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语文教学就应该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要寓能力培养于知识教学之中,而在各种能力中,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从高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注意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培养一种兴趣和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先要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有人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之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认识知识中克服困难的喜悦。”兴趣是先导,只有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极为重要的前提。因为热爱才会去创新,所以我从课内课外两个方面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力求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分析课文、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教法,因文施教。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故事会”、“赛诗会”等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这种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
  
  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以约驭博,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有的老师说精讲要“抓住精要,讲出精华,讲得精彩”。教师的精讲,实际上是为教学生如何阅读做的示范,抓住精要,才能讲出精彩,用精华画龙点睛,自然精彩,那么如何才能抓住精要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善辩善识,理清不同文章的不同思路,接受作品的启发和感受,然后综合概括,抓住精要。
  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用课文词语,来概括归纳刘和珍君的形象。他们找出“毅然”说明刘和珍奔向革命的坚决,找出“默然”,说明她忧国忧民感情的深厚,又找出“欣然”说明她奔赴革命斗争的勇敢乐观。最后,她的牺牲必然激励真正的猛士“奋然”前行。“毅然”、“默然”、“欣然”分别概括,表现出刘和珍君在不同场合所显示出来的斗争态度和性格特征,而“奋然”说明她牺牲后广泛、深刻的影响。这样,既加深了对四个词语的理解,又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用四个词语把刘和珍君的形象植根于学生心目之中,这也可以叫做“画龙点睛”的办法吧。概括课文的要点,可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在肯定学生思路的同时,又提出我们备课时所探索到的思路,经过思路的比较,让他们懂得,可按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思路来概括课文,让他们从比较中去探索更多的创造性的思路。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但我们在考虑把一瓢水给学生时,也同时要考虑把整个大海交给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在大海里畅游翻腾。因而指导学生善于思考的另一个方面是“由约反博”。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环节。因为综合的对象越多,范围越广,见解越普遍、越深刻,所做的创造也就越大。但博学不一定多智。博学不等于杂学,不等于保管知识的纸篓。博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博于一,而后精于一。博学,要有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训练,才能多智。因此,博学在于打开眼界,扩张思路。争取做到: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做比较复杂的演绎推理;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展开比较丰富的想象。让创造性思维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产生,让创造性思维在丰富的想象中产生。博约的训练,是思维训练的基本功;没有这种基本功,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且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从中探索出有希望或者有意义的线索。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这种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去判断和评价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好坏。如鼓励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学有所得,学生便喜好,便热爱,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情感永远保持朝气勃勃、奋发有为的境界。又如,在创造的道路上,铺满荆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的探索中,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排除干扰的勇气,以及认真实践的行动等等,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形成学生品德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认识并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就可以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在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中,文本研习与问题探究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的文本研读方式。由此,课堂问题的设置恰当巧妙与否,成为决定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与文本主动对话,从而获得生动鲜活情感体验的重要条件。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设置只是为了或实际上造成了形式上的互动,作用不大,在如何设问上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现象一:在一节苏教版《我心归
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来看,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习作抄袭;学生对抄袭现象的认同;老师对抄袭的习作有听之任之或投机骗取高分的心理倾向。以上一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小学生习作学习的动机不纯、方法不当、情感消失。后果是产生了很多学生语不达意、文难成文。  让我们来看看小学生是如何开始迈入习作园地的。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作文,想不想?  学生:想——(兴趣很高)。  老师:想写一篇好作文吗?那我
本文对一个著名的三角不等式加以延伸,给出了R^n空间中任意三非零向量两两间夹角之和等于π的充要条件;然后结合二重曲面积分,获得了一个新的关于π,e的不等式.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一种言语活动,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策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走神。而现在全面进入新课程,这对广大教师和萃莘学子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扎扎实实地践行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思想如行云流水般放松,学生的积极性和饱满的热情
“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这是周汝昌老先生写《千秋一寸心》这本书的意图。在诵读中,逐渐领悟其妙处,逐渐
应激性思维混乱过来人常有这种体验,一打开考卷,似乎什么都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或象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来.情急之下,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颤抖、眼发花、头发昏等.这
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可以陶治情操.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还有其特殊的作用--"音乐保健".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健身离不开音乐.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养生学家、音乐家嵇康的
期刊
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钠和氯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分与溶解物质保持平衡的重要离子.人体几乎一切重要的机能,包括神经传导、心脏跳动等都有赖于这种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受到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