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小学数学教育面临新的教学要求,即除课本基础知识内容学习之外,对学生学科技能、思维水平、知识运用经验等也要进行全面培养。文章以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为切入点,探究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其组织策略如何有效落实,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组织策略
引言:在小學阶段,数学学科是学生逻辑思维成长的关键科目,其知识内容对学生认知世界的角度与思考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教育发展形势下,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已经呈现出新的姿态,即深度学习。因此,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组织学习内容,将新旧知识点以多元化的融合形式展示出来,成为小学数学在当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维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关键。
一、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内容组织问题
在小学数学发展的趋势下,深度学习的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但是在教师开展具体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知识激活程度不足。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生知识经验激活的重要性,但由于激活方式相对匮乏,使其呈现单一性,不能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削弱了其实际效果。
其二,知识获取过程简短。在课堂中,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使其无法通过完整的知识获取与思维转化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其三,课堂时间资源分配不足。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中,受传统教学模式与应试需求的影响,教师更偏重于对知识点进行专项强化训练,保证学生的习题计算能力,忽视了深度学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二、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内容组织策略
为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强化深度学习的教育意义,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组织学习内容。
(一)有效激活现有知识
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前应注意到,学生在进入课堂前,自身已经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只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储备差异。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储备的知识经验水平,通过有效激活其储备的知识经验,实现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递进顺序都遵循着严密的逻辑,因此其具体的知识点也是存在紧密联系的[1]。基于数学知识该项特征,教师应结合学生成长对应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心理变化等情况,构筑知识教学网络,通过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点的认知,进而形成相对科学完善的知识网络,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的课时学习中,针对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应当通过联系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激发他们储备的知识经验,进而实现本堂知识内容的深度学习。教师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中,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前,首先通过具体算式“20+15”“52-23”令学生回想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即加减进退位的算理。在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将加减混合算式展示给学生,如“38+42-33”。令学生在明确计算顺序的基础上,对比这两个算式的笔算方式,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进而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建立自主观察、思考、分析的过程,使其将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建立联系,实现通过激活储备知识,强化新知识深度学习的教学。
(二)强化情境导入
在小学阶段,学生活动性较强而自制力较差,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也是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内容组织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通过合理设置课堂活动,将课程知识内容通过趣味情境的方式进行导入,提升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2]。
例如,在《认识方向》的课时学习中,针对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与辨别,教师可通过简单游戏活动将其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为强化知识导入情境,教师可选出五名学生,一名学生蒙住眼睛,其他四名学生分别站在其东、西、南、北方位上,由教师发布命令,要求处于中央的学生抓住指定方位的同学,由班内未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抢答,指挥其完成任务。通过该情境活动,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方位的基本作用,即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使其对相关知识有正确认知。其次,通过指挥活动内的学生“抓人”,学生以更加有趣的方式积极辨别方位,提升了自身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提高情境活动,将学习内容以贴合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对新课导入环节进行优化,提升了学习内容组织的合理性。
(三)构筑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应及时完善自身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提升自身数学素养。为此,教师可将实践活动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构成“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3]。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时学习当中,针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可令学生利用身边的笔,自己围成三角形,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三角形的各项特征,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角形有三个角等,这些特征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行观察发现。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是起引导与组织作用,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其创造了更多的思维成长空间,进而为深度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内容,实现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教师应积极挖掘课程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效激活储备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学习,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引入情境活动,帮助他们在情境中快速进入思考状态,进而促进课程导入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水平,适当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令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综合数学素养,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金岚.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4):144-145.
[2] 马秀平.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探索[J].科技风,2019(34):31.
[3] 许爱民.核心素养发展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10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组织策略
引言:在小學阶段,数学学科是学生逻辑思维成长的关键科目,其知识内容对学生认知世界的角度与思考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教育发展形势下,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已经呈现出新的姿态,即深度学习。因此,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组织学习内容,将新旧知识点以多元化的融合形式展示出来,成为小学数学在当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维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关键。
一、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内容组织问题
在小学数学发展的趋势下,深度学习的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但是在教师开展具体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知识激活程度不足。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生知识经验激活的重要性,但由于激活方式相对匮乏,使其呈现单一性,不能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削弱了其实际效果。
其二,知识获取过程简短。在课堂中,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使其无法通过完整的知识获取与思维转化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其三,课堂时间资源分配不足。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中,受传统教学模式与应试需求的影响,教师更偏重于对知识点进行专项强化训练,保证学生的习题计算能力,忽视了深度学习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二、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内容组织策略
为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强化深度学习的教育意义,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组织学习内容。
(一)有效激活现有知识
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前应注意到,学生在进入课堂前,自身已经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只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储备差异。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储备的知识经验水平,通过有效激活其储备的知识经验,实现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递进顺序都遵循着严密的逻辑,因此其具体的知识点也是存在紧密联系的[1]。基于数学知识该项特征,教师应结合学生成长对应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心理变化等情况,构筑知识教学网络,通过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点的认知,进而形成相对科学完善的知识网络,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的课时学习中,针对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应当通过联系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激发他们储备的知识经验,进而实现本堂知识内容的深度学习。教师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中,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前,首先通过具体算式“20+15”“52-23”令学生回想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即加减进退位的算理。在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将加减混合算式展示给学生,如“38+42-33”。令学生在明确计算顺序的基础上,对比这两个算式的笔算方式,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进而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建立自主观察、思考、分析的过程,使其将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建立联系,实现通过激活储备知识,强化新知识深度学习的教学。
(二)强化情境导入
在小学阶段,学生活动性较强而自制力较差,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也是深度学习背景下,学习内容组织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通过合理设置课堂活动,将课程知识内容通过趣味情境的方式进行导入,提升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2]。
例如,在《认识方向》的课时学习中,针对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与辨别,教师可通过简单游戏活动将其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为强化知识导入情境,教师可选出五名学生,一名学生蒙住眼睛,其他四名学生分别站在其东、西、南、北方位上,由教师发布命令,要求处于中央的学生抓住指定方位的同学,由班内未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抢答,指挥其完成任务。通过该情境活动,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方位的基本作用,即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使其对相关知识有正确认知。其次,通过指挥活动内的学生“抓人”,学生以更加有趣的方式积极辨别方位,提升了自身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提高情境活动,将学习内容以贴合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对新课导入环节进行优化,提升了学习内容组织的合理性。
(三)构筑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应及时完善自身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提升自身数学素养。为此,教师可将实践活动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构成“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3]。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时学习当中,针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可令学生利用身边的笔,自己围成三角形,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三角形的各项特征,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角形有三个角等,这些特征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行观察发现。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是起引导与组织作用,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其创造了更多的思维成长空间,进而为深度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内容,实现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教师应积极挖掘课程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效激活储备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学习,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引入情境活动,帮助他们在情境中快速进入思考状态,进而促进课程导入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水平,适当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令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综合数学素养,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金岚.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4):144-145.
[2] 马秀平.小学数学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探索[J].科技风,2019(34):31.
[3] 许爱民.核心素养发展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