鬃动作,双手行抱球状,而后行对角线交错动作,⑥上肢行倒卷肱动作,患侧上肢体向后伸展,再向前推出,健侧上肢向由前伸向后收于腰间。后期整体训练每次40min,每日1次。
C组患者在A、B两组基础上加以Prokin平衡训练仪(pk254p)联合法进行训练,具体情况如下:让患者对自身肢体障碍、平衡状况先进行本体感觉的初次评估,当患者完成评估时,仪器的系统则会根据患者的感觉评估情况为患者制定出一套最适合康复描迹,如一系列的背伸—趾屈运动,内外翻运动等,同时还制定本体感觉训练(荷载30%)线性轨迹描记,混合轨迹描记,复原轨迹描记及技巧练习等,患者根据制定的描记进行相关的训练。该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后期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进行训练频率的调节。
三组患者的运动强度需根据其自身耐受性适当调节,不宜过度劳累,应以循序渐进方式进行,逐渐增加运动量,对于中途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其他以外状况的患者,应及时终止康复治疗。
1.3诊断标准。此次以BBS评分情况作为诊断标准,得分越高,患者的治疗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平方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可对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进行肯定。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太极拳步法被广泛运用至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中,且取得较好的成效[3]。首先,太极拳步法讲究合理用力,改善了其他运动方式的僵化模式;其次,太极拳还结合意念运动,可对偏瘫患者的“视空”病征进行有效预防改善。我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耐受情况将其进行简化,主要包括起势、野马分鬃、倒卷肱、云手这四类动作。
Prokin对恢复患者的平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该方法利用了关节周围的本体感觉感受器的不连续性,对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海勇.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
[2]崔铁成,张宗程.太极拳步法练习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3,(9):69-70
[3]于敏华,王卫东.太极拳训练与偏瘫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7):4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