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3年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思想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发挥情境课堂的魅力,将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努力践行情境课堂无疑是提高历史课堂魅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历史课堂的基本要素,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新的情境,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呢?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本文拟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为例,从情境课堂的概念和创设情境课堂的方法入手,浅谈对于拥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魅力的情境课堂的思考与认识。
  一、创设历史情境课堂的方法
  历史情境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历史情境的创设。历史情境如何创设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题。如黄牧航教授就认为创设历史情境有六种基本方法:历史片段或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言行、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民谣、戏剧)、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工艺品等)、历史文物图片、对历史地理和建筑环境的描述。“情境教学第一人”李吉林老师总结:“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是创设情境的六种主要途径”。
  学者对于创设情境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结合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及自己思考的结果,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情感的一座桥梁。语言从古至今都是教学中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则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要改进、丰富历史教学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笔者在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时,为了渲染林觉民敢于为国牺牲精神,笔者展示了他的《与妻书》片段,并声情并茂地朗读片段。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汝幸而遇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当教师念完之后,师生共同沉浸在悲痛中,深深被林觉民为大爱舍小爱、敢于为国捐躯的精神触动。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引领下,将情感培养巧妙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受到心理震撼,产生情感共鸣。
  2.影视教学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历史课堂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乐等模拟历史情境,创造学生感知的最好氛围,实现教学中变繁为简、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有趣的目的。影视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再现历史,创设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笔者在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时,巧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优美伤感的历史情境,在《英雄的黎明》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教师饱含深情地说:“1840年,随着英国侵华,中国的历史永远地被改写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地探索着救国强国之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了洋务运动,从技术层面改造中国,结果失败。”利用音乐的感染力,帮助学生入境,感受前辈们为了祖国的自强而前仆后继的探索精神。
  3.历史史料创设情境。
  对学生来讲,历史是通过教师间接转述而获得的,换句话说,历史学科教学是以史料教学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要了解历史,第一步是阅读史料。通过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因为史料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营造历史教学情境时,史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教师在采用历史图片、资料等构建情境时,要帮助学生发现新奇的东西,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主动进入情境,再帮助他们认真求知。
  4.学生角色模拟创设情境。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变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其中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
  例如,在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时,笔者尝试理解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后在北京城的一些变化,如清朝末代太监游北京城的所见所闻。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编写剧本,彩排后直接在课堂表演。
  清朝末代太监看到一个剪了辫子,穿着西装的年轻人说:“北京终于是换了样,时代终究是进步的,我们就要与世界同步了,民主、平等、自由将会马上实现……”
  寻常百姓说:“剪了辫子真是舒服,干起活来也方便多了……”
  ……
  北京城内各行各业的人,感觉都好像变了样,穿着,谈吐……有的在认真表演,有的在认真观看,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到了民国初期。近代中国人为了不被这个时代抛弃,在亦步亦趋地前进着。同学们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国措施和约法对于当时和今后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感受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
  角色扮演的情绪渲染了整个课堂学习情境,不仅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包括老师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融入角色。在整个排演过程中,同学们的个人模仿能力得到历炼,在挖掘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中体现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个人潜能得到了释放,创设了学习历史的良好情境氛围。
  二、创设历史情境课堂须注意的问题
  1.情境与生活密切相关。
  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可能体会到历史教学的真谛。教学时应注重历史情境的生活化,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体验学习历史与实际生活、生产和当前社会发展的联系,品尝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2.注意联系课标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这样创设情境才有目的性,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因此,在设计《辛亥革命》时,必须谨记课标要求:学生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依据课标要求创设情境,才不会脱离历史教学的性质。
  3.注意分析学情。
  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具体,抽象思维有待于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一般时间不宜过长,史料也不宜过多堆砌,以免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和挫折感;而高三年级学生已形成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应多考虑采用有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面的题材来创设情境。只有针对高中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教学是一个和谐系统,情境教学是学生情感体验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链接桥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高中历史教材为主要载体,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运用情境教学法,把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历史知识变成一幅幅真实的、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展,将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若亲身徜徉在历史知识的长河中,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充满魅力。
  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为例,浅谈对历史情境课堂的认识,就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浅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于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关注,能给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其他文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历史教学高效益,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调动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历史课堂。基于此,我通过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设计意图与构建  我采用了“二乘三”的分组形式,一個小组由6个人组成,前后每排3个人,每个大
【摘要】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与写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在初中英语学习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以初中阅读课文为例,探究形式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阐述建构形式图式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形式图式;初中阅读  【作者简介】孙妍,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随着近两年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能力成为老师们上课的教学目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现行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还增加探究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素质教育的特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教材过多的容量、专业性强的表述,导致“探究”形同虚设,加上近年来试题趋难,问题越来越“细”,越来越“活”,教师似乎都在“依卷施教”。笔者在教学中不断遭遇“雾霾笼罩”的困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际(以下简称社会课)
一、备课介绍  结合高考考纲和近年高考命题导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难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二、教学展示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状态。  (2)关于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入“两个凡是”的思想分析)  2.内容探
章永生同志在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兴趣产生于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兴趣源源不断地产生于“学习行动—学习成就感—学习兴趣—学习行动”的良性循环中。如果这种良性循环内化为学生的规范性学习习惯,将对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高效教学大有裨益。  笔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实验,依据不同主体对象,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策略。  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呢?
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来源和实施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和外延作了明确界定,将其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物质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影视资料、教学资料、乡土资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人力资源包括历史教师、学生及专家等。  根据这一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材是历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不一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前景期望过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未充分发挥其职能给予学生有效指导等问题日益凸显,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本文对某独立学院2021届103位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問卷调查,总结归纳所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在三维目标之首。近年来,唐河县教研室积极倡导“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推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草根方法,用风格显特色,用人格育品
虎门销烟和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来都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很多教材和考试试题都以此为素材而展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更是以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是历史教育的必备环节。清朝中后期,鸦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冲击着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  由于篇幅的限制,中学教材对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统治者内部对禁烟态度的分歧都避
微课是以录制好的视频为载体,视频内容记录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实践证明,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全视频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展开,有利于学生反复地学习。  微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授课方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跟传统课堂的教学方